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2篇“ 植被演变“的相关文章
- 琼东南盆地早渐新世—早中新世气候、植被演变及其对海相烃源岩发育的影响
- 2025年
- 渐新统—中新统海相泥岩是南海北部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其有机质富集机制是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勘探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选取琼东南盆地15口井400余个海相泥岩样品,分析其热解、总有机碳及代表井的孢粉和分子地球化学数据耦合规律。结果表明,下渐新统崖城组二段是崖城组泥岩的有机质富集段;孢粉对比分析认为,其有机质富集受较湿热的气候中热带—亚热带植物大量勃发影响。陵水组二段上部—三亚组二段泥岩中也发现有机质逐渐富集的规律。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孢粉记录结合区域气候对比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上渐新统—下中新统海相泥岩有机质富集与逐渐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区域植被大量勃发,降水量的显著增加促进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扩大了植物碎屑的搬运量、搬运距离和分布范围,促进了海相泥岩中的陆源有机质富集。琼东南盆地海相泥岩有机质富集段的提出对三亚组二段烃源岩埋深较大的乐东凹陷、陵水凹陷的深水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丁文静李友川兰蕾杨树春刘海钰
- 关键词:古植被
- 新疆帕米尔高原金草滩湿地中晚全新世以来植被演变被引量:1
- 2024年
- 湿地沉积物蕴含着大量的古植被信息,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特别是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因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气候系统的变化响应十分敏感。本研究以取自新疆帕米尔高原地区金草滩湿地深度为72 cm的剖面为分析对象,选取孢粉环境代用指标,同时结合14C测年数据建立的年代框架,对该区域过去5300年来的植被演变做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5300~3750 cal.a B.P.期间,湿生植物莎草科和水生植物狸藻属植物孢粉含量较高,指示金草滩湿地局地环境较为湿润,水湿生植物繁盛;3750~0 cal.a B.P.期间,局地环境经历过多次干湿波动变化,如3750~1840 cal.a B.P.期间,耐旱的麻黄属植物占优势,藜亚科花粉也较前期增多,指示局地环境由湿逐渐变干,湿地面积收缩,区域性植被从荒漠草原植被演变成荒漠植被;1840~810 cal.a B.P.前期区域性植被也再次转为荒漠草原植被;之后,环境总体向干旱化趋势发展,湿地周围呈荒漠草原景观。剖面地层中出现含量较低的雪松、云杉和松属花粉应是外来花粉。
- 周彦宏周乐张芸西瑶瑶孔昭宸
- 关键词:孢粉植被演变中晚全新世帕米尔高原
- 气候变化下植被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 近年来,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和剧烈的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自然界的整个水文循环系统中,径流起到了主导作用,且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突变性等复杂特征。研究表明,径流过程不仅受到降水、潜在蒸散发等气象...
- 郝岩
-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被变化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 鄂尔多斯矿区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植被演变规律
- 2024年
- [目的]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严重,合理的植被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进一步扩大。有关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种类的研究较少,分析边坡植被演替规律拓展初始恢复建群种类,可为矿区生态安全评估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时空替代的方法对满来梁露天煤矿4种不同恢复年限(2、6、10、12a)的排土场南北边坡进行植被调查,分析不同恢复年限下边坡群落的演替过程,筛选恢复过程中的优势植物种,为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提供理论基础。[结果](1)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物组成为17科44属60种,以草本植物为主;(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多年生乡土植物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地上生物量增多,群落稳定性升高;(3)由于排土场南、北坡光照、土壤水分不同,故南、北坡植被存在差异,整体来看北坡植被恢复效果优于南坡;(4)在人工植被恢复时选取能快速生长的豆科植物如紫花苜蓿等作为建群种,并辅以羊草、黑沙蒿、披碱草等适应性较强的本土植物作为伴生种进行植被恢复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群落演替进程加快,促进群落稳定。[结论]针对地区、坡向的不同选取适宜植被减少群落波动,促进群落稳定,可为矿山的绿色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 商宇李钢铁麻云霞张月欣贺琴贾治
- 关键词:边坡稳定植物多样性群落稳定性演替规律
- 南汇边滩植被演变对临港新片区岸滩稳定性的潜在影响
- 姜沛霖
- 西藏定结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沙地与植被演变特征研究
- 2023年
- 青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也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严重的三大地区之一,西藏地区荒漠化沙化一直以来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重点和难点。选取西藏地区定结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防沙治沙新途径研究,以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结果表明,封禁3年后,封禁区植被盖度提升7.25%,主要由原生植被西藏锦鸡儿和人工植被藏沙蒿贡献,两者分别占总重要值和总优势度的86.1%、83.0%,对固沙作用贡献最大;流动沙地和露沙地减少16.6%,半固定和固定沙地面积增加5.9%,平缓区沙丘移动速度更快,平均速度15.5 m/a。以期为探索高原地区沙化土地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储小院吴雪琼欧珠普琼陈俊松
- 关键词:沙地植被
- 海河流域山丘区植被演变及其水资源效应研究
- 钤会冉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长株潭“绿心”植被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为研究绿心地区的植被变化和影响因素,对长株潭绿心地区2000年—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最大值进行数据处理、等级划分和面积统计,结合Theil-Sen Median和Mann-Kendall研究绿心地区植被长时间序列NDVI的变化趋势,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究NDVI的影响因素、影响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份NDVI呈现分级镶嵌分布,高等级在研究区中部,低等级聚集在河流附近,其他等级分散分布;(2)人口密度是影响NDVI变化的主要因素,解释力高达40%,其次是高程、降水和最低气温;(3)对NDVI变化的影响不是单个因子独立作用的结果,而是人文因子和自然因子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且交互作用影响较大的因子组合对NDVI的空间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长株潭绿心地区的规划建设及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决策参考,为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
- 郭海宾李朝奎张瑞张瑞
- 关键词:NDVI
- 基于NDVI的鄱阳湖植被演变研究
-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同时也是重要的天然湿地,承担着维系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稳定的重任。近年来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日益密切,鄱阳湖内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植被作为湖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鄱阳湖植...
- 谢诗怡
- 关键词:鄱阳湖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演变气象因素
- 近40年来山东省南四湖水生植被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4
- 2022年
- 基于2019年南四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1983~2019年全湖水生植被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近40年来,南四湖优势种数量下降,结构发生改变,耐污种菹草代替不耐污种轮叶黑藻、微齿眼子菜等成为优势种;2)物种丰富度急剧下降,由74种下降为16种;3)水生植被总面积大幅缩减,挺水植物面积减少93.7%;4)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植被生产力降低。造成这种水生植被演变的主要因素包括:1)湖泊水位波动对植被生长影响显著,2002年的极度干旱压缩了水生植被的生存空间;2)湖泊营养水平变化诱发优势种演变更替;3)人类活动干扰水生植被的生长与分布等。建议控制湖区内不当的人类活动,更好地保护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促进水生植被的恢复。
- 许佩瑶杨丽伟陈诗越陈影影张蕊
- 关键词:水生植被植被演变南四湖
相关作者
- 孔昭宸

- 作品数:115被引量:2,030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植被 植物遗存 孢粉 孢粉分析 环境演变
- 张芸

- 作品数:83被引量:53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表土花粉 云杉 环境演变 孢粉 湿地
- 郑卓

- 作品数:132被引量:80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全新世 孢粉 孢粉分析 古环境 气候变化
- 马玉贞

- 作品数:66被引量:93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孢粉记录 全新世 气候变化 孢粉组合 黄土高原
- 黄康有

- 作品数:65被引量:39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研究主题:孢粉 孢粉分析 全新世 植被 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