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篇“ 民勤荒漠区“的相关文章
- 民勤荒漠区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明确荒漠区梭梭人工林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是优化土壤水分监测和预测土壤水分的基础。【方法】基于2023年梭梭生长季土壤含水率的实地观测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和时间稳定性分析方法,对5年至25年林龄人工梭梭林0~4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异性和时间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相对差分,评估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结果】表层(0~100 cm)土壤含水量随林龄变化较小,保持在6%~9%的较高水平。而100~4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林龄增加显著降低,波动范围在2%~9%之间,且深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大于浅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强。对于林龄小于10年的梭梭林,土壤含水率表现出较高的时间稳定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0.8);而在林龄较高(15 a、20 a、25 a)的梭梭林中,深层土壤的时间稳定性显著降低。【结论】荒漠区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动态受植被年龄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随着梭梭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研究区域降水稀缺、蒸发强烈以及梭梭蒸腾作用消耗大量水分。在高林龄梭梭林中,应采取适当的水分调控措施,以确保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成果为理解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平衡及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荒漠区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 梁朝文马海华
-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人工梭梭林影响因素
- 民勤荒漠区油莎豆种质资源筛选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民勤荒漠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油油莎豆,对民勤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引入10个不同种质资源油莎豆,观测其出苗率,测量产量和油脂含量,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比分析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油酸含量,以及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须从膳食中补充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结果]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之间产量有差异;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之间油酸、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引入的10个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中,出苗率均超过90%,产量均超过6000.0 kg/hm^(2),其中有4个油莎豆种质资源的油酸含量位于最佳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区间,其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河南油莎豆、西班牙油莎豆、中科院油莎豆6号、武汉1号。[结论]适宜在民勤荒漠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油油莎豆种质资源依次为河南油莎豆、西班牙油莎豆、中科院油莎豆6号和武汉1号。
- 康才周朱淑娟安红燕王家奇姜生秀张德魁
- 关键词:油莎豆种质资源荒漠区
- 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自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恢复机理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探讨了民勤荒漠区内人工梭梭种群的自然更新和人工辅助恢复机理,文章通过调查民勤县荒漠区的概况,采用样地选择的调查方法收集了梭梭种群的相关数据,经过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土壤质地中盐碱度含量对梭梭种群的自然更新产生了影响,而灌溉对梭梭种群的水分利用和幼苗存活也有显著影响,最后深入分析了人工辅助恢复与梭梭种群自然更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人工辅助恢复措施在增加种群数量和维护种群健康方面的关键作用。
- 张俊年张裕年赵鹏段晓峰许明
- 关键词:民勤荒漠区梭梭种群自然更新
- 甘肃民勤荒漠区植物群落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Bunge)Maxim.〕、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Pall.)Maxim.〕、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针茅(Stipa capillata Linn.)群落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行比较,并对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4种植物群落土壤中,红砂群落的土壤总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活性最高,针茅群落的土壤全磷含量最高,猫头刺群落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霸王群落的土壤脲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总体来看,4种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指标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4种植物群落的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霸王、红砂和针茅群落的土壤淀粉酶活性也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酶活性多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第1和第2轴分别能够解释民勤荒漠区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61.01%和18.63%,并且,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速效钾含量、pH值和含水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蒙特卡罗检验结果显示土壤铵态氮含量、pH值、总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31.6%、12.7%、11.8%和11.6%,且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甘肃民勤荒漠区4种植物群落总体表现为红砂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最好,霸王群落的土壤酶活性最强,并且,土壤越深,指标数值越小。土壤总有机碳含量、pH值和含水量对该区域4种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
- 王瑛瑛汤萃文贺媛真田童童苏艳斌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植物群落民勤荒漠区
- 民勤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3
- 2024年
-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荒漠区5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MBC、MBN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的最大值出现在红砂群落(282.90 mg/kg),土壤MBN最大值出现在膜果麻黄群落(28.27 mg/kg)。(2)不同植物群落间,白刺群落的微生物量熵(qMB)最大,最小值出现在人工梭梭群落,5种植物群落间土壤qMB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的最大值出现在白刺群落,显著高于膜果麻黄群落和人工梭梭群落。(3)土壤MBC、MBN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MBC与土壤全氮(TN)和有效磷(E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硝态氮(NO_(3)^(-)-N)和含水率(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MBN与土壤WC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EP和速效钾(A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TN、NO_(3)^(-)-N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冗余分析进一步显示,NO_(3)^(-)-N和TN是影响土壤MBC、MBN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MBN不同,以红砂群落和膜果麻黄群落最为显著;土壤TN、EP、土壤NO_(3)^(-)-N和WC是影响土壤MBC的主要因子,土壤WC、土壤EP、AK、土壤TN和NO_(3)^(-)-N是影响土壤MBN的主要因子。
- 汤萃文王瑛瑛李春霖张玉霞郑传贺苏艳斌
- 关键词:民勤荒漠区
- 基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旨在探讨位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的数量、生长状况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梭梭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固定沙地梭梭种群密度较高,树高和地径较大,呈现集中分布格局;半固定沙地梭梭种群相对均匀分布,而流沙梭梭则表现出较低的种群密度和分散分布格局。
- 张裕年张俊年许明赵鹏段晓峰
- 关键词:梭梭种群种群结构动态特征
- 民勤荒漠区人工沙拐枣林平茬更新复壮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通过设置不同平茬时间、不同留茬高度,开展了退化沙拐枣林平茬复壮的田间试验,以研究区域内植物多样性、不同处理下沙拐枣生长状况和土壤含水量为评价指标,综合分析了平茬措施对退化沙拐枣林的更新复壮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平茬时间、不同留茬高度下,沙拐枣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特性,但在冬季平茬,留茬高度为0 cm时沙拐枣的冠幅、新枝高度、新枝基径高于其他处理;(2)研究区中植被有沙拐枣、梭梭、沙米、刺沙蓬、雾冰藜5种,沙拐枣为优势种,沙米、刺沙蓬和雾冰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且其重要值比较高;(3)研究区0~20 cm深度土层平茬区土壤含水量高于未平茬区,20~60 cm深度土层平茬区土壤含水量低于未平茬区,60~120 cm深度土层平茬区与未平茬区土壤含水量变化无明显规律。因此,荒漠区退化沙拐枣林可以通过冬季平茬措施进行更新复壮,且留茬高度为0 cm时沙拐枣林生长状况更好。
- 赵连鑫刘伟王鑫李强张勤德金娜张军张涛李栋何彩
- 关键词:沙拐枣平茬复壮荒漠区
- 民勤荒漠区植被生物量遥感估测和不同植物异速生长特征
- 植物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体现,生物量的积累是生物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遥感技术反演荒漠区地上生物量可以反映研究区的生产力水平,对研究区域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有重要意义。与森林生态系统不同,荒漠地区极度缺水,优势种多为耐旱...
- 王亚宁
- 关键词:异速生长生物量分配
- 民勤荒漠区植物--土壤系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空间变异
-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其内植被覆盖率和土壤生产力相对较低,明确其土壤生境条件、荒漠植物的养分分配规律,能够有效调控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预防保护区进一步荒漠化。本研究在保护区内布设...
- 李凡凡
- 关键词:荒漠区
- 民勤荒漠区花棒人工林平茬复壮效果研究
- 2022年
- 为探究民勤荒漠区退化花棒人工防护林平茬复壮的可行性,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小西沟分场开展不同平茬高度对花棒生长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茬2 a后各平茬处理林地中植物种类均为12种,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变化相对较小,且与未平茬处理差异不明显。花棒平茬后会萌发大量枝条,随着时间推移,各平茬处理的萌条高度、冠幅、基径呈增加趋势,萌条数量呈减少趋势,萌条的数量、高度、冠幅、基径没有明显规律,平茬后多数萌蘖枝条从基部萌发。平茬后早期土壤水分基本维持原有水平,随着花棒平茬后恢复年限的延续,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逐年升高。民勤荒漠区退化花棒人工防护林平茬复壮可行,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在充分考虑防护林实际配置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有选择性地平茬,平茬高度0 cm为佳,并应该隔株、隔行或分年度进行,避免一次性大面积平茬,平茬5 a后应再次更新复壮。
- 李强刘伟何彩张军牟德生赵连鑫陈岩辉
- 关键词:荒漠区花棒平茬复壮
相关作者
- 常兆丰

- 作品数:203被引量:1,204H指数:21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民勤荒漠区 民勤沙区 河西走廊 沙尘暴 沙丘
- 仲生年

- 作品数:61被引量:693H指数:17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民勤荒漠区 民勤沙区 植物物候 气温 荒漠植被
- 韩福贵

- 作品数:136被引量:1,06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民勤荒漠区 民勤沙区 灌丛沙堆 荒漠植被 气温
- 王强强

- 作品数:92被引量:2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研究主题:绿洲边缘 固沙 沙丘 民勤荒漠区 沙尘暴
- 张应昌

- 作品数:36被引量:336H指数:11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研究主题:沙尘 沙尘暴 无动力 民勤荒漠区 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