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篇“ 桫椤科植物“的相关文章
- 中国桫椤科植物探秘
- 2024年
- 在自然界中,有一类独特的似树非树类植物——桫椤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长着包括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黑桫椤(Gymnosphaera podophylla)、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在内的多种桫椤科植物。从热带海岛到亚热带丛林,这些形态各异、美丽独特的植物在纷繁多样的小生境中繁衍生息,有的偏爱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森林,有的则适应了严苛的自然环境。
- 董仕勇
- 关键词:亚热带森林小生境自然环境
- 桫椤科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繁育技术
- 2024年
-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集药用、观赏、科研为一体的珍稀濒危植物,孢子繁殖是其繁育的主要方式,然而因自然繁殖的困难,探究人工繁殖的途径成为其研究热点,且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进步,其在生物学特性和繁殖培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桫椤科植物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的查阅、整理和归纳,总结出近年来针对桫椤科植物的孢子、配子体形态发育以及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桫椤繁育技术的应用前景,为促进其扩大繁殖、产业化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 饶丹丹刘雯雯陈彧韩豫
- 关键词:桫椤形态发育
- 一种桫椤科植物孢子萌发及育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桫椤科植物孢子萌发及育苗方法。将桫椤科植物孢子接种到灭菌、润湿的苔藓基质上进行萌发。本发明克服了腐殖土用作孢子培养基的缺陷,如不易观察和难以获取萌发动态数据;也克服了MS培养基用于桫椤科孢子萌发的弊端,如...
- 康明董仕勇文礼英
- 广东省5种桫椤科植物的资源概况与保护策略被引量:1
- 2024年
- 采用样线法对广东省70个自然保护地的桫椤科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对其分布与种群数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个自然保护地和若干非自然保护地中有32个自然保护地和3个非自然保护地共出现桫椤科植物5种,种类占广东省全部9种的55.56%。其中32个自然保护地中有桫椤1040株;6个自然保护地有大叶黑桫椤428株;3个自然保护地有粗齿桫椤270株;15个自然保护地有黑桫椤676株;14个自然保护地有小黑桫椤400株。提出了对其中的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桫椤、大叶黑桫椤和黑桫椤),尤其是非自然保护地中的种群需加强监管、宣传和科研力度,以保证其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 陶文琴缪绅裕
- 关键词:桫椤
- 墨脱两种桫椤科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与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 2024年
- 本研究旨比较了解西藏墨脱毛叶黑桫椤和白桫椤的生长状况,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同一生境下毛叶黑桫椤和白桫椤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蒸气压亏损(VPD)及光响应曲线,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利用叶面积测定仪、SPAD-502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两种桫椤的叶片结构特征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相同生境下,白桫椤的光补偿点远高于毛叶黑桫椤,光饱和点却比毛叶黑桫椤略低,说明毛叶黑桫椤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白桫椤强,比白桫椤更耐阴,白桫椤光补偿点较毛叶黑桫椤高,说明其利用弱光能力相对较低,能耐较强光。毛叶黑桫椤光补偿点低,光饱和点高,说明其适应光照的范围大。二者的叶片结构与光合生理之间的参数有显著差异性;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LL/LW对光合生理的影响最为显著(P<0.01),且同时使用RDA冗余分析对叶片形态结构与光合特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得到与Pearson分析一致的结论。
- 王新靓扎西旺拉布琼卓玛央宗卢杰
- 关键词:叶片形态结构光合特性
- 广东桫椤科植物分布及生境类型被引量:2
- 2023年
- 于2021—2022年,采用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国植物物种名录》(2022版),对桫椤科植物在广东的地理分布、分布特征、生境类型和分布区划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广东省桫椤科植物共3属10种,约占我国总种数的56%。其中,桫椤、大叶黑桫椤、黑桫椤为广布种,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内;粗齿桫椤、小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结脉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粤中及粤西地区;平鳞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粤中地区;中华桫椤和白桫椤仅分布于云开山脉;笔筒树为栽培种,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和从化。桫椤科植物在广东垂直分布范围约为海拔85—1300 m。桫椤科在广东分布的植被类型可分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其地理分布可划分为4个区,分别为粤西、粤北、粤东、粤中地区,其中粤西和粤北地区桫椤科分布种类最丰富。
- 范剑明陈新强谢金兰黄锦荣刘丽朱昔娇张冬生
- 关键词:桫椤科地理分布生境类型
- 桫椤科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物种的分布及其种群所属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特征是研究生物地理学、生态学习性基础内容,是评估珍稀濒危和制定保护策略的重要支撑。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珍稀濒危、孑遗植物,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较多。本文在概述桫椤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生物地理学、系统进化学、分子遗传学、植物生态学和植物资源学等多学科交叉、多角度聚焦桫椤科植物的分布、分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特性新研究成果,梳理桫椤遗传多样性、群落物种多样性、所属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总结已有研究中未解决问题,提出未来需要关注桫椤科植物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研究方向。
- 何琴琴穆君刘邦友罗晓洪翁涛陈进安明态严令斌
- 关键词:桫椤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生物保护
- 韶关市国有仁化林场桫椤科植物种群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采用野外勘察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韶关市国有仁化林场内桫椤科植物可能的分布区域进行全面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已调查到的34个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08种,隶属51科82属,其中蕨类12科15属21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66属86种。属的区系成分以泛热带分布(28.36)居首,热带亚洲分布(23.88%)次之,体现出桫椤科植物伴生植物与其属区系(泛热带分布)相适应。桫椤科植物居群中,乔木优势树种有杉、南酸枣、罗浮锥等;主要伴生草本有金毛狗、福建观音座莲等。这些稳定的伴生物种具有对极端环境抗逆性较强,易于繁殖的共同特性。
- 潘超邓文林欧建宇张蒙
- 关键词:桫椤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
- 韶关市国有仁化林场桫椤科植物分布及种群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为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国有仁化林场内桫椤科植物的分布、种群大小及群落特征、生境受威胁因素及程度,采用野外勘察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林场内桫椤科植物可能的分布区域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林场内桫椤科植物共计1科1属2种,分别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粗齿桫椤(Alsophila denticulata)。其中,桫椤952棵,第一龄级439棵、第二龄级364棵、第三龄级127棵、第四龄级20棵、第五和第六龄级各1棵;粗齿桫椤205棵,第一龄级173棵、第二龄级31棵、第三龄级1棵。调查发现,大多数桫椤生长于杉木林等经济林中,其周边生境已被破坏,存在害虫啃食、人为破坏等威胁其生存的情况。基于此,对林场内受严重威胁的部分桫椤建立桫椤种群物种多样性迁地保育园,进行迁地保护、加强人工繁育和基因保存,促进林场内桫椤科植物种群复壮与更新。
- 邓文林郑从周欧建宇
- 关键词:桫椤物种组成径级分布
- 国产桫椤科植物系统发育及生殖的研究
- 桫椤科植物作为侏罗纪孑遗的唯一树状蕨类,在木本蕨类植物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类群形态独特,一直以来备受植物学家和园林工作者们的关注,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然而,生境的破碎化和丧失使其不断面临濒危,但在同等生...
- 莫日根高娃
- 关键词:桫椤科植物系统发育自然杂交
相关作者
- 董仕勇

- 作品数:33被引量:39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研究主题:蕨类植物 英文 孢子体 蕨类植物区系 自然保护区
- 周正邦

- 作品数:103被引量:4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甘蔗 芭蕉芋 适应性 甘蔗新品种 栽培技术
- 应站明

- 作品数:12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ISSR ISSR分析 DNA提取 SDS法 桫椤科植物
- 张雪

- 作品数:34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编码蛋白 开放读码框 克隆载体 配子体
- 代正福

- 作品数:41被引量:21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种质资源 生境类型 亚热带地区 观赏植物 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