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9篇“ 林窗“的相关文章
珍贵树种化改造低效杉木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规格、种植模式对珍贵树种化改造低效杉木人工效果,为低产、低效杉木纯转型为杉-珍复层混交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肇庆15年生杉木人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6个珍贵树种(黑木相思、红锥、交趾黄檀、母生、格木、闽楠),设置3种规格(8m×8m、12m×12m、16m×16m)和3种种植模式(纯、2个树种的低度混交、6个树种的高度混交),分析比较6个珍贵树种在不同及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长效果。【结果】不同树种的生长表现差异显著,交趾黄檀与红锥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最好,分已基本郁闭成;闽楠、格木生长表现一般,母生生长表现较差;黑木相思整体长势良好,但其保存率仅有25%。中、小有利于提高红锥的保存率,中、大有利于促进交趾黄檀、红锥径向生长,大能很好地促进闽楠株高与胸径生长,各树种生长整体表现为大>中>小。高度混交模式有利于提高母生保存率及促进交趾黄檀高生长;低度混交模式有利于促进黑木相思的径向生长,并促进交趾黄檀、闽楠、黑木相思的树冠生长,红锥在纯及高度混交模式下的树冠生长较好。【结论】交趾黄檀、红锥和格木生长表现较好,是适宜广东省杉木混交化改造的珍贵树种。闽楠生长表现一般,鉴于其为慢生树种且保存率较高,推荐其为备选树种。在中大下,交趾黄檀或红锥的纯、交趾黄檀与母生混交,格木与闽楠混交可作为低产、低效杉木混交化改造的技术模式。
胡厚臻崔之益李小飞张启雷朱士铭方小英刘小金徐大平熊咏梅苏宇
关键词:杉木林窗珍贵树种林分改造
一种测量年龄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年龄的方法,包括步骤一、样木选择,在目标中选择一株合适的边缘木作为样木;步骤二、树芯采集与处理,沿中心到样木辐射方向,在样木1.3m处,使用树芯取样器以90度角按在树干上,钻取树芯样本...
朱春雨梁春刚李娜曹建生阳辉王贺辉边瑞红
小型对刺槐人工下草本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5年
是森重要的空间结构之一,在植物生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被演替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刺槐人工小型(<100 m^(2))为研究对象,以相邻相同面积非为对照,探究小型对草本群落组成、养分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表明:(1)刺槐人工小型与相邻非草本物种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特征差异不显著,但群落β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差异;(2)草本层碳磷比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3)土壤全磷与草本群落特征显著负相关,而土壤碳氮比与草本养分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小型仍然对草本群落和土壤养分具有显著影响。
王弋戈王飞
关键词:林窗刺槐土壤养分
栎类阔叶混交下种植天麻的植物多样性研究
2025年
以马宗岭场栎类阔叶混交下种植天麻的三种面积等级(0—55 m^(2)、55—10 m^(2)、>100 m^(2))为研究对象,以距实验10 m以外的不做任何处理的栎类阔叶混交作为对照(CK),分析种植天麻的不同面积等级内植物组成和植物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种植天麻的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种类和数量低于下对照组,但内促进了禾本科和菊科等喜光植物生长;草本层的R、H′、D、J_(sw)均随面积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55—100 m^(2)处达到最大且R、H′、D均大于CK;对于灌木层,R、H′、D、J_(sw)在0—55 m^(2)处最大且R、H′、J_(sw)均大于CK。栎类阔叶混交下植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种植天麻以中小面积尺度最为合适。
谢美琴黄庆丰
关键词:林窗天麻植物多样性
一种基于遥感的森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森监测技术领域,用于实现精准监测、动态变化追踪及生态影响评估,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遥感的森监测方法;本发明通过从遥感影像采集和处理两个点进行分析,以确保遥感影像的可用性和遥感影像的处理质量可靠性,而基于...
陈文静陈珂璐孟庆伟粟小娓陈浪梅卢智琴阮晓龙
金钟山亚热带森特征与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2024年
开展空间格局与下木本植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对于认识森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维持以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24 hm^(2)永久森动态监测样地为对象,采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样地点云数据,通过R语言提取并计算各的形状复杂指数,利用相关分析量化特征与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空隙率为6.16%,密度为15.5个·hm^(-2),平均面积为39.72 m^(2),整体以微小和中型为主;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地形分异特征,多分布于低海拔和缓坡区域;形状复杂指数与香农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呈正相关,且在低海拔和陡坡处表现更加明显。本研究揭示了亚热带森植被更新特征,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杨元征蒙洲菊苏宏新王嘉丽蔡文华杨健俎佳星
关键词:激光雷达亚热带森林林窗生物多样性
茂兰喀斯特森内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为了解喀斯特森不同特征下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子,以评价喀斯特森内土壤生态系统养分状况,以茂兰喀斯特森为对象,监测特征(大小、年龄及形成方式),测定内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分析特征、地形和光环境等因子对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内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变异为中等程度(0.10~1.00)。年龄对SOC、TN及C︰P和N︰P具有显著差异,而大小和形成方式影响不显著。(2)特征、光环境和地形因子的前两个轴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累积解释分别为75.07%和72.80%。地形因子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较大,而特征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和特征都对内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强烈。其中年龄是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影响因子,可以促进SOC、TN、C︰P、N︰P增加,为研究喀斯特森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谢加琪张广奇李羽翎阎玺羽臧丽鹏刘庆福陈丹梅隋明浈何跃军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林窗特征
茂兰喀斯特森内植物群落对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
作为森中常见的中小尺度干扰现象,对维持下物种多样性和优化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土壤贫瘠、岩石裸露率较高,导致生态系统脆弱。这种特殊的生境使得喀斯特森分结构相对简单,部分森甚至无法正常更新,从而加...
谢加琪
关键词:林窗特征植物群落
一种基于遥感的森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森监测技术领域,用于实现精准监测、动态变化追踪及生态影响评估,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遥感的森监测方法;本发明通过从遥感影像采集和处理两个点进行分析,以确保遥感影像的可用性和遥感影像的处理质量可靠性,而基于...
陈文静 陈珂璐 孟庆伟 粟小娓 陈浪梅 卢智琴 阮晓龙
对黄檗幼树空间分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增加了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下生境的异质性,对下幼树的更新具有重要影响。黄檗是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黄檗幼树的生长状况、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其对下生境的适应性,对促进黄檗种群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2014年在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内下栽种的黄檗幼树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对黄檗的生长及存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使用背包式激光雷达获取了样地的空间结构数据。采用空间点格局、生境关联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对黄檗幼树空间分布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1)自然生长条件下,7年后黄檗幼树存活率为19.25%,在排除扩散限制后,存活黄檗幼树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分布。(2)空间结构是黄檗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黄檗幼树分布与边缘呈显著正关联,而与冠区呈显著负关联。(3)黄檗幼树的基径在边缘显著高于冠区和中心(P<0.01),在冠区与中心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黄檗幼树的冠幅和树高则呈现显著的梯度变化(P<0.05),即边缘>冠区>中心。【结论】研究表明对黄檗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边缘的生境条件更有利于黄檗幼树的存活和生长,而中心和冠区则会对黄檗幼树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刘昌路琦汪生财陈梦缘邢韶华王清春杨军
关键词:激光雷达林窗幼树

相关作者

刘玉洪
作品数:149被引量:1,25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林窗 常绿阔叶林 气温 热带季节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张一平
作品数:319被引量:2,333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研究主题:热带季节雨林 林窗 气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橡胶林
杨万勤
作品数:357被引量:4,802H指数:3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川西亚高山 凋落物分解 凋落叶 亚高山森林 土壤动物
马友鑫
作品数:126被引量:1,07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研究主题:林窗 气温 土地利用 热带次生林 热带雨林
张健
作品数:1,048被引量:7,052H指数:4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巨桉 土壤动物 马尾松人工林 巨桉人工林 退耕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