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6 篇“ 染色条件 “的相关文章
肿瘤血管CD34免疫荧光染色 条件 的探讨与优化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 条件 对肿瘤血管CD34免疫荧光染色 结果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组织石蜡切片,在常规免疫荧光染色 基础上,分别使用微波炉、高压锅和水浴锅三种方法修复3min、6min、9min,分别设置3%BSA封闭30min、1h及不封闭组,针对过氧化物酶灭活分别设置抗原修复后封闭前灭活组、一二抗间灭活组和不灭活组,设置稀释比分别为1∶250、1∶500、1∶1000的一抗浓度组及二抗浓度组,分析上述实验条件 对肿瘤血管CD34免疫荧光染色 结果的影响。结果:抗原修复方法:微波炉组和高压锅组随着修复时间延长,CD34相对亮度逐渐升高(P<0.05或P<0.01);水浴锅组在不同修复时间条件 下,CD34相对亮度无显著差异。修复时间为3min、6min时,微波炉组CD34染色 亮度均显著高于高压锅组和水浴锅组(P<0.05或P<0.01),修复时间为9min时,微波炉组CD34染色 亮度高于水浴锅组(P<0.01),但与高压锅组无显著差异;三个修复时间微波炉组背景亮度均显著高于水浴锅组和高压锅组(P<0.01);修复时间为6min、9min时,高压锅组CD34染色 亮度高于水浴锅组(P<0.01),且高压锅组背景亮度与水浴锅组无显著差异。封闭时间:封闭30min组背景亮度显著高于封闭1h组(P<0.05),但显著低于不封闭组(P<0.05),且封闭30min组CD34阳性相对亮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灭活时序:一二抗间灭活组背景亮度显著低于抗原修复后封闭前灭活组和不灭活组(P<0.01)。抗体浓度:不同浓度一抗孵育组织的CD34阳性相对亮度无显著差异,但CD34一抗浓度稀释比为1∶250时背景亮度明显高于稀释比为1∶500和1∶1000的浓度组(P<0.05);二抗稀释比为1∶250的浓度组CD34阳性相对亮度显著高于稀释比为1∶500和1∶1000浓度组(P<0.05),各二抗浓度组背景相对亮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肿瘤血管CD34免疫荧光染色 过程中,延长修复时间可提高微波炉� 苏孙益 艾栩如 蒋凤琨 廖佳伟 王虹 王一铮 林凡关键词:免疫荧光 肿瘤血管 CD34 TTC法测定短萼黄连种子生活力的染色 条件 研究 2025年 短萼黄连是黄连的变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为了深入了解野生短萼黄连种子的萌发特性,实现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选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了浸种时间、浸种温度、TTC质量浓度、染色 时间、染色 温度等5个条件 对染色 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优染色 条件 。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生活力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浸种时间、染色 时间、TTC质量浓度、染色 温度、浸种温度,浸种时间和染色 时间对生活力的测定具有显著影响;短萼黄连种子TTC染色 的最佳条件 为20℃浸种24h后用10.0 g·L^(-1)的TTC溶液35℃避光染色 24 h,此时生活力测定值为50.00%,略高于发芽率,能够反映种子生活力的真实情况。TTC染色 法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测定短萼黄连种子的生活力,在短萼黄连种子质量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周震宇 邹建文 陈灵 李建挥 周慧彬 王昭 周岚关键词:种子 生活力 雏鸡脂肪肝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苏丹Ⅲ染色 条件 的探索 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讨在雏鸡脂肪肝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苏丹Ⅲ染色 的最佳条件 ,取7日龄雏鸡的肝脏组织,用冰冻切片机制作成切片,然后设置不同条件 ,用苏丹Ⅲ染色 液对切片进行染色 ,观察染色 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苏丹Ⅲ染料染色 9 min明显好于5 min和30 min,70%乙醇溶液冲洗5次明显好于2次和9次,蓝化3 min比未蓝化效果更佳.将肝组织冰冻切片标本用苏丹Ⅲ浸染9 min、70%乙醇溶液冲洗5次、苏木素浸染1 min、在自来水中蓝化3 min,肝组织的脂肪部位被明显染成橘红色,观察效果最好. 赵慧超 李争博 张佳乐 刘艳 韩展鹏 徐之勇关键词:脂肪肝 冰冻切片 杉木根系接种AMF染色 条件 的筛选及观察 2023年 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观察是深入研究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共生机制的重要基础。以杉木同一无性系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在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3个月后,基于经典的台盼蓝染色 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杉木根系染色 效果的KOH浓度、温度以及染色 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研究,比较分析杉木不同根序的AMF侵染率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对于杉木幼苗1级根,筛选出20%的KOH浓度、水煮温度90℃和染色 时间30 min这一组合的染色 效果较好,显微制片中的根系皮层组织细胞、菌丝结构清晰;对于杉木2级根,采用20%KOH浓度、水煮温度96℃和染色 时间10 min处理下的染色 效果较好;相对木质化程度最高的3级根,采用20%KOH浓度、水煮温度100℃、染色 时间30 min或10%KOH浓度、水温96℃、染色 时间20 min这2种组合的染色 效果较好。与杉木幼苗1级根和3级根相比,2级根的AMF侵染率明显较高(P<0.05)。 许静静 田云龙 魏博 马祥庆 吴鹏飞关键词:杉木 丛枝菌根真菌 染色方法 侵染率 淋巴瘤组织切片CD10全自动免疫组化最佳染色 条件 初探 被引量:1 2023年 CD10又称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表达于上皮和非上皮组织,在粒细胞、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及生发中心细胞阳性[1-2]。在病理诊断中,该抗体主要用于一些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Burkitt淋巴瘤、前驱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及滤泡性T细胞淋巴瘤等。由此可见,CD10免疫组化检测在淋巴瘤类型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但作者在工作中发现,较多基层医院的会诊切片CD10免疫组化染色 效果欠佳,甚至影响诊断,分析其原因,除了组织蜡块固定等因素外,更多的原因是未摸索出适合本实验室的最佳染色 方案。为此,本实验室在全自动免疫组化平台基础上进行该抗体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LDT)实验,建立实验室内部质控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染色 效果,现介绍如下。 李东鹏 何夫义 李明 王弦关键词:淋巴瘤 CD10 不同染色 条件 对COVID-19 Nucleocapsid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的比较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Nucleocapsid抗体在不同平台、不同操作条件 下的染色 情况,筛选该抗体的最佳染色 条件 ,为COVID-19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例COVID-19尸检肺组织石蜡样本制成切片,分别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 仪和手工免疫组化进行染色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 仪一抗稀释浓度分别为1∶2000、1∶4000、1∶8000;手工免疫组化修复分别采用EDTA和柠檬酸修复,经37℃孵育1 h和4℃孵育过夜,一抗稀释浓度分别为1∶2000、1∶4000、1∶8000。结果两种染色 结果均显示非特异性着色,与一抗浓度呈正相关;手工免疫组化条件 下柠檬酸修复后免疫组化染色 特异性较高;且经4℃孵育过夜染色 特异性较高,阳性信号明确。结论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 仪进行染色 时,一抗稀释浓度为1∶8000时染色 效果最佳;手工免疫组化染色 建议采用柠檬酸修复,一抗稀释浓度为1∶4000,并经4℃孵育过夜染色 效果最佳。 吉佳乐 林爽 曾晖 姚馨悦 李杨 何志承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条件 根结线虫活体染色 条件 的优化 2019年 【目的】为了提高根结线虫的成活率。【方法】以番茄和南方根结线虫为试验材料,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进行荧光标记,改进标记溶液浓度,进行染液浓度梯度和染色 时间的筛选,确定最佳的染液浓度和染色 时间,在保证线虫有效标记的前提下,不影响线虫的活力和致病性,深入了解线虫的行为。【结果】FITC:0.025mg/mL、0.25%间苯二酚、15mol/L章鱼胺盐酸盐缓冲液浓度下标记3h,线虫可以保持活力,入侵植株。【结论】该方法降低了染液浓度,缩短了染色 时间,减少试剂用量,增加了线虫的存活率。 高英健 郑雨杭 张琴林 侯钰颖 李萌 李鸿信 方天一 吕伟兴 赵文超 王绍辉关键词:间苯二酚 根结线虫 教学实验常用细菌鞭毛染色 条件 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比较培养条件 及制片方法对变形杆菌鞭毛染色 效果的影响,找出最适条件 。方法将变形杆菌接种于不同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采取不同孵化制片方法,控制单一变量,染色 镜检,比较最佳染色 条件 。结果血琼脂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鞭毛粗大清晰,染色 效果最好。普通培养基培养16 h的细菌鞭毛长度合适,结构清晰,染色 效果好。37℃温箱孵育10~15 min的细菌鞭毛展开充分,染色 效果最好。结论血琼脂培养基是观察鞭毛染色 的最适宜培养基;16 h是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的最适宜培养时间;温箱孵育10~15 min是使鞭毛充分展开的最适宜孵化时间。 刘美杉 孙梦哲 郭佳媛 陈豪 郑群关键词:鞭毛染色 染色条件 镀银染色 变形杆菌 小清蛋白中ErbB4免疫荧光染色 条件 的优化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免疫荧光标记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神经元中ErbB4的最佳实验条件 。[方法]小鼠海马组织,PV和ErbB4做免疫荧光染色 ,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多聚甲醛后固定时间、抗原修复和一抗孵育时间对PV和ErbB4免疫荧光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多聚甲醛后固定不同时间(8 h、48 h和240 h),一抗孵育40 h,结果显示,随着后固定时间的延长,PV和ErbB4的荧光强度和数量逐渐降低(P<0.05)。后固定240 h的脑组织,抗原修复后,PV和ErbB4荧光强度和数量显著升高(P<0.05)。一抗孵育12 h检测到PV和Erbb4荧光强度明显低于40 h(P<0.05),ErbB4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低于40 h(P<0.05)。[结论]PV阳性神经元中ErbB4的免疫荧光染色 的最佳条件 是后固定8 h、一抗孵育40 h。对于多聚甲醛后固定较久的组织,抗原修复能够提高其染色 效果。 耿迟 陈幽婷 侯筱宇关键词:PV ERBB4 免疫荧光 抗原修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条件 与染色 结果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2016年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位于第2号染色 体短臂p23处,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最早发现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近年的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约5%的患者存在ALK基因重排。 骆新兰 刘雪峰 何娇 罗东兰 刘艳辉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染色结果 染色条件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LYMPHOMA
相关作者
许长海 作品数:71 被引量:86 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研究主题:分散染料 拒水剂 染色 涤纶织物 偶氮分散染料 彭其安 作品数:87 被引量:138 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 研究主题:面料 D-核糖 改性 生物沥滤 菌种选育 周建刚 作品数:39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 研究主题:细菌纤维素 面料 极限氧指数 纤维素酶 阻燃涤纶 张艳波 作品数:23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 研究主题:透水混凝土 纤维素酶 吸附剂 染色条件 染色 王爱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染色条件 酸性染料 螯合分散剂 醋酯 交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