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8篇“ 殖民地时期“的相关文章
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的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 1788-1901
本书以灌溉农业、畜牧业和小麦种植业为重点梳理殖民地时期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与环境演变的整体进程,发掘澳大利亚农业系统建立过程中长时段与大尺度的环境变化、环境认知、殖民科学、种族关系等多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讨论多个种族在这...
乔瑜
成就与不足: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农业发展研究
2024年
1788至1901年的110余年间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澳大利亚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取得了“养羊业的大跃进式发展”“一大批农业精英的涌现”“资本主义农业的成形”等方面成就,对当世和后世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如“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对引进物种影响的忽视”。人们在引进物种的同时也较易忽视绵羊、兔子、狐狸等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及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多危害在不经意间已然酿成且不容易根除。
肖璐娜张箭
酒与美国历史 从殖民地时期到年轻的共和国
本书是笔者计划完成的美国酒史三部曲的第一部,涵盖了殖民地时代与合众国的初期阶段。酒在这个历史时期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可谓居功甚伟。它关系到殖民地人的生死存亡、美国革命的最初起源、西部农业商业化迈出的第一步、代表制民主从精英...
(加)韩铁作
东亚知识分子的现代性探索以殖民地时期朝鲜的丁玲接受为中心
2023年
殖民地时期的朝鲜文坛就已经开始探索丁玲,该时期对丁玲的译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将其作为中国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的丁玲形象是五四女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因积极反映社会问题,具有反对封建家庭等革命性因素,受到丁来东、金光洲等朝鲜文人的追捧。第二,认为丁玲是妇女解放或新女性的典范。如李明善提及丁玲时,认为她是五四妇女解放运动中少有的成功案例;朴天顺曾称赞丁玲作品中的丽嘉可谓是难得的近代女性形象。第三,将其视为国民党打压左翼人士进行文化专制的案例。丁玲失踪后不久,日韩左翼文人都在文章中批判国民党专制的文艺政策时提及丁玲事件,这也表现出东亚左翼知识分子的连带与互助。仔细观察殖民时期朝鲜的丁玲接受可以发现朝鲜文人在面对国家走向这一历史课题时对于文学现代化、新女性等一系列围绕现代性问题所作出的思考。
曲向楠
关键词:妇女解放
近代美国公立学校国家认同教育发展述论——从殖民地时期至19世纪60年代
2023年
近代美国形成了以州和学区为主体的方分权教育管理体制,公立学校由方负责。但是,美国的公立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了满足方公众和社会需要,也在美国的国家观念形成和国家认同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美国的公立学校教育起源于殖民地和独立战争时期,它与美国民族的形成具有密切关联。探讨美国公立学校国家认同教育中的经验、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我国学校教育的功能,以及提升学校为国家与社会服务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马立武赵玉兵
关键词:国家认同教育
跨界书写与共同主体性建构——以殖民地时期在华韩国流亡文学为中心
2023年
殖民地时期在华韩国流亡文学中的共同主体性,经历了建构与解构、解构与重构的历史进程。在华韩国流亡文人的个体生命自觉和民族主体性是建构共同主体性的根本前提,而在中国的现代语境则始终是其重要的变数。因为中韩志士面临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在华韩国流亡文学逐渐表现出交互主体与共同主体性建构的特质。这一建构过程大致经过两个阶段:一是辛亥革命和大革命时期,为探索阶段与初步形成阶段,积累了多方面的历史经验。二是全面抗战时期,为成熟与全面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中韩志士作为共同主体参加中国抗战,进而建构交互主体与共同主体性;在文学活动方面表现为同一主题的共同书写以及戏剧文学的创作与共同演出等。在华韩国流亡文学中的交互主体、共同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呈现出中韩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亲和性、互动交融性以及共存发展性等特点。
金柄珉梁玉玲
关键词:中国语境
美国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清教徒对印第安人的形象建构
2023年
美国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区的清教徒基于自己的宗教观念塑造印第安人的形象。随着印白关系的演变,清教徒建构的印第安人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在初遇印第安人、改造印第安人、与印第安人作战这三个不同阶段,清教徒分别建构了“撒旦的仆人”“祈祷的印第安人”“恶魔的化身”三种印第安人形象。这三种形象都是清教徒对印第安人的“他者想象”,反映了清教徒自身的处境、焦虑和期待。清教徒对印第安人的恶魔想象,推动了美国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观念的发展,对美国的族群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咪
关键词:清教徒
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槟榔屿华埠住屋的社会权力关系与空间生成机制(1826~1946)被引量:1
2022年
槟榔屿在历史上是英属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殖民地华埠聚落中华人住屋是映射殖民主义时代背景和华埠社会结构的重要证据。本文采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槟榔屿乔治市华埠的住屋类型进行归类与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分析华埠住屋类型,解读推动华人住屋发展与演变的社会权力关系与空间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华人住屋的功能性、文化性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住屋反映了华人社会的社会权力关系和空间生成机制对住屋的形塑作用;第二,东西方文化此消彼长和相互融合的拉力作用对住屋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这也促成了槟榔屿华人住屋建造过程的东西方文化双重取向。
赵龙杨岭李渊
衍变与分异--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槟榔屿华埠住屋类型和文化取向被引量:4
2022年
采用建筑类型学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的槟榔屿乔治市海峡华埠住屋类型进行归类与文化取向分析,研究目的在于解读推动华埠住屋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背景,剖析华人住屋的功能性、文化性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住屋反映出华人社会的阶级差异对住屋的形塑作用;第二,东西方文化此消彼长的拉力作用对住屋的形成和演变起到全方位的影响,这也促成了住屋建造者对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取向。研究丰富了住屋建筑的类型学内涵,也探讨了文化生产与空间表征的哲学建构。
赵龙张燕来李渊
拉美殖民地时期经济制度的形成演化及其影响 1492-1804
本书受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所著《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李增刚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主要观点的启发,以“榨取型制度”作为关键词对殖民地时期拉美主要经济制度(土、劳工以及贸易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化做基本梳理,并...
毕晶作

相关作者

王文仙
作品数:20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殖民地时期 大庄园 拉美国家 拉美 《申报》
韩琦
作品数:17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殖民地时期 殖民者 拉美经济 殖民制度 拉美
王秀华
作品数:1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镍催化 殖民地时期 硫代酰胺 乙酰胺 乙炔基
张箭
作品数:140被引量:308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传播史 郑和下西洋 地理发现 农业 地理大发现
石海霞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殖民地时期 消费社会 女性消费 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