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7篇“ 民族考古学“的相关文章
民族考古学理论在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中的应用
2024年
借助人类学领域的考古遗址和民族志素材的古今关联类比分析法,将民族考古学理论引入传统民居形态演进研究中,解读民居样本的选取原则、民居样本和考古遗址的关联类比程序、类比结果解读方式等核心问题,建构符合建筑学视角的民族考古学研究思路。
刘文卿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传统民居
民族考古学家汪宁生的治学方法——以“三重证据法”为例
2024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民族考古学诞生,而汪宁生是中国民族考古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汪宁生在中国古史、民族学、考古学的基础上,以及顾颉刚等人的影响下,形成了“三重证据法”。同时汪宁生也在写作和实践中运用“三重证据法”。而“三重证据法”也在批评中不断接受检验,虽然民族考古学有些过时,但不妨碍人们重新评估民族考古学“三重证据法”的价值。
张翔
关键词:考古学史三重证据法
民族考古学在国外博物馆展陈中的运用与启示
2023年
民族考古学是近年来考古学新兴分支方向之一。国外已有博物馆率先探索将民族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博物馆展览前期策划、展览逻辑构建、文物组合展示、展览配套活动筹划等方面的案例。国际视野下民族考古学方法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实践,可为促进我国中小型博物馆展陈优化、助力区域文化振兴发展、在博物馆语境中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郑君怡
关键词:博物馆民族考古学考古文物民族文物
关于民族考古学的思考
2022年
文章梳理了在考古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内外学者对民族考古学的不同认识,对其主要内涵、类比材料的选择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思考,得出了民族考古学作为一种拓宽视野的方法,可以为考古学解释提供参考的结论。
张锦华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材料选择研究方法
陶器专业化大生产的民族考古学调查与研究
2022年
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及相关遗物遗迹,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为了解陶器的技术、文化和社会等属性提供最直接的证据。通过有目的的民族志调查,借以从民族考古方面尝试研究陶器生产及其体现出的专业化程度和生产组织方式,可以为研究古代社会的制陶业及相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这种通过对现存原始制陶作坊的调查,并与考古遗址出土陶器进行对比研究,是探究体现在陶器背后的各种属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付永旭
关键词:制陶工艺民族考古学
民族考古学方法在策展中的应用及启示——从湖南博物院“梅山文化展”谈起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线性历史观和类型学的主流展陈模式易造成考古和民俗展品去关联性、去脉络性的静默状态。借鉴民族考古学思路和方法,博物馆在展览策划中,可从当下社会和当地文化出发,采用考古文物和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同语境组合展示的方式,架构古今展品之间、展览和观众之间的关联,从而激活文物生命力,引发观众参与、思考和探讨;同时,为过去收藏今天,有针对性地对本地代表性族群文化开展田野调查和文化遗产征集。
李慧君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考古文物民俗文物
论顾颉刚与汪宁生的治学特色与学术传承——以中国民族考古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22年
顾颉刚、汪宁生为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崛起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秉持“以治学为职业,作真实之贡献”的理念,擅长“以少数民族之遗风印合古史”的研究方法,一旦确定民族考古学研究方向就矢志不移。他们在研究方法上极为相似,具体观点上则不尽相同,却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尊重与欣赏,共同造就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赵满海
民族考古学在史前宗教研究中的运用与不足
2021年
民族考古学是一种交叉学科,是一种考古学或史前史的研究方法。通过民族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各研究领域的学者可以对史前宗教方面进行更好的研究。但如果运用不当,仅仅将民族志资料照搬比对,会使得最终的结果有失偏颇。在将民族考古学运用于史前宗教信仰研究时,要注意恢复当时情境下的全方位社会经济环境,而不能照搬民族志材料和历史时期的记载,仍要以考古学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的。
屈谱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民族志
云南麒麟制陶作坊的民族考古学调查
2021年
2020年秋冬,笔者参与了沣西遗址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的发掘[1],清理了水井、灰沟、灰坑、墓葬等遗迹,以及陶垫和陶坯等遗物。这些遗存围绕着东部的陶窑分布,与陶窑有什么关系?能否构成一座制陶作坊?属于作坊的哪个部分或功能区?笔者在发掘中并未找到答案,于是在查找大量资料后发现似乎可以在民族考古学调查中找到线索。
李柯璇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灰坑陶窑遗址功能区
试论民族考古学研究方法及内容的定位
2020年
综合中国已有的民族考古学相关实践,以及前人的若干理论认知,从民族考古学的命名、研究目标和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基本内涵出发,对中国民族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解读。基于阐释古代人类文化这一共同目的及"人"和"物"两个层面,认为应将民族学和考古学的视角、方法及对象综合考虑,并结合人类的特性,对民族考古学的研究内容做具体划分。在目前难以确定学科归属的情况下,民族考古学暂时作为一种阐释古代人类文化的研究方法而存在。民族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是将民族学与考古学这两种学科方法综合,并且在这种综合方法的运用中必须以角度和对象的融合为前提。民族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涵盖行为、社会、观念、心理,自下而上四个层次,但并非互不关联的四个领域。
石岩陈豆豆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民族学考古学

相关作者

吴春明
作品数:73被引量:283H指数:1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南岛语族 百越 中国海 文化史 考古学
陈胜前
作品数:64被引量:29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 考古 遗址 中国考古学
孔令远
作品数:20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春秋时期 青铜器 出土 民族考古学 文物考古
付永旭
作品数:22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主题:遗址 陶器 洞穴遗址 史前 制陶技术
汪宁生
作品数:11被引量:224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考古学 哈尼族 旧石器时代晚期 景颇族 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