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1篇“ 校勘学“的相关文章
校勘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校勘学的作用;校勘的内容;古书讹误的类型;校勘的条件;校勘的方法;校勘记和序跋;校勘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古代校勘源流述略等内容。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这些文...
钱玄著
校勘学
田代华主编
关键词:校勘学
校勘学
本书从理论上对校勘进行了总结,详细论述了校勘学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还交待了校勘的整个工作步骤。
管锡华著
关键词:校勘
校勘学
钱玄著
持本、读书——略论校勘学与高中文言文教的关系
2024年
校勘学是对古籍整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陈垣先生将校勘分为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种,进行文本校勘时,则是多种校勘方法综合使用。在高中文言文教中,校勘学有助于合理断句和准确标点,帮助教师以审慎态度参考课文注释,面对版本异文能够进行多角度探究。本文以部编本高中文言文课文为例,将校勘学与文言文教相结合,并引用诸多者观点,进而丰富文言文教形式与内容,提高教效率,以更有效地落实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孙树山
关键词:校勘学文言文
校勘学方法论》所见胡适校勘学思想平议——兼论其对王念孙理校成果的批评
2024年
胡适是近代中国的术巨擘,对清代术的研究可谓继梁启超以后的第一人,他在1930年代撰作的《校勘学方法论》中对王念孙的理校成果持批评的态度,而此文原稿现藏台湾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通过比对草稿与定稿所见删乙改订之迹,配合胡适手稿、书信、日记等材料,尝试考见胡适校勘学思想的术脉络与嬗变之端倪,并以中西校勘学比较为参照,辅以近世出土文献材料与王念孙理校成果的比对,评骘胡适校勘“重对校,轻理校”思想之得失。
张锦少
关键词:王念孙
论庄述祖的校勘学成就
2023年
庄述祖作为清代常州派的核心人物,治研求精密,于世儒忽不经意者,覃思独造,平生著述颇多,撰有《尚书今古文考证》《珍艺宧文钞》《诗钞》《弟子职集解》《历代载籍足征录》等数十种。对于他的术成就,多见从今文经角度考察的研究成果。其实,庄述祖对《诗经》《尚书》《夏小正》《白虎通》和《说文解字》等书着力校订,充分体现了庄氏身处乾嘉术风潮兴盛之期,重视训诂考据的治风格。
沈明杰
关键词:常州学派校勘学
东洋文库藏中原康隆抄本《古文尚书》之派归属——兼论校勘学中“过渡形态”抄本的使用问题被引量:1
2023年
日本东洋文库藏中原康隆抄本《古文尚书》,仓石武四郎、刘起釪、水上雅晴等皆以之为中原家本。以康隆抄本与古梓堂藏本、东寺观智院本相校,可知其并非中原氏明经嫡系之点本;校之神宫本、清原宣贤抄本引家本,则可定为同流。作为中原氏庶流的康隆一支,其实自清原一系出。此《古文尚书》点本,正处在清原博士家《尚书》底本转换之中间阶段,呈现出“过渡形态”:其文本既有从古本而旁注宋椠情况的,亦有用宋刻而旁标古本旧貌者。因此传校勘方式,康隆点本有规律地改易底本,致使一卷之中至少直接呈现有三种样态:古本、康隆本之实貌、摺本(宋本)。仓石武四郎曾校此本与诸本异同,东方文化研究所《尚书正义定本》亦曾用此本参校,但取舍相异;近出《尚书注疏汇校》,径录《尚书正义定本》之校语,未对此“过渡形态”之抄本现象予以措意。
赵培
关键词:《古文尚书》校勘学
校勘学释例
本书原名《元典章校勘释例》,是国大师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致误的类例的校勘学著作。作者在本书中,总结概括了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使本书成为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
陈垣撰
校勘学大纲
校勘学是研究古籍校勘的科,其目的和任务是总结历代校勘古籍的经验,研究校勘古籍的法则和规律,为具体进行古籍校勘提供理论指导。校勘学理论是在校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指导校勘实践的作用,同时又接受校勘实践的检...
倪其心
关键词:校勘学

相关作者

杜泽逊
作品数:73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研究主题:《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提要》 提要 四库存目 四库
孙计康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校勘学 《读书杂志》 读书杂志 王念孙 明代
余敏辉
作品数:69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俞正燮 大运河 考据 徽商 经世
卓越
作品数:8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朱绪曾 目录学 校勘学 学以致用 版本学
黄光
作品数:11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校勘学 目录学 述论 顾广圻 故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