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篇“ 栽培甘草“的相关文章
一种高效高产的人工田间栽培甘草方法
一种高效高产的人工田间栽培甘草方法,涉及一种人工栽培甘草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甘草人工种植技术产量较低、起收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甘草移栽根苗的预处理,结合其生物学特性,采取水平放置的横向栽培方式,促进甘草侧根...
于达夫石记博黄迎新李强王丛文
不同主产地栽培甘草皂苷类成分和多糖含量比较以及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间关系的综合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不同主产地栽培甘草皂苷类成分及多糖含量,并考察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栽培3年生甘草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及总多糖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碱解滴定法、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等方法测定甘草根周围土壤因子。通过对甘草药材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而筛选影响甘草药材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不同产地甘草中皂苷类(总皂苷、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及总多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药材品质呈现区域性;内蒙古和甘肃产甘草中总皂苷及总多糖含量较高,甘肃产甘草甘草酸含量较高,内蒙古产甘草甘草次酸含量较高。总皂苷的土壤决定因子为K全量及Ca全量,总多糖的土壤决定因子是蔗糖酶活性及K全量,甘草次酸的土壤决定因子为Cu全量及K全量,甘草酸的土壤决定因子为Cu全量、pH值、速效氮含量、K全量、Fe全量及速效磷含量。结论土壤因子是影响甘草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土壤K、Cu、Ca可能是影响甘草皂苷类成分的土壤主导因子。该研究可为甘草的合理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郎多勇李小康肖香郑立昊张新慧
关键词:甘草皂苷类成分多糖土壤因子
基于物候差异指数的栽培甘草遥感识别方法
2023年
目的:及时准确地掌握栽培甘草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等信息,能够为甘草产业健康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文章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以新疆库尔勒甘草主产区为研究区,根据甘草光谱的物候特征,提出一种归一化差异多年生植被指数(NDPVI),剔除具有收获性的作物对甘草分类的影响;利用归一化差异枯萎指数(NDVWI),减弱田间果树类木本植被对甘草的干扰,并通过决策树方法实现甘草的准确识别。结果:甘草的NDPVI在0.05~0.15,低于其他作物类NDPVI(0.35~0.46),而甘草的NDVWI在0.04~0.14,同样低于果树类NDVWI(0.18~0.23),NDPVI、NDVWI指数能有效地区分甘草与作物、果树,甘草识别总体精度达到83.85%。结论:研究结果证明了本方法在我国西北地区甘草主产区进行栽培甘草遥感识别的有效性。
翟富祥史婷婷张小波蒙继华张磊
关键词:遥感甘草物候植被指数
野生与栽培甘草对马钱子致肝毒性的解毒作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比较野生甘草栽培甘草对马钱子致肝毒性的解毒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野生甘草组和栽培甘草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马钱子提取物,野生甘草组和栽培甘草组大鼠在给予马钱子提取物6 h后灌胃给予各甘草提取物,连续7 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CAT活性和TNF-α、caspase3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CYP1A2、CYP2E1和COX2蛋白表达。结果野生甘草栽培甘草均能降低大鼠血清AST、ALT和肝组织caspase3水平(P<0.05,P<0.01),修复受损肝脏细胞,提高TNF-α水平和CAT活性(P<0.05,P<0.01),抑制COX2、CYP1A2和CYP2E1蛋白表达(P<0.01)。结论野生与栽培甘草均可缓解马钱子所致的肝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药物代谢酶因子相关,栽培甘草对氧化应激、药物代谢相关因子的调控效果优于野生甘草
马骏曼琼闫潇邓毅杨志军杨志军
关键词:甘草野生栽培马钱子肝毒性解毒
育龄及刈割频次对栽培甘草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明确刈割次数对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草产量、营养品质及消化率的影响,测定并分析了种植第2和第3年的乌拉尔甘草不同刈割处理下生长发育特性、草产量、营养品质及消化率。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不同育龄甘草株高、茎粗、茎叶比、鲜干草产量和鲜干比呈上升趋势,总分枝数呈下降趋势;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呈下降趋势;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呈上升趋势;48 h干物质消化率呈下降趋势。多次刈割的甘草株高累积量、茎粗累积量和分枝数累积量及总草产量明显高于刈割1次处理,刈割2次和3次处理的干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刈割1次处理(P<0.05);且随刈割次数的增加,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及总单宁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香豆素、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及48 h干物质消化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库尔勒地区刈割多次能提高甘草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适宜当地甘草的管理措施。
古丽尼尕尔·艾依斯热洪张修业万江春热娜古丽·木沙艾比布拉·伊马木
关键词:乌拉尔甘草刈割次数营养品质消化率
不同滴灌量对荒漠区栽培甘草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荒漠地区栽培甘草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不同滴灌量影响甘草苗期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过程。【方法】以新疆昌吉州荒漠地区栽培甘草为材料,于2019年在昌吉州三坪农场进行大田试验。设X_(0)(0 m^(3)/hm^(2))、X_(1)(2500 m^(3)/hm^(2))、X_(2)(5000 m^(3)/hm^(2))、X_(3)(7500 m^(3)/hm^(2))和X_(4)(10000 m^(3)/hm^(2))等5种滴灌水平,检测并分析不同滴灌水平对甘草苗期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分干重、根长、根干重和根直径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缺水处理对甘草苗地上地下各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甘草出苗率X_(2)>X_(3)>X_(1)>X_(4)>X_(0),X_(2)出苗率最高达89.30%,比X_(0)高出60.00%。株高、LAI和地上干重X_(4)>X_(3)>X_(2)>X_(1)>X_(0),在X_(4)处理达最高,分别为63.54 cm、3.75和1139.56 t/hm^(2),比X_(0)高44.53 cm、2.60和745.91 t/hm^(2)。根长和根干重X_(2)>X_(1)>X_(3)>X_(4)>X_(0),在X_(2)处理最大,为67.05 cm和519.17 t/hm^(2),比X_(0)高37.51 cm和332.99 t/hm^(2)。根直径和根冠比X_(1)>X_(2)>X_(3)>X_(4)>X_(0),均在X_(1)处理最大,分别为11.09 mm和1.03,比X_(0)高7.31 mm和0.70。【结论】在荒漠地区滴灌栽培甘草生产中,将滴灌量控制在2500至5000 m^(3)/hm^(2)时,甘草苗期生长发育的各个指标能够达到最优值。
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吐尔逊·吐尔洪古丽米拉·艾克拜尔张龑张龑
关键词:甘草荒漠区苗期发育
不同滴灌量对荒漠区栽培甘草根品质成分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荒漠地区栽培甘草根品质成分的影响,分析不同滴灌量影响甘草根品质成分的生理机制过程。【方法】以天山北麓昌吉州荒漠地区栽培甘草为材料,于2019年在新疆农业大学科研实习基地新疆昌吉州三坪农场进行大田试验。设X_(0)(0 m^(3)/hm^(2))、X_(1)(2500 m^(3)/hm^(2))、X_(2)(5000 m^(3)/hm^(2))、X_(3)(7500 m^(3)/hm^(2))和X_(4)(10000m^(3)/hm^(2))等5种滴灌水平,检测并分析不同滴灌水平对甘草苗根中甘草酸、甘草苷、多糖、总黄酮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当滴灌量控制在2500~7500 m^(3)/hm^(2)时有利于甘草根品质成分的积累,随着滴灌量增加品质成分也随着增加,当滴灌量超过7500 m^(3)/hm^(2)时,5项品质成分含量均明显下降,完全不灌水或过高灌水时均不利于品质成分的积累。【结论】在荒漠地区滴灌栽培甘草生产中,将滴灌量控制在5000m^(3)/hm^(2)时,甘草根的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粗蛋白和多糖等品质成分表现最优。
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吐尔逊·吐尔洪阿依夏木·沙吾尔
关键词:甘草荒漠地区栽培
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材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对比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产区栽培甘草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方法:以内蒙古、甘肃、宁夏3个产区栽培的3年生甘草药材及根围土壤为材料,测定甘草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相应土壤理化特性及矿质元素等含量,通过通径和回归分析研究土壤因子对甘草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总黄酮含量在甘肃较高、内蒙古和宁夏基本相当,异甘草素含量在甘肃较高、宁夏次之、内蒙古较低,甘草查尔酮和甘草素含量在不同产区差异较大。土壤因子对甘草黄酮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总黄酮的土壤决定因子为Cu和Ca,甘草查尔酮的土壤决定因子为Fe、速效磷和K,异甘草素的土壤决定因子为K、Ca、交换性K^(+)、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速效钾,甘草素的土壤决定因子为Mn、Ca和pH。结论:不同产区甘草药材黄酮类含量差异明显,黄酮类成分最主要的土壤决定因子为Ca和K。
郎多勇李小康杨丽肖香张新慧龙维丽
关键词:甘草黄酮类成分通径分析
人工栽培甘草5种除草剂的残留情况被引量:1
2020年
以宁夏盐池、同心、红寺堡等中部干旱带代表县市的3 a生人工甘草栽培区为试验样地,研究5种除草剂(咪唑乙烟酸、氯酯磺草胺、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氟吡甲禾灵)的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除氟磺胺草醚含量在0.006~0.054 mg·kg-1之外,其他4种除草剂均未检出;10份甘草样品中精喹禾灵检测出9份,检出频率较大,残留量在0.003~0.022 mg·kg-1;咪唑乙烟酸仅检出2份,含量分别为0.020和0.013 mg·kg-1,其余3种除草剂均未检出。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可知,上述5种除草剂中,精喹禾灵和咪唑乙烟酸的残留量不符合绿色农产品标准,但符合农药最大残留量标准,其余3种均符合绿色农产品标准,5种除草剂均可在规定方法内安全使用。
左忠牛艳张安东温淑红
关键词:除草剂甘草土壤农药残留
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甘草资源,为开发安全、绿色和无污染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依据,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甘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草素(10)、半甘草异黄酮B(11)、isoangustone A(12)和粗毛甘草素C(13)4个酚类化合物进行了4种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油菜菌核菌、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抗菌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半甘草异黄酮B和粗毛甘草素C对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较高。结论:本次实验报道了化合物10~13对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其中半甘草异黄酮B抗菌效果显著。
包芳白海英彭静文魏冠华王丽瑶邓庭伟王继永刘映前杨志刚
关键词:甘草酚类化合物抗菌活性

相关作者

王文全
作品数:481被引量:4,701H指数:36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甘草 甘草酸 知母 黄芩 甘草苷
李明
作品数:452被引量:2,198H指数:20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研究主题:玉米 甘草 亚麻 寒地 中药材
刘春生
作品数:303被引量:1,618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甘草 DNA条形码 ITS序列 甘草酸 药材
李刚
作品数:1,411被引量:6,672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粉尘爆炸 燕麦 光合细菌 玉米 优化设计
刘金荣
作品数:69被引量:741H指数:18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
研究主题:超声提取 白刺 中药 化学成分 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