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7篇“ 林下植被“的相关文章
- 林下植被管理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性质及有机碳组成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明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性质、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并筛选出杨树人工林有效的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以多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保留林下植被、清除林下植被、保留单一植物和种植固氮植物4种林下植被管理模式,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水解酶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与保留林下植被相比,清除林下植被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P<0.05);种植固氮植物能使土壤表现出较高的NH_(4)^(+)-N和NO_(3)^(-)-N含量、较低的土壤含水量并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保留单一植物可保持中等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但MBN含量显著低于保留林下植被(P<0.05)。清除林下植被的土壤酶活性较低,β-1,4-葡聚糖苷酶(BG)活性显著低于种植固氮植物,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显著低于保留林下植被;保留单一植物和种植固氮植物均显著提高了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5)。与保留林下植被相比,种植固氮植物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P<0.05),清除林下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最低(P<0.05)。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含水量、pH值、NH_(4)^(+)-N、NO_(3)^(-)-N、MBN含量、BG、BX和AcP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BG和MBN是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保留林下植被和种植固氮植物可以保持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并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并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清除林下植被则与之相反。
- 石尚于水强喻曼曼黄越王国兵
-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土壤有机碳土壤质量
- 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林与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2025年
- 【目的】晋西黄土区长期植被恢复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不同树种恢复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典型人工林与辽东栎次生林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其驱动机制,揭示林分生长参数和土壤性质对草本层多样性的调控作用,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林(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与天然林(辽东栎次生林)的随机样地作为调查对象,测定林分生长参数(生物量、株高、冠幅、丛径等)及土壤性质(容重、孔隙度、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等),计算2017、2020、2023年林下植被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解析多样性驱动因子。【结果】(1)油松林与侧柏林草本层α多样性指数整体较稳定,其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辽东栎次生林(P<0.05);(2)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人工林,但其林下植被平均生物量和冠幅最高,表明优势种竞争抑制多样性;(3)长期植被恢复下,4个林分的土壤质量稳步提升,土壤全钾与PIE指数(r=−0.334)、Margalef指数(r=−0.394)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4)草本冠幅(贡献度24.6%)和地下生物量(贡献度20.9%)是多样性下降的主控因子。【结论】人工林通过调控土壤养分平衡可优化林下植被多样性,而辽东栎次生林需结合适度干扰缓解优势种竞争。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 王宇宁冯天骄孙龙刘茜茹刘亚博王平
- 关键词:黄土高原林下植被植被恢复
- 鹅掌楸天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因素
- 2025年
- 【目的】以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的影响因子,揭示林下植被多样性的驱动机制,为提高鹅掌楸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野生鹅掌楸群落的保护。【方法】通过森林群落随机样地调查,建设40个20 m×20 m规格的调查样地,计算林下植被物种重要值、多样性与林分结构,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因素(地形因子、林分非空间结构、林分空间结构)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林下植被影响的程度与综合效应。【结果】林分整体处于较强的混交状态,冠层较密集、林内种间竞争较激烈;林下植被物种丰富,蔷薇科及菊科植物在林下植被中占优势地位;林下灌木层平均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eilou指数与丰富度分别为2.000、0.832、0.905和9.425,林下草本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34、0.696、0.760和9.075;海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和密集度是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对草本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潜变量为地形因子>林分空间结构>林分非空间结构;综合来看,地形是影响鹅掌楸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P<0.001),林分空间结构是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P<0.01),且地形通过影响林分空间结构进而对林下植被产生较大的间接效应。【结论】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地形对稳定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至关重要;同时,优化林分结构能增加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种间竞争,提高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
- 薛卫星艾训儒朱江郭秋菊魏普杰张强
- 关键词:鹅掌楸林下植被地形林分结构结构方程模型
- 间伐强度对黄山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间伐强度对黄山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影响。【方法】设置强度间伐(HT)、中度间伐(MT)、弱度间伐(LT)、对照(CK)4种固定试验样地,采用多重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法开展研究。【结果】间伐对灌木、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有显著影响,对Pielous均匀度指数J无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随间伐强度的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灌木、草本层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枯落物层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少,间伐对林下各植被层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对林下植被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灌木、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与灌木、草本层生物量有着显著正相关性,与枯落物层生物量有着显著负相关性。【结论】强度间伐更有利于研究区黄山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
- 张建设邱林王晓云柳勇史晓海周传涛董卉卉张英姿
- 关键词:黄山松间伐强度生物量
- 林下植被对桢楠幼林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 2025年
- 探究林下植被去除对桢楠幼林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明确驱动桢楠生长的潜在立地因子,为桢楠幼林林下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永川国有林场8年生桢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林下植被去除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研究林下植被去除对桢楠生长、光合生理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使用曼特尔检验分析土壤特性和桢楠生长关联性,应用随机森林模型确定影响桢楠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利用土壤质量指数量化土壤环境因子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去除后,桢楠树高、地径、冠幅和叶面积显著增长,综合生长指数提高了169.23%,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升,土壤特性除有效磷、速效钾外均得到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07.10%。桢楠生长主要受土壤氮循环及其可利用性调控,脲酶和碱解氮是驱动桢楠生长的主要因子。林下植被去除能够通过提升土壤质量促进桢楠生长,建议在桢楠人工幼林管理时及时去除林下植被,以促进桢楠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 贾朋聚刘亚敏刘玉民刘玉民刘玉民
- 关键词:桢楠人工幼林土壤特性
- 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种群种间关联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种群种间关联的影响,为杉木幼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2 500、6 667株·hm^(-2))7年生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林下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通过AC联结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较草本层、灌木层的种间关联强度;采用M.Gordon贡献定律法进行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不同造林密度杉木幼林草本层共42个种,灌木层共36个种。方差分析表明,2 500株·hm^(-2)林分的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总体呈正关联。AC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表明,2 500株·hm^(-2)林分林下植被优势种呈正关联的种对数最多,种间关联强度最大。M.Godron稳定性分析表明,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下植被群落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3种造林密度下,2 500株·hm^(-2)杉木幼林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的关联性最强,林下植被群落相对稳定。
- 冉晋铧黄樱熊雨忠林开敏曹光球
- 关键词:造林密度杉木幼林林下植被优势种种间关联群落稳定性
- 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林下植被白桦次生林土壤氮磷有效性
- 2025年
- 为了解植物群落组成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科学评价寒温带森林土壤养分供给水平。以大兴安岭寒温带白桦(B.platyphalla)林3种林下植被组成(兴安杜鹃-白桦(Rhododendron dauricum-Betula platyphalla)林、草类-白桦(Herba-Betula platyphalla)林、杜香-白桦(Ledum palustre-Betula platyphall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推进树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白桦林不同林下植被组成和不同土层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有效磷(AP)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10月份,0~20 cm土层,3种林下植被白桦林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分别为4.14~21.66 mg·kg^(-1)、3.08~5.49 mg·kg^(-1),在8—9月份,3种林下植被白桦林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较低;草类-白桦林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兴安杜鹃-白桦林(P<0.05),无机氮素中,NH_(4)^(+)-N比例为69%。5—10月份,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为7.57~55.21 mg·kg^(-1),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在7、8月较低;草类-白桦林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兴安杜鹃-白桦林(P<0.05)。林下植被对白桦林土壤氮磷有效性有影响显著(P<0.05),草类-白桦林土壤氮有效性较高,兴安杜鹃-白桦林土壤磷有效性较高,杜香-白桦林土壤有效氮磷质量分数均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含水率(SWC)和可溶性有机氮(SON)是影响3种林下植被白桦林土壤氮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酸碱度(pH)是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林下植被通过影响土壤pH值,间接影响土壤磷有效性;NH_(4)^(+)-N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NO_(3)^(-)-N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 张明爽蔡体久满秀玲高明磊赵欢
- 关键词:白桦次生林林下植被无机氮速效磷
- 园林景观林下植被应用探析--以秦岭国家植物园为例
- 2025年
- 林下植被作为园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景观层次,还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以秦岭国家植物园为案例,探讨了园林景观中林下植被的应用现状、展现形式及发展趋势。首先,分析了园林景观中林下植被的建设内容,包括林下植被的特性、林荫小道与橡树园等特色区域的植被配置;然后,详细阐述了林下植被的种类选择及生态功能;接着,从多种展现形式出发,探讨了小面积错落种植、区域划分种植、大面积片植、试验田种植及与景观小品搭配等应用策略;最后,结合当前园林设计趋势,预测了林下植被应用发展前景,强调了其在构建生态友好型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 许静苏齐珍樊卫东王玮琦徐哲超朱琳
- 关键词:林下植被园林景观生态多样性
- 森林病虫害爆发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森林常见病虫害的类型,深入探讨了森林病虫害爆发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在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对生态服务功能中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的作用。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提出了预防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措施以及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管理措施,旨在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阿拉腾乌拉
-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生态服务功能
- 不同种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林长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 2025年
- 为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林长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某杉木人工林样地为试验地点,分别设置2400、3000、3600、4100株/hm^(2)4个种植密度,对比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杉木人工林长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情况,旨在为杉木种植抚育选择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T1处理、T2处理和T3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显著高于T4处理(P<0.05);T2处理和T3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差异不明显(P>0.05);T2处理的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种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2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T1处理的Pielous均匀度指数最高,T3处理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由此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林长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均不同,其中3000、36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杉木人工林长势较佳,林下植被多样性较为丰富。
- 潘仁燕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种植密度长势
相关作者
- 田大伦

- 作品数:294被引量:4,742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人工林 杉木 杉木林
- 杨小波

- 作品数:212被引量:1,746H指数:22
-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铜 种群 物种组成 桉树人工林
- 刘勇

- 作品数:128被引量:1,490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油松 苗木质量 容器苗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 李国雷

- 作品数:190被引量:1,697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容器苗 苗木质量 油松 栓皮栎 华北落叶松
- 欧阳勋志

- 作品数:146被引量:1,318H指数:21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马尾松林 飞播 马尾松 碳密度 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