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00篇“ 氧化亚氮排放“的相关文章
- 一种测定设施大棚生态系统呼吸和氧化亚氮排放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陆地生态系统气体排放量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测定设施大棚生态系统呼吸和氧化亚氮排放的方法,包括:根据设施大棚的布局和结构特点,在设施大棚的内部中间位置选取采样点;将设施大棚通风口关闭并覆盖上保温棉被,使设施...
- 全智朱屹魏福龙
- 垃圾填埋场氧化亚氮排放模型建立方法、排放量估算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氧化亚氮排放模型建立方法、排放量估算方法和系统,其中排放模型建立方法包括:获取垃圾填埋场的历史垃圾‑氧化亚氮排放量信息;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N<SUB>2</SUB>O排放模型,模型参数...
- 叶蓉张成杨子溢张后虎黄柳青刘景龙严小飞
- 一种噬菌体、噬菌体制剂及其在削减氧化亚氮排放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噬菌体、噬菌体制剂及其在削减氧化亚氮排放中的应用,该噬菌体拉丁名为Shigella flexneri phage,被命名为B003,噬菌体B003于2024年7月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
- 廖汉鹏艾超凡周顺桂
- 氮添加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2025年
- 氮沉降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研究氮沉降对N_(2)O排放的影响机制对气候变化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多项研究评估了土壤N_(2)O排放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模式,但对其调控模式和机制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对全球87项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发现,氮添加加剧了土壤N_(2)O的排放,这种效应在高施氮量[>200 kg/(hm^(2)·年)]、低降雨区域(≤400 mm)以及中短期施氮(≤3年)等条件下尤为显著。在全球范围内,氮施用量、年降雨和生态系统类型是影响N_(2)O排放的主要因素。
- 韦傲萍王小华任兰天吴文革
- 关键词:氧化亚氮草地
- 减少夏玉米田氧化亚氮排放的栽培方法
-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夏玉米田氧化亚氮排放的栽培方法。该减少夏玉米田氧化亚氮排放的栽培方法,包括前处理:依玉米播种行距进行土壤错行条带深松处理,错行条带中的一行条带深松深度为35cm~40cm,另一...
- 翟立超崔永增郑孟静张经廷吕丽华张丽华姚艳荣董志强贾秀领
- 氮肥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活性氮组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氮肥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及活性氮组分的影响,以期为关中地区合理高效种植制度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于2020-2022年,在陕西省关中地区进行大田定位试验,试验设置施氮量和秸秆还田方式2个因素,其中施氮量包括传统施氮(N_(1))和减量施氮(N_(0.7))2个水平,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秸秆不还田(S_(0))和秸秆还田(S)2个水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计4个处理,分别为传统施氮+秸秆还田(N_(1)S)、减量施氮+秸秆还田(N_(0.7)S)、传统施氮+秸秆不还田(N_(1)S_(0))和减量施氮+秸秆不还田(N_(0.7)S_(0)),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通量、土壤活性氮组分(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无机氮(IN)、有机氮(D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以及夏玉米产量和单位产量N_(2)O累积排放量,并分析了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活性氮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同一施氮量处理下,与秸秆不还田(S_(0))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S)增加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NO_(3)^(-)-N、NH_(4)^(+)-N、IN、DON、MBN含量以及夏玉米产量和单位产量N_(2)O累积排放量;在同一秸秆还田方式下,与传统施氮(N_(1))处理相比,减量施氮(N 0.7)处理降低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NO_(3)^(-)-N、NH_(4)^(+)-N、IN、DON、MBN含量以及夏玉米产量和单位产量N_(2)O累积排放量。与N_(1)S_(0)处理相比,N_(1)S和N_(0.7)S处理显著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N_(0.7)S_(0)处理显著降低了夏玉米产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NO_(3)^(-)-N、NH_(4)^(+)-N、IN、DON和MB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与传统施氮+秸秆不还田处理比较,传统施氮+秸秆还田处理和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减量施氮+秸秆不还田处理可显著降低N_(2)O排放。
- 张志浩黄禹铭白雨欣彭豪黄超龙郝潇逸任广鑫
- 关键词:夏玉米秸秆还田
- 草海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氮素转化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 2025年
- 为探究草海自然保护区土壤氮素转化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规律,并为评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土地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25℃和60%田间最大持水量水分条件下进行15 d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净氮转化速率和N_(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土壤的净氮矿化速率为0.95 mg·kg^(-1)·d^(-1),显著低于旱地土壤(1.61 mg·kg^(-1)·d^(-1))和菜地土壤(1.29 mg·kg^(-1)·d^(-1)),显著高于林地土壤(0.24 mg·kg^(-1)·d^(-1))。土地利用方式对净硝化速率的影响与净氮矿化速率基本一致,旱地土壤和菜地土壤的净硝化速率最高,分别为3.71 mg·kg^(-1)·d^(-1)和3.58 mg·kg^(-1)·d^(-1),显著高于湿地土壤(1.64 mg·kg^(-1)·d^(-1)),林地土壤的净硝化速率(0.20 mg·kg^(-1)·d^(-1))最低。湿地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为65.3μg·kg^(-1),于各处理中最高,其次为旱地土壤(29.3μg·kg^(-1))和菜地土壤(21.4μg·kg^(-1)),林地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4.45μg·kg^(-1))最低。研究表明,湿地转化为旱地和菜地虽然能显著降低N_(2)O排放量,却显著增强了氮素的矿化和硝化,可能会增加NO-3累积和向环境扩散的风险;林地转化为农业用地后N_(2)O排放量、净氮矿化和净硝化速率都显著提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 郎漫聂浩朱恺文朱四喜李平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矿化
- 行船扰动对河流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氧化亚氮(N2O)作为第三大温室气体,在100年的时间尺度内,其升温潜力是CO2的273倍。内陆水域中氮(N)的迁移转化过程是全球氮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自1980年代以来,大量氮肥排入河流,导致N2O排放量迅速增加,使河...
- 张欣芝
-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N2O排放通量氮转化功能基因
- 一种采用液氨深施技术减少氧化亚氮排放的施肥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液氨深施的氧化亚氮减排施肥方法,属于农田管理措施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精确控制液氨的施肥量和施肥深度,将液氨直接施入土壤,以促进作物生长并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排放。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确定施肥区域和施肥量...
- 祝贵兵高哈尔·阿尔满别克
- 垃圾填埋场氧化亚氮排放模型建立方法、排放量估算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氧化亚氮排放模型建立方法、排放量估算方法和系统,其中排放模型建立方法包括:获取垃圾填埋场的历史垃圾‑氧化亚氮排放量信息;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N<Sub>2</Sub>O排放模型,模型参数...
- 叶蓉张成杨子溢张后虎黄柳青刘景龙严小飞
相关作者
- 张令

- 作品数:81被引量:1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土壤 氧化亚氮 氧化亚氮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 生物质炭
- 魏文学

- 作品数:117被引量:80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稻土 土壤 氧化亚氮 稻田 多样性
- 熊正琴

- 作品数:62被引量:1,011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炭 稻田 N2O排放 N2O 菜地
- 邢光熹

- 作品数:70被引量:1,119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研究主题:N 氧化亚氮排放 土壤 N2O排放 稻田
- 王书丽

- 作品数:37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质炭 氧化亚氮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 油茶林 保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