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3篇“ 氮素供应“的相关文章
- 不同增效氮肥对苹果生长、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
- 2024年
- 为比较不同增效氮肥对苹果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苹果施用的增效氮肥及施用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增效氮肥对苹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用普通尿素(U)、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3∶7掺混(CU1)、基施包膜尿素追施普通尿素(CU2)、控失尿素(KSU)、稳定性尿素(WDU)、腐植酸稳定性尿素(FZU)。在山东栖霞市布设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6年生苹果金冠。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增效氮肥可显著促进春梢与秋梢生长,提高叶片SPAD、苹果产量与品质,其中FZU处理较U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了8.89%,CU1处理较U处理的果实Vc含量显著提高66.73%,CU1处理对春梢与秋梢的生长量的提高效果最明显。不同增效氮肥可显著提高苹果生育中后期的新梢氮素积累量、果实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其中在花芽分化期、膨果期和成熟期,FZU处理较U处理的新梢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37.25%,15.91%,37.85%,CU2处理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效果最优。不同增效氮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NO_(3)^(-)-N、NH_(4)^(+)-N含量,其中FZU处理效果最优。FZU处理能提高开花期和花芽分化期土壤脲酶的活性,WDU与FZU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NH_(4)^(+)-N的硝化作用,减少氮的损失。剖面中FZU处理的NO_(3)^(-)-N集中在20~60 cm深度,与苹果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相符合,降低了NO_(3)^(-)-N淋溶风险。综合分析表明,FZU处理在促进苹果生长、提高苹果产量和改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方面优势明显,为最优处理。
- 于滨李喜凤任荣魁叶优良胡国庆董元杰
- 关键词:苹果腐植酸尿素包膜尿素
- 长期施用控释氮肥对潮土区麦-玉轮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本研究以位于山东德州的连续10年控释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试验设置不施氮肥(P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CRF1)和控释氮肥减量20%(CRF2)5个处理,分别在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和小麦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氮磷钾全量养分、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含量,测定不同处理玉米、小麦及作物周年产量,以探究长期施用控释氮肥对潮土区麦-玉轮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控释氮肥可显著提升土壤氮素供应能力,CRF1处理与OPT处理相比,玉米抽雄期和灌浆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提升14.10%和9.45%,铵态氮在抽雄期提升125.53%,小麦拔节期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提升63.73%和200.35%。与FP处理相比,CRF1处理玉米、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3.13%、16.73%和14.89%,而CRF2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变化。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产量与灌浆期土壤碱解氮和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密切相关,小麦产量则受拔节期土壤硝态氮、孕穗期碱解氮和铵态氮、灌浆期碱解氮以及成熟期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综合调控。综上所述,控释氮肥可通过调控氮素释放提高玉米和小麦关键生育期的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且在减量20%控释氮肥下仍可保证作物不减产。
- 李玉东谭德水李子双李洪杰张灵菲马垒刘兆辉
- 关键词:控释氮肥作物产量土壤氮素
- 基于氮素供应评估有机茶园氮肥施用的技术符合性
- 2024年
- 在有机生产管理和认证过程中,产品检测无法识别有机氮素和化学合成氮素,因此判断是否施用化学氮肥成为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和评估有机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风险,本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的5个有机茶园(分别命名为ZX、HLS、LS、YS和YCT)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原理,并结合绿肥、秸秆还田和土壤等非肥料氮供应情况和产量与氮素需求,估算相应茶叶产量条件下的氮肥施用量,进一步核算氮素满足率,评估2022年有机茶叶种植中化学氮肥施用的风险。结果表明:ZX、LS和YCT茶园的茶叶年产量较低,所需氮量分别为53.6、43.1 kg·hm^(-2)和27.4 kg·hm^(-2),其非肥料氮供应量均在93.8~128.2 kg·hm^(-2)之间,能够满足茶叶生产。HLS和YS两个茶园产量较高,非肥料氮供应无法满足茶叶生产,而YS茶园额外投入符合有机标准的有机氮肥63.0 kg·hm^(-2)(以N计),超过理论所需肥料氮投入量的50%。HLS茶园肥料氮施用不规范,存在施用化学氮肥的风险。研究表明,5个茶园的实际肥料措施与评估结果一致性较高,本研究提出的氮素满足率指标基于氮素平衡原理,能较好评估化肥氮施用技术符合性。有机茶园生产中,通过持续实施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是确保茶园生产可持续性和有机认证符合性的重要保障,应在有机农业中进一步验证和推广应用。
- 刘婧雯田峪萍袁宁赵竹箐双睿辰邵金良杜丽娟孟凡乔
- 关键词:绿肥
- 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微型盆栽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研究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微型盆栽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以‘Juicy Terrazza’‘Cinderella’‘Rosa Terrazza Pisce’和‘Apollo Jewel’4个微型盆栽月季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N1)、70(N2)、140(N3)、210 mg·L^(-1)(N4)4个施氮量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营养生长指标、生殖生长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11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确定各生长发育时期的叶片临界氮水平,构建微型盆栽月季叶片临界氮水平稀释曲线。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间的11个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且性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单一性状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价施氮量对微型盆栽月季品质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提取出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均达93.500%以上。系统聚类分析法表明,‘Juicy Terrazza’的4个氮处理划分为2组,其他品种均划分为3组。综合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得分和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减肥增效原则,‘Juicy Terrazza’‘Cinderella’和‘Rosa Terrazza Pisce’3个品种每次施氮的最佳水平为140 mg·L^(-1),‘Apollo Jewel’每次施氮的最佳水平为210mg·L^(-1)。根据综合分析,将N1和N2处理划分为限氮处理,N3和N4处理划分为非限氮处理,构建了基于叶面积指数的叶片氮水平稀释曲线。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微型盆栽月季的精准施氮提供参考。
- 曹婷婷刘春范又维马力任志雨袁素霞张军云钱遵姚杨光炤
- 关键词:供氮水平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 氮素供应数量和时期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的影响
- 王晶
- 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后土壤氮素供应与损失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23年
- 采用小区试验,设置常规施肥(U,240 kg/hm^(2))、包膜控释肥料(CU,180 kg/hm^(2))、双效抑制剂增效肥料(DU,180 kg/hm^(2))、添加生物炭保护层的抑制剂增效肥料(BU,180 kg/hm^(2))一次性施肥、无氮对照(CK)5个处理,研究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氨挥发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显著增加了苗期无机氮的供应,在大喇叭口期维持一定的供氮强度,其中BU处理供氮较高。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一次性减量施肥对营养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产量未出现下降,氮肥农学效率显著增加,氨挥发降低54%~63%,硝态氮残留减少6%~20%。3种缓控释肥减量一次性施用均可维持较高的产量并降低环境影响。与聚合物包膜控释肥相比,双效抑制剂增效肥制作简单、成本低,氮素释放快、供应充足,添加生物炭保护层可以进一步促进增产增效。
- 杨俊刚安文博连炳瑞邹国元邹国元孙焱鑫
- 关键词:包膜尿素氨挥发氮素残留
- 包衣尿素对土壤氮素供应量及辣椒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以制干红辣椒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硫包尿素、炭包尿素和普通尿素对土壤氮素供应量、辣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以期为包膜尿素的一次性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硫包尿素、炭包尿素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17.58%和11.77%,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9.00%、6.26%、氮素农学效率分别提高2.58 kg·kg^(-1)和1.73 kg·kg^(-1),氮素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7.58%和9.78%。在一次性基施下,包衣尿素处理保证辣椒全生育期充足的土壤氮素供应量。在0~20 cm土层,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包膜尿素处理的土壤全氮供应量在收获期提高22.89%~24.68%;在开花期土壤硝态氮供应量提高39.13%~59.84%;在盛果期土壤铵态氮供应量提高14.04%~17.86%。同时,包衣尿素处理可以提高辣椒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期辣椒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2.06%~18.86%。一次性基施包衣尿素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氮素供应量,可以促进干物质向辣椒果实的积累和转运,以硫包尿素处理的施用效果最佳。
- 王军霞韩国君王龙天杨文苑
- 关键词:包衣尿素生物质炭无机氮缓释肥氮素利用率
- PAC对谷子花后土壤氮素供应和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全基施肥方式会造成作物全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AC)保障谷子(Setariaitalica)花后氮素供应和调控叶片抗氧化特性的机制,建立全基施肥背景下东北春谷防衰增产的生产技术,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谷子品种张杂谷13号和华优谷9号为材料,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C配合氮素(PN)6个氮素水平(0、75、112.5、150、225和337.5 kg·hm^(–2))播种前进行全基施肥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相同施氮量下,PAC处理后,两品种谷子花期和灌浆中期0–20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升高,花后叶面积显著增大,叶面积降幅减小;花后0–40天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因此,PAC有效保障了谷子生育中、后期土壤氮素的供应,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进而提高产量。2020年和2021年Z13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1.24%–21.55%和8.65%–14.22%,H9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53%–15.75%和10.43%–16.17%。上述调控效应在低氮和中氮水平(75、112.5和150kg·hm^(–2))下更为显著。综上,PAC配合氮肥全基施可作为一项防衰增产的栽培技术应用于我国东北春谷区。
- 王琦许艳丽闫鹏董好胜张薇卢霖董志强
- 关键词:谷子土壤氮素
-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及不同配施比例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为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提供科学指导。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100%氮肥施入(T0)、30%有机肥替代氮肥(T1)、60%有机肥替代氮肥(T2)、100%有机肥替代氮肥(T3)。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矿质氮含量、土壤氮素平衡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100%化肥氮施入相比,60%有机肥替代化肥氮2年平均产量提高了10.31%,氮素累积量提高了8.1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9.85%,氮肥利用效率提高8.07%,提高了土壤矿质氮含量,减少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从马铃薯的干物质质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矿质氮含量、土壤氮素平衡等方面考虑,在60%有机肥替代氮肥时提高了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同时减少了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
- 李超赵国鼎李利张少华樊明寿石晓华
- 关键词:氮素供应氮素利用
- 温度和UV-B辐射增加对稻萍轮作稻田土壤氮素供应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 温度和UV-B辐射增加是当今和未来2个重大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均对农田生态系统及其物质循环有显著影响,但二者的复合效应对稻田土壤氮素供应和平衡的影响了解有限。元阳梯田位于云南高原南部,稻田不施化肥,依靠水稻秸秆还田和红萍...
- 肖辉川
- 关键词:增温UV-B辐射稻田
相关作者
- 陈清

- 作品数:347被引量:3,229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设施菜田 设施番茄 氮素 番茄 日光温室
- 范雪梅

- 作品数:23被引量:60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渍水 干旱 籽粒品质 花后 氮素供应
- 戴廷波

- 作品数:252被引量:4,897H指数:46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籽粒 冬小麦 渍水 基因型
- 曹卫星

- 作品数:892被引量:10,942H指数:6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水稻 作物生长 知识模型 作物
- 姜东

- 作品数:360被引量:5,358H指数:50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栽培容器 高通量 冬小麦 小麦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