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87篇“ 民族院校“的相关文章
民族院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话语能力提升的策略
2025年
本文抽取3位民族院校外语专业教师进行访谈,结合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学生焦点访谈,分析了民族院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话语能力现状,并提出提升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话语能力的三个路径,包括协同“外语教学”和“服务国家”两个微观和宏观目标、平衡显性思政话语和隐性思政话语以及引入科学的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于雪茹
关键词:民族院校外语教师话语能力
新时代民族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
2025年
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民族院校公共艺术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理论基础,并构建相应的创新模式,以期为民族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王梨汤洪梅
关键词:民族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
贵州省民族院校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5年
古籍保护学科定位与归属问题极为重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贵州省民族院校应结合地方古籍保护工作的特点,加快“古籍保护”学科的构建。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应朝着优化古籍相关学科专业布局、深化民族古籍保护学科理论构建、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多单位联合培养模式等方向发展,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古籍专业人才队伍,切实推进贵州民族古籍事业高质量发展。
罗利曼刘汝诺
关键词:古籍保护学科建设民族
STSE视角下民族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本土化实践研究
2025年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体系正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复杂挑战,这一挑战在民族高等院校中尤为显著。探索如何在仪器分析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不仅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文化认同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理论用于民族院校的仪器分析教学中的价值,通过采取本土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并培育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技能,为民族院校中科学教育与本土文化的有效整合提供可行的路径和实证支持,促进高等教育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汇点上的平衡发展。
黄克靖谢宛珍吴叶宇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程文化认同
跨学科融合的民族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研究
2025年
仪器分析课程在民族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当前该课程面临内容与当下科技、社会需求脱节、缺乏跨学科交融、教学方法单一化等问题。文章基于STSE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课程的跨学科链接、采纳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加大社会实践与实验操作的比重,以及支持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技能提升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科学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通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民族院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学科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为学生担负未来社会责任提供坚实的理论与实操基础。
黄克靖谢宛珍吴叶宇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教学改革
科研及竞赛引领下民族院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5年
民族院校一般以人文社科、语言文学见长。以物理学科为代表的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平台建设水平关系到我国科技发展的基础与潜能,正逐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民族院校物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倡导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开展科研引领,产学结合,以赛促教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构建科研与学科竞赛为引领、产学结合的物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可以改革教学意识,有效强化实践教学活动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形成研究与实践并存的实践课程体系,让科研思维、科研实践贯穿大学学习的始终,打破思维的禁锢,为民族地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周萍何良明蓝奇
关键词:学科竞赛民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民族院校为例
2025年
民族院校是开展各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促进各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职责,承担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直接影响民族院校办学治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是确保民族院校能够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使命的关键。当前,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教育机制有待完善、教育课程有待优化、教育空间有待拓展等现实困境,应从健全教育制度、推进课程建设、丰富育人载体等方面加以应对,着力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全员力量、提升课程质量、拓宽传播空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
赵宇飞黄维
关键词:民族院校
教育强国建设中民族院校的定位与发展
2024年
民族院校成立伊始和后续的发展,不断证明其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才培养特点,这些特点是民族院校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定位。同时,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我们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不断促成将民族院校特色向优势转化,并以此作为民族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阮朝奇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理念、课程实践与改革路径
2024年
民族院校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践运用的主要场域,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而通识教育正是完成其办学使命的重要路径,其包括教育理念与课程实践两个层面。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和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使命。课程作为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关系到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分析8所民族院校通识课程实践现状发现,其存在重显性、轻隐性,课程模式单一,高水平教师参与度不高,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等问题,影响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民族院校需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建构显性与隐性课程统筹一体的课程体系。
向亚雯
关键词: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理念通识课程
新时代办好民族院校的中国化时代化使命被引量:1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为办好新时代的民族院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更加明确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民族院校的主线和责任。
王启梁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时代化

相关作者

杨胜才
作品数:47被引量:26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院校 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 民族特色 立德树人
马德山
作品数:41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院校 现代大学制度 民族地区 民族 实证研究
余建芳
作品数:19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院校 图书馆 甘肃民族 特色馆藏 物联网
孟立军
作品数:77被引量:24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院校 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民族
王崇
作品数:30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院校 学风建设 降解 FENTON 芬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