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篇“ 林隙更新“的相关文章
- 影响不同林型天然红松混交林林隙更新的土壤特征因子被引量:17
- 2017年
- 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不同林型(椴树红松混交林(TP)、枫桦红松混交林(BP)、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的林隙及其邻近郁闭林分的土壤特征因子和树木更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林隙土壤特征因子对树木更新的影响,从而为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混交林植被更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实践参考。结果表明:郁闭林分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3种不同林型的林隙。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BP内与其他林型之间差异显著。3种林型林隙内p H值均略高于其郁闭林分,但与其差异均不显著。3种林型林隙内更新总密度、幼树更新密度与郁闭林分差异显著(P<0.05),PAP林隙中更新总密度和幼树更新密度最高。BP林隙面积与更新密度相关不显著,乔木幼苗、幼树更新密度与有机质(r=-0.400,r=-0.475)、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r=-0.519,r=-0.603)。TP林隙内全氮与乔木幼苗更新密度呈正相关(r=0.092),而与乔木幼树更新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585)。PAP林隙内全氮与乔木幼苗、幼树更新密度均呈负相关。郁闭林分幼苗更新密度分别与有机质、全氮、速效钾、p H值、脲酶和蛋白酶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全氮是影响林隙和郁闭林分树木更新的关键因素。
- 刘少冲陈立新段文标张超李少博李亦菲李少然梁薇薇
- 关键词:林隙土壤特征
- 森林林隙更新及叶片信息的大面积调查方法及其集成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林隙更新及叶片生物信息的大面积调查方法及其集成系统,所述调查方法包括:(1)获取需要调查的森林植被全景影像数据,目视选择定点拍摄的区域获取经纬度数据并对森林冠层植被全景进行目视判断;(2)获取取样区森...
- 康文张玉波周伟磊李俊清
- 文献传递
- 千年桐人工林林隙更新动态研究
- 林隙是森林循环更新的重要阶段,它不仅为森林群落内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必要的场所,而且是组成林分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林隙被视为是推动森林演替和更新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节能、低碳、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
- 贾兰霞
- 关键词:林隙千年桐人工林
- 文献传递
- 退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更新特征被引量:8
- 2014年
- 通过对冀北山地退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林分的林隙特征和实施封禁后林隙开敞度对林下更新的影响。研究区域林隙分布广泛,且大多数林隙的开敞度较小。封禁3年后,天然更新密度显著提高,树种多样性增加;但更新密度仍然很低,更新群落主要由华北落叶松和山杨组成。总体上,封禁后林隙内更新密度高于林冠下,在开敞度为0.5~0.6的林隙内更新密度最大,华北落叶松和山杨分别在开敞度0.4~0.5和0.7~0.8的林隙内生长状况最好。人工栽植的油松和樟子松分别在开敞度0.4~0.6的林隙中央和开敞度0.6~0.8的林隙边缘生长最好。随时间延长林隙和林隙内位置对人工更新高生长的存进作用趋于明显。单纯封禁促进了天然更新,但作用有限,因此人工更新很有必要。
- 董伯骞黄选瑞徐学华张玉珍
-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近自然经营封禁林隙特征
- 森林林隙更新及叶片信息的大面积调查方法及其集成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林隙更新及叶片生物信息的大面积调查方法及其集成系统,所述调查方法包括:(1)获取需要调查的森林植被全景影像数据,目视选择定点拍摄的区域获取经纬度数据并对森林冠层植被全景进行目视判断;(2)获取取样区森...
- 康文张玉波周伟磊李俊清
- 文献传递
-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隙更新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林隙大小结构、林隙内落叶松更新苗数量分布特征以及林隙内落叶松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在华北落叶松林中,50m2~150m2之间的林隙居多数;第二,在不同大小的林隙中,100m2~150m2之间的林隙内的落叶松更新苗株数最多;第三,在不同大小的林隙内,落叶松更新苗均呈集群分布。在采伐森林资源时,我们可以尽量模拟最适于落叶松更新的天然林隙大小进行择伐,以创造有利于更新的微环境。
- 王洪涛
-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林隙
-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林隙更新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为了解决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林更新难的经营难题,该文根据实测数据对该地区青海云杉林隙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林隙中心区更新最好,林隙内次之,林隙外(林冠下)最差,林隙内更新幼树以林隙中心区为核心呈聚集分布;林隙内外光环境对青海云杉的天然更新有影响。提出了"单株择伐-小面积林隙-天然更新"促进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可行技术,为该区青海云杉水源林更新及经营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李金良郑小贤陆元昌雷相东刘晓昕
- 关键词:青海云杉天然林林隙
- 长白山区次生阔叶林采伐林隙更新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两个方面研究了以椴树、色木槭和蒙古栎为主的次生阔叶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冠林隙面积<20 m2的林隙占42.8%,20~40 m2的林隙占23.8%,40~60 m2的林隙占33.4%。38.1%的林隙呈圆形,61.9%的林隙呈椭圆形,其中38.5%为南-北方向,46.2%为东-西方向,15.3%为东北-西南方向。林隙一般由3~4株采伐木形成,采伐木主要由椴树、蒙古栎和山槐组成。非林隙林分更新中灌木占优势,林隙更新中乔木占优势,且随林隙面积和形成年龄增加而增强。林隙内的树种多样性和更新密度明显高于非林隙林分。综合多样性随林隙面积和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大小级林隙内的优势种不同,以阳性树种占大多数。
- 宋新章李冬生肖文发李秀英
- 关键词:次生阔叶林采伐林隙
-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 林隙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中不可少的驱动要素。它为林下幼苗提供良好生存场所的同时,也构成了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此,林隙被视为是推动森林演替和更新的重要条件之一。本研究利用样地调查和比较分析法,以子午岭中湾林场油松...
- 王彬
- 关键词:自然更新林隙生态种组
- 文献传递
- 卧龙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被引量:14
- 2007年
- 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周围的针阔混交林由于历史原因破坏严重,长期以来自然恢复较差。为调查该区林隙更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采用林隙样线调查方法研究了该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结果显示,历史上的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共同影响着该区林隙更新的格局和特征,林隙天然更新受环境因素制约,更新规律表现为:更新幼苗的种类较形成木的种类丰富,更新乔木幼苗的优势度排序与形成木不同;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受各类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桦木(Betula spp.)更新受地形影响较大,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受土壤因素影响显著,杜鹃(Rhododendron spp.)更新则受地形因子和林隙形成木的特征影响显著;更新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受土壤因子的影响显著。由此推测,林隙大小并非影响该区林隙更新的关键因素,而土壤因素可能是制约优势树种天然更新和更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杨娟葛剑平刘丽娟丁易谭迎春
- 关键词:林隙更新主成分分析
相关作者
- 臧润国

- 作品数:203被引量:3,107H指数:35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种群 热带山地雨林 刺五加 热带
- 宋新章

- 作品数:80被引量:659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毛竹 毛竹林 氮沉降 UV-B辐射 模拟氮沉降
- 张玉波

- 作品数:30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熊猫栖息地 动力模块 恢复群落 地震干扰 能源替代
- 李俊清

- 作品数:314被引量:3,242H指数:33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栖息地 物种多样性 栖息地
- 周伟磊

- 作品数:6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样区 林隙更新 生物信息 森林植被 外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