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41篇“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相关文章
- 一种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捕获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球试剂和电中性钌化合物标记的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抗体试剂;电中性钌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IMG width=...
- 夏莹周金勇周明
-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预测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慢性肾脏病(CKD)的全球患病率一直呈现较高的趋势,疾病负担严重。心血管疾病(CVD)是CKD的等危症,也是C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CKD患者早期预测及干预可降低CKD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预后。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B型脑钠肽(BNP)是诊断心力衰竭(HF)患者的标志物也与CKD关系密切。本文重点综述了NT-proBNP及BNP对CKD患者发生CVD的预测及风险分层方面的作用。
- 朱星宇谢席胜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B型脑钠肽
- 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50例纳入观察组,50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降血糖和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疗程均为4周,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糖水平等数据,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降低,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则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为8.00%,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则为6.00%。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并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降血糖和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血糖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庞宁黄红芳赵晓芳郑祖斌陈小华张紫君
- 关键词:糖尿病心力衰竭B型脑钠肽
- 一种稳定的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含量测定用液态校准品
- 本发明涉及化学发光体外诊断试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的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含量测定用液态校准品,按质量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pH6~8的缓冲液0.2%~3.5%防腐剂0.05%~0.2%,蛋白类稳定剂5%~15%,金...
- 廖榕清刘红平陈婷
-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对糖尿病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对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本队列研究对1999年—2004年全美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中的18065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进行糖尿病定义,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或已确诊糖尿病;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最新心衰指南对人群的NT-proBNP界值标准,NT-proBNP≥125 pg/mL为心衰前期组、NT-proBNP<125 pg/mL为非心衰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的全因死亡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纳入的18065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9.17%,心衰前期患者占17.17%,糖尿病患者中心衰前期占38.59%。NT-proBNP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中分别为80.71(33.71,232.7)pg/mL和38.13(18.41,79.55)pg/mL(P<0.001)。NT-pro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正相关(β=0.20,P<0.001)。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心衰前期组较非心衰组生存率显著降低:两组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83%、78.76%、57.19%和97.46%、95.66%、89.73%(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为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NT-proBNP在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全因死亡发生显著相关,可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预后评估指标。
- 张蕾于鹏
- 关键词: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
-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309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估NT-proBNP与HT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HT组相比,HT组基线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NIHSS评分、NT-proBNP水平和心房颤动史比率显著升高,TOAST分型、卒中分布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BNP进行自然对数变换[ln(NT-proBNP)]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128,95%CI:1.066~1.193,P<0.001)、ln(NT-proBNP)(OR=1.909,95%CI:1.311~2.780,P=0.001)及卒中病灶分布于前循环与后循环(OR=3.367,95%CI:1.206~9.399,P=0.020)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影响因素。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基线NIHSS评分、NT-proBNP、空腹血糖、基线收缩压、高血压病史比率显著升高,TOAST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117,95%CI:1.067~1.169,P<0.001)、ln(NT-proBNP)(OR=1.351,95%CI:1.083~1.685,P=0.008)及空腹血糖(OR=1.128,95%CI:1.020~1.247,P=0.019)是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可知,ln(NT-proBNP)[曲线下面积(AUC)=0.781,95%CI:0.696~0.865,P<0.001]对预测HT的价值较大,最佳预测值为6.30。当与NIHSS评分联合进行预测时(AUC=0.860,95%CI:0.803~0.917,P<0.001),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价值。结论NT-proBNP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和预后不良独立相关,且对HT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朱壮佟晴顾宁孟天岳阚姝牟英峰朱士光耿德勤
- 关键词: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静脉溶栓出血转化预后
-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究NT-proBNP与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10—2022-12于盘锦市中心医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及预后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转化危险因素、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血浆NT-proBNP水平等指标,并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患者的基线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NIHSS评分、NT-proBNP水平和心房颤动史显著升高,TOAST分型、卒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NT-proBNP、空腹血糖、基线收缩压、高血压史比率显著升高,TOAST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独立影响因素为NIHSS评分(1.071~1.205)、NT-proBNP(1.432~2.859)及卒中病灶分布情况(1.369~9.874);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为NIHSS评分(1.073~1.206)、NT-proBNP(1.124~1.732)及空腹血糖(0.998~1.323);与其他组相比,未出血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NT-proBNP水平与mRS评分呈正向相关。结论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评估指标。
- 王赫孙元林
- 关键词:RT-PA静脉溶栓出血转化预后
- 高血压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16例,依据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评分结果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142)和认知功能障碍组(n=74),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IL-6和SAA。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MSE评分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AA、NT-proNBP和IL-6对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SAA[(13.29±2.43)比(5.02±1.87)mg/L,t=27.758,P<0.001]、IL-6[(199.3±39.4)比(121.0±28.6)ng/L,t=16.708,P<0.001]和NT-proBNP[(187.9±25.8)比(105.5±18.9)ng/L,t=26.726,P<0.001]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MMSE评分与血清SAA、IL-6和NT-proBNP呈负相关(分别r=-0.752、-0.633、-0.745,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分级(OR=1.811,95%CI 1.226~2.675)、脑卒中病史(OR=1.540,95%CI 1.080~2.196)、SAA(OR=2.440,95%CI 1.350~4.410)、IL-6(OR=2.514,95%CI 1.956~3.231)和NT-proBNP(OR=1.749,95%CI 1.179~2.593)是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SAA诊断的临界值为9.22 mg/L,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76.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CI 0.752~0.945);IL-6诊断的临界值为157.23 ng/L,敏感度为60.8%,特异度为51.4%,AUC为0.753(95%CI 0.630~0.877);NT-proBNP诊断的临界值为153.02 ng/L,敏感度为71.6%,特异度为57.8%,AUC为0.743(95%CI 0.618~0.869);三者联合的敏感度为91.9%,特异度为83.1%,AUC为0.903(95%CI 0.822~0.983)。结论 血清SAA、IL-6和NT-proBNP在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异常表达,且SAA、IL-6和NT-proBNP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应用于预测认知功能障碍。
- 刘鉴达杨晏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
- 血清补体成分1q、不规则趋化因子和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在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及其对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成分1q(C1q)、不规则趋化因子(FKN)和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在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体内的水平,并评估三个指标联合预测心室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77例为受试者,根据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分为单纯高血压组(238例)与合并心功能不全组(139例)。比较两组、不同血压分级的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C1q、FKN及NT-proBNP水平;分析这三种指标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这三种指标对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心功能不全组血清C1q、FKN与NT-proBNP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随着高血压级别增加,患者血清C1q、FKN及NT-proBNP水平逐渐上升(P<0.05)。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发生心室重构组患者血清C1q、FKN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室重构组患者(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1q、FKN及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分别r=-0.584、-0.460、-0.472,P<0.05);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C1q、FKN及NT-proBNP是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C1q、FKN及NT-proBNP三者联合预测心室重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三者单独应用的AUC(Z=4.021、3.546、3.027,均P<0.05)。结论血清C1q、FKN及NT-proBNP是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应用预测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价值较高。
- 钱忠萍凌晨
- 关键词:心室重构
- 一种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卡
- 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一种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卡,包括下壳体、顶部设置有加样孔和观察窗且卡接在下壳体顶部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两侧的内部均通过固定杆分别转动连接有卡接在下壳体和上壳体外侧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下壳体和加...
- 宋长勇张晓梅孙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