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3篇“ 母乳喂养率“的相关文章
- 产后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及持续时间的改善研究
- 2025年
- 分析产后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例如母乳喂养率、心理韧性等。方法 筛选60例自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根据电脑抽号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内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内初产妇给予产后护理干预,分析各组护理效果。结果 母乳喂养率及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角色转换评分、心理韧性评分,护理后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护理干预在改善母乳喂养率与护理满意度、心理韧性、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等方面效果显著,且能帮助初产妇更好的适应新角色,值得应用。
- 佟娇妹
- 关键词:母乳喂养率
- 行为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价值及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评价
- 2025年
- 探讨行为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价值及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66例新生儿,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为护理),各33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度更高,母乳和代乳品混合喂养率、黄疸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更低,纯母乳喂养时间更长,黄疸消退时间更短(P<0.05)。结论 对新生儿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及缓解黄疸症状显示出积极作用,方法 获得了产妇较高满意度。
- 霍张静
- 关键词:行为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价值母乳喂养率
- 初产妇运用产前产后护理对其母乳分泌时间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评价研究
- 2025年
- 于初产妇护理中,实施产前产后护理,评价其对母乳分泌时间、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个初产妇,遵循随机原则分入对照组(n=30)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施以产前产后针对性护理。就泌乳情况、各项评分、母乳喂养率、乳房不良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统计。结果 观察组母乳分泌时间更早,泌乳频率更高,另外经护理干预后,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1个月和6个月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乳房不良情况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显示,总满意度高达100%(P<0.05)。结论 通过产前产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初产妇母乳分泌时间提前,母乳喂养率提高,心理状态良好,乳房不良事件减少。
- 刘琴
-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喂养率
- 短视频认知行为干预联合乳旁加奶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短视频认知行为干预联合乳旁加奶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建档并自然分娩的98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49例,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和联合组(49例,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短视频认知行为干预联合乳旁加奶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初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乳汁达到充足的时间、新生儿开始有效吸吮时间、自然分娩72 h后母乳成功喂养率和喂奶次数及干预前后的产妇母乳喂养信心量表(BSES)得分。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初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乳汁达到充足的时间、新生儿开始有效吸吮时间均更短(P<0.05);自然分娩72 h后,联合组初产妇母乳成功喂养率高于常规组,喂养次数多于常规组(P<0.05);两组初产妇出院时的BSES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自然分娩初产妇行短视频认知行为干预联合乳旁加奶干预,能促进初产妇泌乳及新生儿吸吮,显著提高母乳成功喂养率和喂养次数,对产妇的喂养信心也有积极影响。
- 刘霞曹晓玲
- 关键词: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
- 初产妇产后应用泌乳护理干预对其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 2025年
- 探究初产妇产后应用泌乳护理干预对其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9月本院分娩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行不同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量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初产妇产后进行泌乳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同时还可促进母乳排出,增加母乳量,并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掌握正确的喂养技能。
- 李金凤
- 关键词:初产妇
- 产后母乳喂养指导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及泌乳量的影响
- 2024年
- 分析给予产后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婴儿母乳喂养率及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2023.06-2024.08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7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她们进行平均分组,组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产妇围产期均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产后母乳喂养指导,对比分析两组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率及产妇的泌乳量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率更高,喂养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第一次泌乳时间更早,平均泌乳频次较多,泌乳量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婴儿3、6月龄时的体重相比于对照组更重,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围产期,给予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相关指导,可以提高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率和改善泌乳情况,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 连红梅
- 关键词:泌乳量
- 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妊娠晚期指导对提升母乳喂养率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探讨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妊娠晚期指导对母乳喂养率提升的效果。方法 取孕妇做本研究对象,均为邯郸市肥乡区中心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共取200例,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100例/组。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给予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另加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妊娠晚期指导。结果 观察组乳汁分泌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观察组74.00%,高于对照组35.00%,P<0.05;两组纯奶粉喂养率比较,观察组8.00%,低于对照组38.00%,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焦虑评分经测评为(31.64±3.06)分,抑郁评分经测评为(30.04±2.8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每次母乳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统计两组泌乳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妊娠晚期对孕妇实施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干预,可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乳汁分泌,同时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宋瑞华
- 关键词:妊娠晚期母乳喂养乳汁分泌量
- 生物养育法护理模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率、泌乳量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探究产妇护理中生物养育法的价值。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时间内,20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生物养育法护理,100例/组。分析护理成效。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的任意一项指标均更高,(P<0.05)。结论 在产妇护理中运用生物养育法护理模式,可在母乳喂养率、泌乳量等方面提高母乳喂养质量,使产妇的负面心理得到正向调节,提高护理满意度水平。
- 蒋鸾姣
- 关键词:产妇护理纯母乳喂养率泌乳量满意度
- 系统护理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水平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探究妊娠合并症产妇运用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3.4~2024.4时间阶段中,提取88名病人进行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系统性护理,将各项数值汇总并实行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掌握较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高,负面情绪改善,P<0.05。结论 妊娠合并症产妇在实行管控期间,为其提供系统护理,能够有效使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同时能够有效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概率,使产妇负面情绪改善,令其对护理的满意度逐渐增长。
- 丁新颖崔斐刘艳
- 关键词:系统护理母乳喂养
- 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临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38例初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分组,2019年6—12月收治的119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母婴干预,2020年1—6月收治的119例初产妇为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产后泌乳情况和新生儿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后,2组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初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3 d、出生后5 d、出生后7 d、出生后10 d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干预,可明显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促进产后泌乳,有效提升新生儿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率,具临床推广价值。
- 姚娟霞
-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纯母乳喂养率
相关作者
- 于晓松

- 作品数:249被引量:3,501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全科医学 诊疗指南 医学教育 全科医生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 何秀影

- 作品数:36被引量:197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孕妇 乳房按摩 母乳喂养 联合干预 妊娠
- 刘湘云

- 作品数:43被引量:31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婴幼儿 听力障碍 影响因素 婴儿
- 黄晓芳

- 作品数:13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早产儿 产前宣教 母乳喂养率 病人教育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 余章斌

- 作品数:256被引量:1,371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早产儿 META分析 新生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