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3篇“ 核小体“的相关文章
- 核小体结合蛋白、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小体结合蛋白、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核小体结合蛋白含有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和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包括与SEQ ID NO.1所示重链可变区的VH‑CDR1、VH...
- 徐亮曾敏霞
- 获得稳定核小体定位信息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得稳定核小体定位信息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对待检测样本进行预处理,获得包含DNA的样品;(b)将样品分组,分别用高、中、低剂量水平的微球菌核酸酶对相应样品进行消化;(c)使用试剂盒提取消化后样品...
- 丛斌董春楠王琳李淑瑾马春玲
- 利用化学确定的重组核小体定量核小体修饰
- 本发明涉及携带组蛋白和/或DNA修饰的重组/半合成核小体作为用于定量来自生物样品的共价修饰(在组蛋白上或包裹DNA上)、变体或突变核小体(统称“修饰核小体”或“核小体修饰”)的参考标准品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测定来准...
- 马尔蒂斯·威廉·考尔斯马修·F·韦利汉安德烈亚·L·约翰斯通迈克尔-克里斯托弗·基奥孙如文内森·W·哈勒马修·R·马龙德
-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效果
- 2024年
- 分析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间收治的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具体意义。结果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阳性率较高,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部位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抗核小体抗体可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可以体现疾病活动性,具有较为显著的检测意义。
- 张侠红
- 关键词:抗核小体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 获得稳定核小体遗传标记的方法及其在降解DNA检验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得稳定核小体遗传标记的方法及其在降解DNA检验中的应用,其包括以下步骤:(a)对待检测样本进行预处理,获得包含DNA的样品;(b)将样品分组,分别用高、中、低剂量水平的微球菌核酸酶对相应样品进行消化;(...
- 董春楠丛斌王琳李淑瑾马春玲
-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 2024年
- 目的比较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6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根据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SLE组(SLE患者,144例)和非SLE组(非SLE患者,162例);选取同期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及WB检测AnuA。分别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AnuA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AnuA的诊断价值,包括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SLE组:ELISA检测AnuA阳性120例、阴性24例,WB检测AnuA阳性109例、阴性35例;非SLE组:ELISA检测AnuA阳性76例、阴性86例,WB检测AnuA阳性71例、阴性91例;对照组:ELISA检测AnuA阳性17例、阴性83例,WB检测AnuA阳性11例、阴性89例;两种检测方法在SLE组、非SLE组和对照组的AnuA检测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的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LE组和对照组,且非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LISA检测AnuA的敏感度87.4%(180/206)高于WB检测的80.1%(165/206)(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0.1%,判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值=0.516)。结论ELISA及WB检测AnuA在SLE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可在AnuA初步检测中运用WB,如有必要可在复检中运用ELISA,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为临床诊断SLE提供参考。
- 汤滨滨程思
- 关键词:抗核小体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酶联免疫吸附法
-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核小体研究中的应用
- 2024年
-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是真核生物基因存储的最小单元.它由组蛋白八聚体以及缠绕在表面的DNA共同构成.核小体结构是动态的,可通过隐藏或者暴露DNA上核小体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位点,调控DNA与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已有的实验方法可以在分子层面研究核小体与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但无法充分提供原子层面的机理解释.分子动力学模拟为核小体的研究提供了原子层面的高分辨率方法,实现了核小体行为可视化,是实验方法的有力补充.回顾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核小体结构、组蛋白尾部调控核小体功能,以及核小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3种分子动力学加速算法在核小体研究中的应用.
- 牟雪涛李振海
- 关键词:核小体分子动力学组蛋白
- 核小体与转录因子RFX7的相互作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核小体与RFX7结合复合物的冷冻结构,阐明核小体与RFX7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方法利用pET28a表达载体和人源RFX7 eDBD(extended DNA binding domain)基因构建重组蛋白表达质粒pET28a-RFX7-eDBD,在原核蛋白表达感受态BL21(DE3)中表达蛋白,亲和层析获得蛋白,体积排阻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RFX7 eDBD蛋白。构建含有多拷贝人源RFX7特异性识别核小体DNA序列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大量扩增DNA序列用于核小体组装。纯化4种组蛋白,组成组蛋白八聚体,利用盐透析法在体外装配核小体。通过EMSA凝胶迁移实验检测核小体与RFX7 eDBD的结合情况。负染电镜观察复合物蛋白状态并优化样品;冷冻电镜收集数据,冷冻电镜数据处理软件CryoSparc解析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Chimera分析模型。结果亲和层析成功纯化人源RFX7 eDBD蛋白以及4种组蛋白,并通过体积排阻色谱获得高纯度的RFX7 eDBD蛋白和组装好的组蛋白八聚体;聚乙二醇(PEG)6000沉淀法纯化DNA,利用盐透析法成功在体外组装核小体;EMSA凝胶迁移实验证实RFX7可以结合核小体,通过负染电镜、冷冻电镜及单颗粒重构技术解析了复合体的空间结构,初步确认了核小体与RFX7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RFX7具有核小体结合能力,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可以初步获得核小体与RFX7 eDBD蛋白复合体的空间结构模型。
- 李慧敏田英许可
- 关键词:核小体转录调控
- 一种全基因组核小体密度预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基因组核小体密度预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全基因组染色体的DNA序列并分别进行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序列和第二编码序列;构建并训练DeepNDP模型,得到训练好的DeepNDP模型...
- 吴庭芳周昳婷
- 一种基于核小体保护区域标记肿瘤细胞来源的游离DNA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核小体保护区域标记肿瘤细胞来源的游离DNA的方法,其能够在测序数据中,标记肿瘤细胞来源的游离DNA,并提高肿瘤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郑露露杨凌健吴晓晖
相关作者
- 蔡禄

- 作品数:276被引量:5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核小体定位 DNA 酿酒酵母 核小体 生物柴油
- 丰继华

- 作品数:35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核小体 核小体定位 转录起始位点 果蝇 酵母
- 赵宏宇

- 作品数:58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
- 研究主题:核小体定位 核小体 体外组装 酿酒酵母 生物工程专业
- 赵秀娟

- 作品数:75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核小体定位 酿酒酵母 DNA甲基化 教学改革 核小体
- 郝进

- 作品数:57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核小体 TH表位 补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减毒鼠伤寒沙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