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4篇“ 植食性哺乳动物“的相关文章
3种不同消化对策植食性哺乳动物对食源纤维的消化特征的比较
李安娜
中国新近纪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演化和生物地层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新近纪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包括长鼻目、蹄兔目、奇蹄目、偶蹄目4个目至少32科,超过300种。它们在全球的演化和迁徙受到新近纪全球气候改变的驱动以及海陆分布的影响,各门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由古近纪的古老面貌向第四纪的现代面貌转变。长鼻目和蹄兔目是非洲起源的类群;中国蹄兔目的种类和地史分布非常局限,但非常特化;中国的长鼻目则相当繁盛,成为长鼻类的第二演化中心和跨洲交流的十字路口。奇蹄目和偶蹄目是欧亚大陆起源的类群;相比古近纪,奇蹄类在新近纪持续衰落,但马科和犀科的多样性高,演化速率快,成为地层对比的标志性类群;偶蹄类则呈持续繁荣的状态,特别是反刍的优势使鹿科和牛科达到非常高的多样性,成为新近纪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中占优势的类群。中国新近纪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各门类中的现代类型均在山旺阶开始适应辐射,时间上对应于中中新气候适宜期,到通古尔阶中中新气候转型期开始多样性下降,在通古尔和灞河阶界线上发生了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和重组事件,90%的类群灭绝;至灞河阶下部,开阔生态系统成为中国北方的主导,产生了早期适应开阔环境的哺乳动物群,并逐渐扩散到全球;保德阶上部气候转湿润,诱发了南方哺乳动物群的北迁事件,并持续到高庄阶;至麻则沟阶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现生属。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当地在上新世时产生了适应寒冷气候的高原动物群,成为第四纪冰期动物群的先声。
王世骐
关键词:长鼻目蹄兔目奇蹄目偶蹄目
植食性哺乳动物牙齿磨痕分析方法简介及其在古食性恢复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研究古哺乳动物食性来探讨哺乳动物演化与古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而牙齿磨痕分析是恢复古食性和重建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牙齿磨痕(dental wear)分析包括微痕(microwear)分析和中痕(mesowear)分析,两种方法均强调食性与牙齿磨痕模式的严格对应,即不同食性动物具有不同的牙齿磨痕特征模式。近年来,牙齿磨痕分析方法以其简单、快捷和高效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奇蹄类、偶蹄类、啮齿类、长鼻类和食肉类等哺乳动物食性研究。但哺乳动物食性和摄食习性比较复杂,很可能会影响微痕和中痕分析对食性的分辨率。所以,为了获得更加详细的古食性信息和更高的食性分辨率,一方面要对微痕和中痕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增添稳定并具有食性识别意义的观测变量,另一方面,需要同时结合微痕和中痕分析,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食性信息。虽然牙齿磨痕分析目前主要应用于植食性哺乳动物食性研究,但其原理对哺乳动物的其它类群也是适用的,随着磨痕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其它类群磨痕数据库的建立,未来的牙齿磨痕分析将可以恢复更多类群的古食性,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揭示古食性与古环境信息。
龚宴欣
关键词:植食性哺乳动物
植食性哺乳动物的食粪行为
食粪行为是指动物取食自己(caecotropgy)或其他同类或异类动物(coprophagy)的粪便的行为,而自食粪行为则是中小型植食性哺乳动物消化对策之一,是其正常消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广泛存在于中小型后肠...
刘全生
文献传递
植食性哺乳动物能量收益增长减速机制的检验被引量:6
2010年
能量收益函数描述了植食性哺乳动物在植物斑块的食物摄入量与在斑块停留时间的函数关系,为觅食生态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鲜白三叶叶片构成的各类叶片斑块上,测定东方田鼠的觅食行为,建立其能量收益函数模型,分析植食性哺乳动物能量收益增长减速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田鼠觅食大叶片时,叶片干物质收益与停留时间呈非线性渐进函数关系,能量收益函数为渐进函数;觅食中、小型叶片时,叶片干物质收益与停留时间呈线性函数关系,能量收益函数为线性函数;没有检测到东方田鼠的能量收益动态呈分段线性函数或S型函数增长。东方田鼠在大、中型叶片斑块觅食时,随停留时间的增大,口量呈线性或指数递减,而处理时间则呈线性或指数递增,采食时间、间隔时间及咀嚼频次保持相对稳定,瞬时摄入率呈减小趋势;东方田鼠在小叶片斑块觅食时,觅食行为参数口量、摄入率、采食时间、间隔时间、处理时间及咀嚼频次均保持相对稳定。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植食性哺乳动物在消费植被过程中,大型可利用性植物减少,受植物大小调控的动物口量减小,处理时间增加,引起瞬时摄入率降低,导致其能量收益增长减速的假说。
陶双伦张伟华李俊年何岚杨锡福
关键词:东方田鼠斑块
植食性哺乳动物能量收益函数模型的预测性及适用性被引量:2
2010年
以东方田鼠喜食的白三叶叶片作为食物,在保持叶片生物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叶片大小,配置东方田鼠觅食的各类食物大小异质斑块,测定东方田鼠觅食的行为。通过比较几种植食性哺乳动物能量收益函数模型的预测性,评价其适用性。结果发现,没有检测到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动态呈S型能量收益函数增长。线性函数模型能准确地预测东方田鼠在中、小型食物斑块的停留时间;在大型食物斑块,尽管,分段线性函数及渐进函数均能很好地拟合东方田鼠的食物摄入量动态,但仅分段线性函数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其停留时间。线性函数模型及分段线性函数模型是在功能反应机制模型-口量模型基础上建立的,反映了调节摄入率动态的机制,为机制性模型。因此,此2种模型是在口量及摄食站尺度上,探讨动物在食物斑块的能量收益动态及停留时间;而渐进函数模型及S型函数模型均为实验性模型,是在斑块尺度上预测动物能量收益动态及停留时间,未能反映动物摄入率动态,故其预测效果较差。由于此4种模型均未考虑动物在食物斑块搜寻食物及非觅食活动如警觉和逃跑等花费的时间,因而,限制了模型的广泛应用。建议,发展新的模型,促进觅食生态学斑块模型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陶双伦张伟华李俊年何岚
关键词:植食性哺乳动物东方田鼠
植食性哺乳动物觅食功能反应模型机制的检验被引量:9
2003年
植食性哺乳动物在食物密集斑块的觅食为 型功能反应。在新鲜苜蓿叶片构成的食物密集斑块上 ,以高原鼠兔作为实验动物 ,检验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功能反应及其模型机制。食物大小可调节高原鼠兔的口量 ,尽而控制其瞬时摄入率 ;高原鼠兔觅食叶片的口量 S与瞬时摄入率 I存在渐近的函数关系 ,为 型功能反应 ;高原鼠兔的食物收获率 B随口量 S的增加呈非线性递减 ;最大处理速率 Rmax的测定值与模型的预测值极为近似 ;瞬时摄入率 I的测定值与模型的预测值线性回归显著 ( P<0 .0 1 )。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提出的假设 :植食性哺乳动物 型功能反应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其摄入率的动态 ;
陶双伦刘季科李俊年
关键词:植食性哺乳动物高原鼠兔收获率
植食性哺乳动物食物选择的生态学意义及行为机制被引量:25
2003年
综述了植食性哺乳动物食物选择行为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选择是觅食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 ,动物食物选择对策主要有营养选择、植物次生化合物假设、营养平衡假设、最优觅食理论和条件性气味回避假设 .动物学习食物选择的行为过程中 ,觅食个体能通过其认知过程和感知过程来处理食物信息 .学习选择食物项目是一种可塑性行为方式 ,有利于动物获得适应栖息地的行为模式 .幼体通过社会学习自母体学习的觅食经验 ,在幼体一生的食物选择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条件下 ,幼体可模仿成体的食物选择模式 ;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 。
李俊年刘季科
关键词:植食性哺乳动物食物选择觅食行为信息传递觅食生态学
植食性哺乳动物与植物协同进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02年
动物 -植物协同进化模式、植物对动物采食反应及动物对植物防卫的适应对策等方面综述了以植物次生化合物为媒介的植食性哺乳动物 -植物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模式包括成对协同进化、扩散协同进化、躲避-辐射协同进化、多样性的协同进化、平行分枝进化、互惠进化等模式。植物不仅以超补偿反应 ,物理防卫作为对植食性动物采食的应答 ,延长植食性动物的觅食时间 ,降低植食性动物的觅食效率 ,更能以其派生的次生化合物抑制动物的摄食 ,进而影响其消化、代谢及生长等生理生态特征。动物通过改变觅食行为 ,调整对各食物项目的相对摄入量 ,减少次生化合物的摄入量 ;动物还通过氧化、还原、络合、改变消化道内环境、形成相应的降解酶、改变代谢率等途径降低次生化合物对其的负作用。
李俊年刘季科
关键词:植物次生化合物植食性哺乳动物
宁夏同心中中新世三种植食性哺乳动物牙齿碳同位素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宁夏同心中中新世Platybelodondanovicheni,Amebelodontobieni和Stephanocemasthomsoni化石牙齿的δ1 3C值为 - 8.7‰~ - 1 0 .3‰ ,说明这些动物可能以δ1 3C值为 - 2 0 .7‰~ - 2 5 .3‰的C3植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根据齿冠高低与取食嫩叶或硬草的关系 ,这三种动物的低冠齿所指示的食性支持了牙齿釉质的碳稳定同位素所指示的食性
魏明瑞郭建崴
关键词:中中新世植食性哺乳动物

相关作者

李俊年
作品数:103被引量:342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
研究主题:东方田鼠 植食性哺乳动物 觅食行为 根田鼠 单宁酸
陶双伦
作品数:65被引量:205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东方田鼠 根田鼠 觅食行为 摄入 单宁酸
刘季科
作品数:81被引量:684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根田鼠 捕食 东方田鼠 食物 植食性哺乳动物
何岚
作品数:14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
研究主题:东方田鼠 植食性哺乳动物 酚类化合物 体重增长 斑块
杨冬梅
作品数:71被引量:238H指数:8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
研究主题:东方田鼠 绵羊 果蝇 MTT法 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