搜索到9577篇“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相关文章
- 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加延续护理模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同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早产儿作为样本,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其中一组接受传统护理措施(对照组),而另一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伸护理服务(观察组)。研究主要关注并对比了两组在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的变化、体格成长指标(如体重与身长)的发展情况、《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NBNA)得分,以及整个干预阶段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和再次入院的比例。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30天、3个月身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观察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头意义(P<0.05);观察组30天、3个月铁蛋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延续护理通过院外护理干预,可促进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指标水平,促进早产儿的生长,改善早产儿神经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 罗力静
-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延伸护理生长发育营养
- 经微创表面活性剂给药技术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微创表面活性剂给药技术(LISA)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4年5月于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50例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5,LISA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与研究组(n=25,LISA联合NIPPV治疗),分析治疗后两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且研究组血pH值、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再次应用细导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率,呼吸暂停发生率、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无创通气时间等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脑室内出血(IVH)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极低体重早产儿ARDS治疗中,LISA技术联合NIPPV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其有创呼吸支持风险,安全性好。
- 杨欣陈北洋朱小丽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
-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合并肠瘘1例护理
- 2025年
- 总结1例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合并肠瘘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遵医嘱予积极抗感染、补充血容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动态评估伤口,包括根据伤口湿性愈合理念采用生理盐水清洗消毒伤口、自制三套管置于造口袋内持续负压有效冲洗吸引,此举对患儿创伤小,减少肠内容物对腹腔内器官的腐蚀,还减少伤口护理操作频率,避免肠瘘周围皮肤感染;此外,结合湿性愈合理念,切口局部使用脂质水胶体硫酸银敷料可促进肉芽增长,加快伤口愈合进程,在此类伤口的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指导意义。
- 顾祖锐谢舒婷黄鑫鑫赵文飘谢秋云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早产儿切口愈合不良肠瘘
- 一种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口腔初乳涂抹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口腔初乳涂抹装置,包括载液组件和涂抹件;载液组件包括中空的筒体、活塞杆及活塞,外筒壁上设有刻度线,且筒壁的上部设有一正齿轮,正齿轮贯穿筒壁内外面,筒体的底部连通有一吸引头,吸...
- 欧阳夏陈婉婷陈文丽范燕芳林云峰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1例的护理
- 2024年
- 患儿,男,因“胎龄29^(+3)周早产后30 min”于2020年12月3日收入院。患儿出生体重1.18kg,未哺乳,未排胎粪及小便。入院后禁食38 h待自主排便、恢复胃肠功能后开奶,给予早产儿奶1 mL胃管注入,非营养性吸吮8次/d,温盐水10 mL灌肠,1次/d;入院第7 d增加奶量至3mL,在此期间患儿因腹胀间断暂停喂养数次后均缓解;入院第8 d患儿再次腹部膨隆,胃管内回抽出约5 mL墨绿色黏液及半消化奶液伴有血性液体;遂禁饮食,行胃肠减压,联合腹部抚触2次/d;入院第12 d再次试开奶,早奶1 mL胃管注入,后逐渐加奶,喂养方式由刚开始的单纯胃管注入过渡到经口喂养加胃管注入;入院第40 d完全经口喂养,奶量为22 mL,直至出院时患儿奶量增至50 mL,吸吮有力,腹软、无呕吐,大小便正常。
- 鲁霞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
- 发育支持性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发育支持性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样本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入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 g),样本录入时间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抽检样本共有7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2个独立小组,观察组、对照组各有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发育支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肠道功能、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统计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观察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矫正胎龄40周,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体重、头围测定数值偏高(P<0.05)。矫正胎龄40周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评估患儿神经行为方面的发育情况,观察组测定数值处于正常范围的患儿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发育支持性护理具有改善其喂养状况以及促进肠道发育的效果,有利于促进体格以及神经行为发育。
- 黄志燕康淑琴
- 关键词:发育支持性护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
- 1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脂肪乳代谢异常并文献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脂肪乳代谢异常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VLBW早产儿住院期间脂肪乳代谢异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诊疗经过,并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入院后行含脂肪乳能量底物的“全合一”肠外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第3 d,患儿血脂监测提示甘油三酯异常(7.87 mmol/L),临床药师分析患儿高脂血症原因,建议调整静脉用脂肪乳日剂量以改善患儿脂肪乳代谢紊乱,并定期监测患儿TG水平。临床医生根据临床药师建议,下调脂肪乳用药剂量并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经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患儿出院前甘油三酯监测结果为1.80 mmol/L,机体脂肪代谢转归并耐受肠内营养喂养。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尚未成熟,机体脂质代谢能力欠佳,肠外营养应用脂肪乳时应在监测血清甘油三酯情况下遵守标准用量。
- 黄玲玲商永光马晓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外营养左卡尼汀
- 持续鼻饲输注法喂养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持续鼻饲输注法喂养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追赶性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VLBW,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予以对照组间歇鼻饲推注法喂养干预,观察组施以持续鼻饲输注法喂养干预,比较两组喂养效果、营养状况及追赶性体格生长发育水平。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喂养前ALB、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喂养,两组ALB、PA均有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喂养前体重、身长及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喂养,两组体重、身长及头围均有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LBW应用持续鼻饲输注法喂养干预可获良好喂养效果,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且追赶性体格生长发育更快。
- 施佳蕊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状况
- 多模式口腔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口腔运动干预与母乳吞咽训练联合应用的多模式口腔干预,优化联合应用的操作流程,探讨多模式口腔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儿童医院住院的12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按时间段分组的方法,将128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口腔运动干预组(OMI组)、吞咽训练组(ST组)和多模式口腔干预组(联合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早产儿常规发育支持护理;OMI组在常规发育支持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口腔运动干预;ST组在常规发育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训练;多模式口腔干预组在常规发育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口腔运动干预联合母乳吞咽训练。结果 各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研究证实了多模式口腔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改善喂养表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积极作用;同时验证了口腔运动干预与母乳吞咽训练联合应用的多模式口腔干预在改善早产儿喂养表现,促进喂养进程,降低喂养不耐受上效果优于单一干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 郭红英
- 关键词:早产儿经口喂养吞咽训练
- 捐赠母乳口腔免疫疗法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耐受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捐赠母乳口腔免疫疗法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4年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0.9%氯化钠口腔滴注,试验组47例,采用捐赠母乳口腔滴注,收集两组性别、分娩方式、是否双胎及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胎龄及肠内喂养乳品等一般情况,统计比较各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捐赠母乳口腔免疫疗法能够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缩短住院时间。
- 张肖肖秦杨高旭于静静边桂然崔文焕李娟李桂芳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