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9篇“ 正中切口“的相关文章
- 腹腔镜联合上腹正中切口微创肝移植的概念、设计和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上腹正中切口微创肝移植的技术流程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腔镜联合上腹正中切口微创肝移植的病例资料,根据原发病分为肝硬化组(15例)和肝衰竭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采用腹腔镜下“顺时针”病肝切除方法,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无被动中转开腹情况或不耐受气腹情况发生。病肝游离时右肝偏大,右侧肝周韧带无法完全游离有6例。开腹时加用反“L”切口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肝移植手术,30例患者均无术中大出血、心血管事件等发生。肝硬化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低于肝衰竭组(P<0.001),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无肝期、冷缺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围手术期发生肝动脉栓塞1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无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并发症,胆道吻合口狭窄3例,均发生在肝衰竭组。结论在严格筛选的病例中,腹腔镜下病肝切除联合上腹正中切口供肝植入的微创肝移植术式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相对易操作、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易述红唐晖曾凯宁冯啸傅斌生杨卿姚嘉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微创腹腔镜上腹正中切口肝动脉栓塞肝动脉血栓
- 微创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CABG治疗的137例CA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51)和胸正中切口组(n=8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旁路血管血流情况[平均血流量(MF)、搏动指数(PI)],以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再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胸正中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围术期输血量少于胸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正中切口组术后右冠状动脉所占比例、MF高于微创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其他旁路血管情况及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CE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MACCE累积免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CABG既保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史一帆陈新如毕大锋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分流术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正中切口与传统右下腹新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正中切口与传统右下腹新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传统右下腹新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每组41例。传统右下腹新切口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传统右下腹新切口术,正中切口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正中切口术,比较2组患者Ⅰ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Ⅰ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切口组患者Ⅱ期手术时间短于传统右下腹新切口组(P<0.05),出血量少于传统右下腹新切口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进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正中切口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且正中切口可以更好的缩短Ⅱ期手术时间。
- 常瑶瑶
-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正中切口
- 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顽固性淋巴漏9例诊疗体会
- 2024年
- 2001年10月至2024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了9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顽固性淋巴漏患者, 其中采取保守治疗4例, 前纵隔局部放疗2例, 右侧开胸胸导管结扎3例。保守治疗和放疗患者均痊愈;手术治疗1例术后5天乳糜消失;另2例乳糜性状、量无变化长达2周, 放弃治疗出院2周后引流液突然消失, 检查发现乳糜胸治愈。随访2个月~10年, 无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发生。
- 周平毛怡李雄邓志刚
- 关键词: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顽固性
- 负载有序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水凝胶提升腹正中切口愈合强度的研究
- 目的:白线由富含胶原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可为腹壁提供必要的机械强度。在白线的胶原纤维结构中,有序的横向走行的胶原纤维在承担腹壁负荷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腹正中切口因其需要破坏白线结构,导致愈合后的白线胶原结构排列紊乱,...
- 柴宁宁
- 关键词:正中切口胶原纤维切口疝水凝胶
- 脐下正中切口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脐下正中切口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丰城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的7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脐下正中切口,对照组行传统切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情况、造口还纳手术时间间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总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造口还纳手术时间间隔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脐下正中切口比传统切口更有优势,能改善术中相关指标,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韩曲金岩柏曾慧
- 关键词:传统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 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纳入解放军九六〇医院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应用Oxford第三代人工单髁关节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其中采用迷你切口入路患者31例,采用短正中切口入路患者34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随访情况;统计两种切口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运用Gross方程计算术中及术后的失血总量。统计术后下地时间,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术后3例既往糖尿病患者切口延迟愈合;迷你切口组术后6个月1例患者衬垫脱位,术后3年内3例患者因其他内科疾病死亡,假体5年生存率为93.85%。迷你切口组术前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为(3.10±0.60)级,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为(1.32±0.35)d;短正中切口组术前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为(3.18±0.63)级,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为(1.37±0.41)d。2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总量、VAS评分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相当;短正中切口入路术中暴露更清晰,可以更好地处理髌股关节,为更改手术提供了条件;迷你切口入路患者接受度高,尽可能避免了软组织的损伤,两者各有优势。
- 张宁鞠晓聪王冰孙海宁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对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胸腔引流量、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呼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胸腔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间段呼吸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均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右腋下小切口不会影响患儿呼吸功能,且可改善疼痛程度,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李晓恒李燕平付晓可李斌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
- 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盐酸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对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LB)与盐酸布比卡因(BH)局部麻醉在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中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106例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H组和LB组,各53例。BH组术后切口局部注射BH并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LB组切口局部注射LB并使用PCIA。术后6、12、24、48、72 h,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P物质、前列腺素E_(2)(PGE_(2))、β内啡肽(β-EP)]、应激激素水平[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两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LB组术后24、48、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BH组(P<0.05)。LB组术后6、12、24、48、72 h血清5-羟色胺、P物质、PGE_(2)、皮质醇、NE水平低于BH组,β-EP水平高于BH组(P<0.05)。LB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长于BH组,术后72 h内阿片类药总用量少于BH组(P<0.05)。LB组与BH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局部注射LB应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与疼痛介质水平,且对镇静程度无影响,安全性较好。
- 张春燕李焕丽刘晶晶刘曙光
- 关键词:盐酸布比卡因
- 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9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龄24~78岁,平均42.8岁;AO/OTA分型:C1型20例,C2型51例,C3型27例;致伤原因:平地摔伤13例,道路交通伤46例,高处坠落伤3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n=50)和B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n=4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195.0±28.9)mL多于B组(158.8±19.1)mL,手术时间(129.4±35.4)min和术后住院时间(9.8±2.0)d长于B组[(106.1±22.2)min,(7.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旋转活动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MEPS(54.1±9.1)分高于B组(47.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3、6、12个月MEP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8.0%vs.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相对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其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对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不适用于体弱者。临床上应视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合适的方案。
- 陈道振赵志坚徐继胜
-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相关作者
- 王春生

- 作品数:562被引量:1,49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心脏移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微创 心脏手术
- 王东进

- 作品数:533被引量:1,05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主动脉夹层 心脏手术 外科治疗 右腋下小切口
- 庄建

- 作品数:678被引量:1,76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 张健

- 作品数:65被引量:199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后路 肌间隙 正中切口 增龄
- 姜兆磊

- 作品数:116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微创 微创手术 消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