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75篇“ 正性肌力药物“的相关文章
血管活肌力药物评分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结局评估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血管活肌力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VIS)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不良结局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住院的110例EOS患儿,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n=88)和死亡组(n=22)。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比较2组患儿围产期因素、并发症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OS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VIS对EOS死亡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出生胎龄和体重均小于存活组[分别为29.4(26.8~35.3)周与32.8(30.1~37.2)周、1050.0(737.5~2162.5)g与1700.0(1212.5~2587.5)g,Z值分别为-2.16和-2.30,P值均<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窒息[45.5%(10/22)与21.6%(19/88)]、低体温[27.3%(6/22)与8.0%(7/88)]、机械通气[100.0%(22/22)与54.5%(48/88)]、弥散血管内凝血[22.7%(5/22)与3.4%(3/88)]、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36.4%(8/22)与11.4%(10/88)]、肺出血[40.9%(9/22)与8.0%(7/88)]的比例较高(χ^(2)值分别为5.16、4.59、15.71、7.09、6.32及12.84,P值均<0.05)。死亡组入院后24 h VIS值和48 h VIS值均高于存活组[分别为15.0(10.0~18.1)与10.0(7.5~10.0)、18.8(12.8~30.0)与10.0(7.5~10.0),Z值分别为-4.60和-4.94,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24 h VIS值(OR=1.163,95%CI:1.018~1.328)、48 h VIS值(OR=1.114,95%CI:1.031~1.204)、出生窒息(OR=3.815,95%CI:1.017~14.310)、肺出血(OR=4.470,95%CI:1.174~17.017)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后24 h VIS界值为11,曲线下面积为0.807,约登指数0.466,灵敏度为68.2%,特异度为78.4%;入院后48 h VIS界值为12.5,曲线下面积为0.851,约登指数为0.659,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70.5%。结论EOS患儿结局与VIS值相关,当48 h VIS值超过12.5时死亡风险高。
张霞崔铭玲杨祖铭冯宗太
关键词:新生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肌力药物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网状meta分析
目的:纳入多种关于肌力药物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epsis cardiac dysfunction,SIMD)的文献,用基于频率学框架的网状meta统计学方法分析每一种药物,将每一种治疗药物进行相互比较,根据SUC...
张晓航
关键词: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正性肌力药物
针对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应规范使用肌力药物——《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临床专家共识》解读被引量:2
2023年
2023年2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发布《晚期心力衰竭患者中肌力药物的应用: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临床专家共识》。以往国内外心力衰竭指南建议,应在有器官灌注不良或休克证据的急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肌力药物。而这版临床专家共识指出,在一些没有急严重失代偿的晚期慢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和左西孟旦等)可能也是合理的,这为肌力药物的使用开辟了新的适应人群,也对临床医生合理规范使用肌力药物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临床工作者对肌力药物在晚期心力衰竭的使用仍存在困惑,且不规范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帮助我国广大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此版专家共识,合理、规范的使用肌力药物,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此版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陈牧雷董蔚李广平王欣杨杰孚张健
关键词:正性肌力药物晚期心力衰竭
联合血管活药物-肌力药物评分及乳酸预测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脏术后心源休克患者的预后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血管活药物-肌力药物评分(VIS)联合乳酸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心脏术后心源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因心脏外科术后心源休克行VA-ECMO辅助的222例成人患者病例资料。根据ECMO运行24 h的VIS及乳酸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四组:组1(59例):VIS≤14.5,乳酸≤2.45 mmol/L;组2(17例):VIS>14.5,乳酸≤2.45 mmol/L;组3(90例):VIS≤14.5,乳酸>2.45 mmol/L;组4(56例):VIS>14.5,乳酸>2.45 mmol/L。分析四组住院病死率、ECMO成功脱机率等临床结局,Kaplan-Meier法分析四组患者60天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VIS、乳酸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四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8.6%、58.8%、63.3%及71.4%(P<0.001),ECMO成功脱机率分别为88.1%、88.2%、58.9%及33.9%(P<0.001),组1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ECMO成功脱机率较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1患者的60天累计生存率较其他三组患者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HR=1.03,95%CI:1.01~1.05,P=0.001)、女(HR=1.87,95%CI:1.27~2.76,P=0.002)、ECMO运行24 h的VIS(HR=1.02,95%CI:1.00~1.05,P=0.020)及乳酸值(HR=1.12,95%CI:1.08~1.16,P<0.001)是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对于VA-ECMO辅助心脏术后心源休克的患者,联合评估上机24 h的VIS和乳酸值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ECMO辅助24 h后可减少血管活量至VIS≤14.5及乳酸值降至≤2.45 mmol/L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田夏秋王粮山李呈龙邵涓涓贾明王红侯晓彤
关键词:乳酸值预后
伴有失代偿心力衰竭慢肾脏病的肌力药物的选择与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肌力药物是治疗失代偿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但慢肾脏病患者如何选择与应用,缺乏指导意见。本文在介绍不同种类肌力药物理作用基础上,基于循证证据评价肌力药物治疗伴有失代偿心力衰竭的慢肾脏病患者的获益与风险,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肌力药物提供借鉴和参考。
孙雪峰
关键词:正性肌力药物慢性肾脏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肌力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新进展
2022年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尽管目前器械治疗及生物疗法日新月异,肌力在心衰治疗中仍处于重要地位,其通过增加心脏输出量、降低心室充盈压,改善外周灌注的方式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但研究表明肌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死亡风险。近年来,几款新型肌力药物的面世为临床用提供更多选择,本文将从作用机制、临床效果、研究现状及指南推荐等方面,就传统肌力药物,如洋地黄、儿茶酚胺类等,以及新型肌力药物,如钙离子增敏剂、omecamtiv mecarbil等药物作一综述。
熊珂乔斌杰梁林园寿锡凌
关键词:正性肌力药心力衰竭
先天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急心力衰竭肌力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先天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围术期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而导致LCOS的最主要原因即为急心力衰竭。因此,需要使用肌力药物调整患儿心肌收缩力及心脏前、后负荷。本文将对CHD患儿围术期急心力衰竭肌力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黄栎伊陈丹蕾屈昕芃张辉魏丹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正性肌力药物心力衰竭米力农左西孟旦
肌力药物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期阶段,临床常采用传统肌力药物(强心苷类药物、儿茶酚胺类药物等)及新型肌力药物(钙离子增敏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不良结局不可忽视。本文结合现有研究对肌力药物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提供参考。
贾修彤程功贾硕张骥李兆
关键词:心力衰竭正性肌力药
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肌力药物对感染休克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液动力学(USCOM)监测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对感染休克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厦门市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4例感染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25例)。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试验组给予肾上腺素治疗,两组治疗期间采用USCOM进行床边监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校流动时间(FTC)、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氧输送(DO_(2))、心率(HR)、心肌收缩力(INO)及射血分数(EF)]。结果治疗后,两组CO、FTC、DO_(2)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CO、FTC、D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V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HR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的SV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INO、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NO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COM监测可指导临床医师应用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治疗感染休克患者,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增加氧输送。
汪伟平钟唯章林巧燕李光君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多巴酚丁胺
血管活-肌力药物评分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死亡的早期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管活-肌力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VIS)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患儿死亡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1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PPHN患儿(胎龄≥34周、入院日龄<7 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及入院12 h内各时间段的VIS值等。比较两组患儿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校混杂因素得出VIS与患儿死亡的独立关联程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VIS对PPHN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5例PPHN患儿,其中存活组75例,死亡组30例,病死率28.6%(30/105)。死亡组胎龄大于存活组[(39.1±1.8)周比(37.9±2.0)周],1 min Apgar评分低于存活组[8.0(6.0,9.3)分比9.0(8.0,10.0)分],入院12 h内最低PaO2/FiO2低于存活组[40(30,50)比80(60,100)]。在校了胎龄、1 min Apgar评分、入院12 h内最低PaO2/FiO2后,入院12 h内VIS最大值>27.8与患儿死亡独立相关(OR=23.055,95%CI 4.885~108.800,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入院12 h内VIS最大值预测患儿死亡的截断值为27.8,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0%、90.7%,曲线下面积0.828,约登指数0.607。结论VIS可以作为PPHN患儿死亡的早期预测指标,入院12 h内VIS最大值>27.8的PPHN患儿为死亡高危儿,需引起重视。
朱雯程锐杨洋钱爱民
关键词:持续肺动脉高压

相关作者

朴虎日
作品数:88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
研究主题:衍生物 活性研究 氢 罗丹宁 类化合物
苏肇伉
作品数:512被引量:2,06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沈卫峰
作品数:713被引量:3,772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全哲山
作品数:129被引量:254H指数:7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
研究主题:类化合物 衍生物 三唑 医用 结构修饰
那开宪
作品数:705被引量:1,233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冠心病 高血压 诊治 慢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