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3篇“ 民族构成“的相关文章
金朝都统民族构成探析
2025年
金朝都统一职贯穿其政权发展之始终,不同性质的都统民族成分迥然不同。金初内外诸军都统与诸路都统具有较强的军政合一性,皆由女真人担任,呈现单一的民族特征。但随着都统性质发生变化以及金军内部对其他民族成分的吸纳,汉人、渤海人、契丹人以及奚人等进入都统之行列,其民族成分又走向多元。因此,仅具军事职能的都统在整体上得以保持女真为主、各族参用的结构,但在海陵、宣宗时期因受民族政策和政局变动的影响,非女真成分凸显。金朝都统的民族构成由单一走向多元,丰富了金军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促进了金朝境内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宋卿王晓明
关键词:金朝都统民族构成民族交融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民族构成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年
本文基于1953-2010年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及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样性指数和首位度指标等指标,研究中国城市民族构成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长;“西部城市、小型城市、自治区域内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城市;不同城市群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和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和民族构成首位度“双高型”城市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和广西;城市民族多样性主要受城市人均GDP、城市服务业水平及城市总人口数量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城市人口规模越大,人均GDP越高,服务业水平越强,则城市民族多样性越高。
李海鹏关佳宝
关键词:新中国城市民族构成多样性
金朝员外郎的民族构成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金朝时期,员外郎一职因为金朝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政策推行,其出任者的民族成分构成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金初由于女真族本身文化素质水平低下,处理政务能力不足,出任者大都是以汉族为主的辽宋降臣;世宗和章宗时期,随着女真族民族文化水平的提升,员外郎一职中女真族出任者开始大幅度上升,而汉族比例却在此时有所下降;金朝晚期,随着宣宗南迁进入汉人聚居为主的中原腹地,汉人在员外郎一职中的比例开始回升,而女真族的比例则相应减少。
邱华伟
关键词:金朝官职民族成分民族政策
费孝通先生对中国民族构成复杂性的反思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改革开放复出后对自己的民族研究进行总体性反思的基础上完成的。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改革开放大致50年的时间里,费先生的民族研究涉及两大重要事件,即20世纪30年代末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论争和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工作。费先生自己后来对其内在联系和意义的分析让我们认识到,这两大事件其实体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在民族问题上面对的大课题,即如何在学理上认识中国民族构成状况的复杂性,并在政治上制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政策。费先生不仅通过对“中华民族是一个”争论以及民族识别、民族形成和民族本质的反思,凝练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学说,而且在该学说提出后继续“再反思”。虽然他对“什么是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没有给出确切的回答,但他对通过“美美与共”和相互容纳而产生凝聚力,并进而实现民族间和国家间“和而不同”的和平共处、共存共荣的反复强调,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多元一体”理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而且为当下民族研究的深入和民族政策的制订提供了思路。
华涛
关键词:民族构成民族形成凝聚力
老挝现代民族构成及其民族整合进程研究
老挝现代民族的形成实际上是境内各民族互相融合后形成新民族的过程,即现代老挝人。早期历史上,随着说泰语的民族进入老挝地区后,他们吸收融合了当地说孟高棉语的民族,逐渐发展形成了老族这一民族群体。老族长期占据低地平原地带,在生...
张静
关键词: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整合
新罗的起源与民族构成被引量:2
2018年
新罗受中华文明影响至深,不论文字、制度、思想均从中华文明中受益良多。新罗国初无文字,以刻木为信,随着新罗与中国交往的增多,中国文字逐渐传入新罗地区。新罗的儒家思想文化始于唐之前,发展相当缓慢,新罗真兴王六年,开始出现关于新罗国史的著述。隋时,新罗开始使用中国文字,儒家思想文化渐兴。与唐建立藩属关系后,新罗国的儒家思想文化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东方的'小中华'。'君子之国''礼仪之邦'是唐时对新罗国儒家文化繁荣的写照。
高福顺
关键词:辰韩思想文化民族整合
初盛唐东北民族构成民族政策
2017年
初盛唐时期的东北地区,生活着高句丽、靺鞨、契丹、契丹族、奚族、室韦、霫、流鬼、乌洛浑等众多少数民族。其生产方式以游牧、狩猎为主,兼农耕、畜牧。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蒙东部、河北东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由于本身的民族血统,和国力的强盛,初盛唐统治者表现出对各族一视同仁的进步而开放的民族观。为维护统一安定,唐王朝针对东北各族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民族政策。包括战争、羁縻州府、和亲和封赏政策,交互使用,加强了中央政权对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冯淑然
关键词:初盛唐民族构成民族政策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族构成与文化互动被引量:9
2017年
民族走廊研究、喜马拉雅研究到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民族研究,体现了在一个更大空间范围讨论青藏高原民族构成和文化互动的学术诉求。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民族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生态、民族社会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青藏高原周边区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阐释,尝试建立一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持续关联,进而扩展到青藏高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关联,论述青藏高原文化与东部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各文化体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
刘志扬
关键词:青藏高原藏族中华文明
论柔然源流与茹姓的民族构成和认同
2016年
茹姓是我国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现有茹姓人口17万余,分布在16个民族之中。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是茹姓主要源头之一。柔然是由鲜卑、匈奴、敕勒等族融合而成,柔然汗国所统辖的部众姓氏有60余种。柔然汗国灭亡后,柔然余众用"茹茹"为姓,后汉化简文为"茹"。茹姓宗祠通用联"望出河内,源自柔然",生动地道出茹茹后裔怀念祖族、永不忘本的心声,充分反映了茹姓群体绵延不绝的强烈民族认同感。
杜倩萍
关键词:柔然民族认同
蒙元时期辽西地区的移民与民族构成——以大宁路、懿州、广宁路为例
2016年
从大宁路、懿州、广宁路民族迁徙的情况看,蒙元时期辽西地区的民族构成较辽金两朝更趋复杂,在原有汉、契丹、奚、女真、渤海等族的基础上又有蒙古、西域人、汉人等移入,其中的变化体现了民族统治的特点,也反映了民族间的重新组合和融合。
吴凤霞
关键词:蒙元时期民族构成

相关作者

艾冲
作品数:78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唐代 鄂尔多斯高原 演替 唐代前期 建制
管彦波
作品数:85被引量:35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西南民族 边疆 中国少数民族 唐朝 稻作
苗威
作品数:72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唐朝 渤海国 古朝鲜 考辨 金富轼
王守权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饮食文化 高中理科 对外交往 民族构成 理科生
唐文生
作品数:20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
研究主题:彩调 桂西北 地方高校 传承发展 音乐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