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7篇“ 氟罗沙星“的相关文章
- 宫炎平胶囊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以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比对分析宫炎平胶囊与氟罗沙星两种药物联用时,相较于氟罗沙星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会在哪些方面出现变化。方法 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氟罗沙星治疗,观察组额外接受宫炎平胶囊治疗,均连续用药28天。比对两组治疗前后4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盆腔包块直径和积液量、(综合主观、客观)总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腔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量均表现为较高水平,但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即盆腔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量均明显减少,并且这些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开始前,两组患者的IL-1β、MCP-1、TNF-α和hs-CRP这四项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都较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0%,明显超过对照组的73.3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0.00%,略高于对照组的6.67%,但这一差异在统计学层面并不显著(P>0.05)。结论 宫炎平胶囊与氟罗沙星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相较于氟罗沙星单一药物治疗,对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对盆腔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量的降低效果均更好,总体疗效更高。此外,在多使用一种药物(宫炎平胶囊)的情况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可得到保障。
- 杨莲莲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氟罗沙星血清炎性因子
- 给水管网锰颗粒物表界面氟罗沙星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让全球各地的水环境中频频检出抗生素类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现有的常规水处理技术,例如: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或者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等均不能有效降解抗生素类新污染物。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由于具有...
- 游婷
- 关键词:给水管网氟罗沙星降解机制
- 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东明县焦楼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且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换梅
- 关键词: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氟罗沙星慢性盆腔炎
-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广饶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0)采用氟罗沙星片治疗,观察组(n=40)采用氟罗沙星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带色黄、腰部疼痛、腹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张风华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中药保留灌肠氟罗沙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
- 保妇康栓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联合氟罗沙星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9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就诊的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氟罗沙星胶囊,2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保妇康栓治疗,外阴部洗净后将保妇康栓推入阴道深处,1粒/次,每晚1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超声指标、血液流变学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骶疼痛、下腹痛、白带量多、神疲乏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炎性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量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的炎性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量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的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比治疗前升高,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IL-2水平比对照组高,血清MCP-1、TNF-α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氟罗沙星胶囊可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缩小炎性包块,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 芦金玲姚升郊
- 关键词:保妇康栓血浆黏度
- 特异性识别氟罗沙星的适配体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特异性识别氟罗沙星的适配体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以氟罗沙星为正向靶标,诺氟沙星和吡哌酸为反向靶标以提高所筛选适配体的特异性,用SA磁珠吸附没有与靶标结合的ssDNA序列,离心分离,PCR扩增,1...
- 何彦平李佩璇王广凤
- 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氟罗沙星衍生物的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氟罗沙星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式I所示:<Image file="DDA0001863223610000011.GIF" he="416" imgContent...
- 侯莉莉张呈霞胡国强孙姣姣王娜沈睿智
- 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红藤败酱散加减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氟罗沙星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藤败酱散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 hs-CRP)、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血沉、全血低切黏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1β、IL-2、TNF-α、FIB、血沉及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 李春华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氟罗沙星片中西医结合疗法
- 温经汤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证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寒湿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CPID寒湿凝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0例。西药组给予氟罗沙星片治疗,联合组给予温经汤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下腹冷痛、腰骶酸胀、白带增多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下腹冷痛、腰骶酸胀、白带增多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高于西药组72.50%(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能明显减轻CPID寒湿凝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
- 宋继超罗红梅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温经汤氟罗沙星片中医证候炎症指标
- 异白叶藤碱类似物、从氟罗沙星到异白叶藤碱类似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异白叶藤碱类似物、从氟罗沙星到异白叶藤碱类似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以解决如何以白叶藤类生物碱为先导物,以原子经济策略设计新型结构的吲哚并喹啉类抗结核药物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选择氟罗沙星制备异白叶藤碱类似物,...
- 孔军崔红艳张堋梁晋秋芝胡国强
相关作者
- 胡国强

- 作品数:300被引量:562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氟喹诺酮 抗肿瘤活性物质 不饱和酮 吡啶环 抗肿瘤活性
- 王睿

- 作品数:1,120被引量:5,622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抗菌药物 药代动力学 抗生素后效应 加替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 方向群

- 作品数:167被引量:72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LCT 太空环境 差异蛋白 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
- 方兰勇

- 作品数:23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厅
- 研究主题:药效 急性毒性 氟罗沙星 药效试验 鸡病
- 陈迁

- 作品数:77被引量:50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抗生素后效应 抗菌药物 细菌生物被膜 氟罗沙星 环丙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