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3篇“ 水提组分“的相关文章
基于HPLC-MS/MS对枇杷叶组分分析及萜类物质的结构鉴定被引量:10
2022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技术,对枇杷叶组分进行分析,并且对萜类物质进行解析。采用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共检测到120个化合物;包括18种萜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1452.693μg/mL;24种黄酮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10378.081μg/mL;18种酚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36967.955μg/mL;5种香豆素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214.778μg/mL;进一步鉴定出18种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乌苏烷型6种、齐墩果烷型7种、3种倍半萜、1种二萜类物质和1种特殊的环烯醚萜苷类物质;其中栎瘿酸、银杏内酯B、Prespatane、山栀苷甲酯、Icariside B5、皂皮酸、积雪草酸、18β-甘草次酸在以往的枇杷叶活性物质中未见报道。本文为枇杷叶成分的研究供参考。
李佳美徐伟张雪邵百琪谢红瑶吴凡马智宇陈华
关键词:枇杷叶水提组分HPLC-MS/MS
附子组分多次给药对小鼠心脏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心电图变化和血液指标改变研究附子组分多次给药对正常小鼠心脏"量-毒"和"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根据给药剂量和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小鼠分组,多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附子组分,观察给药前后小鼠ECG的变化,计算心、肝、肾的脏器指数,并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给小鼠灌胃附子组分24 h后,小鼠心率降低,P波时间延长、幅度变大,P-R间期、QRS波群时程变长;QT间期缩短;心脏指数降低,血中CK、LDH含量升高。药后48 h上述变化更加显著。"量-毒"关系研究表明:小鼠药后心率升高,P波时间延长、幅度增大;P-R间期延长;QRS波群和QT间期延长,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成反比关系;心脏指数降低,血中CK、LDH含量升高,而肝脏、肾脏指数的改变则不显著。且上述变化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小鼠于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多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附子组分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心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冯群栾永福孙蓉严敏
关键词:附子心脏毒性
附子组分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心功能影响的“毒-效”关联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附子组分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心功能的影响,探讨附子药效和毒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Langedorff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分别观察附子药典规定剂量和大剂量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心脏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结果药典规定剂量下的附子含药血清能够明显增加离体心的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增加幅度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大剂量下的附子含药血清可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但在4.28 g·kg-1及以上的剂量下,增加幅度变小,不随剂量升高而继续加大;所有剂量下对心率的影响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药典规定剂量下附子组分在能够明显增强离体心功能,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大剂量下离体心脏功能随剂量的增大表现出心肌收缩力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的毒副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毒"关系。因此,必须重视大剂量应用附子时的毒副作用检测工作,研究药效发挥和毒性表达的关联性,找到一个合理有效的用药剂量范围,更好的为临床安全用药供指导。
孙蓉严敏王懿冯群李晓宇
关键词:附子含药血清心功能
吴茱萸组分镇痛及伴随毒副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吴茱萸组分的镇痛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其伴随毒性与氧化损伤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扶他林组、吴茱萸组分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7天,末次药后90min取血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平,检测血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和活性。结果吴茱萸组分可致血中PGE2含量平明显降低,可致血中MDA含量增加,同时SOD活性下降;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升高;血中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上述变化趋势随剂量增加而加重,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吴茱萸组分镇痛机制主要与降低血中PGE2含量有关,其伴随肝毒性损伤途径与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有关。
黄伟严军孙蓉
关键词:水提组分镇痛
吴茱萸组分镇痛及伴随毒副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吴茱萸组分发挥镇痛药效剂量下出现的伴随毒副作用进行观察与研究,为阐明其"功效-毒性"相关性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扶他林组、吴茱萸组分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7天,末次药后90min采用小鼠腹腔注射醋酸致痛法及小鼠热板法疼痛模型,观察吴茱萸组分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热痛阈值的影响;除观察小鼠毒性症状外,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计算肝、肾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连续多次给小鼠灌胃一定剂量的吴茱萸组分,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明显高小鼠热板痛阈值,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给药期间,小鼠出现腹泻、怠动、烦躁、体重增长缓慢等毒性症状,血清和肝组织内ALT、AST活性均升高,肝体比值明显增大,血清BUN、Cr含量无明显变化,肾体比值只有高剂量组出现增大;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呈现一定的"量-毒"关系。结论连续给小鼠灌服一定剂量的吴茱萸组分,其在发挥镇痛药效的同时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孙蓉黄伟
关键词:水提组分镇痛
吴茱萸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吴茱萸组分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与氧化损伤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吴茱萸组分5.0,2.5,0.63 g/kg,连续给药7天,检测血和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和活性。结果:吴茱萸组分在0.63~5.0 g/kg剂量范围内可致血中和肝组织内MDA含量增加,同时SOD活性下降;血和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升高;血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上述变化趋势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给小鼠灌服一定剂量的吴茱萸组分可致小鼠肝毒性损伤,其损伤途径与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有关。
黄伟孙蓉
关键词:水提组分肝毒性
吴茱萸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吴茱萸组分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与氧化损伤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吴茱萸组分5.0,2.5,0.63 G/KG,连续给药7天,检测血和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
黄伟
关键词:水提组分肝毒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吴茱萸组分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吴茱萸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分别给小鼠灌胃吴茱萸组分,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相应时间点检查血清肝功指标和肝脏组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计算肝、肾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在给药后1 d开始升高,3 d肝毒性明显,可持续到7 d。与正常组比较,药后7 d之内,吴茱萸组分在0.63~5.0 g.kg-1可造成小鼠明显的肝毒性损伤,表现ALT,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升高,白蛋白(ALB)降低,肝体比值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和脂肪变性、间质充血,呈现一定的量毒、时毒关系;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多次给小鼠灌服一定剂量的吴茱萸组分可造成明显的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黄伟李晓骄阳孙蓉
关键词:水提组分肝毒性
吴茱萸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吴茱萸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给药,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
黄伟孙蓉吕丽莉鲍志烨王会
关键词:水提组分单次给药肝毒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吴茱萸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研究吴茱萸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给药,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小鼠单次灌服32.5 g/kg的吴茱萸组分后,血清ALT、AST值随时间不同均造成肝损害程度也不同,均可导致肝脏指数明显升高,小鼠血清ALT、AST均在给药后2 h达到高峰;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吴茱萸组分可在给药8~72 h内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量-毒"关系研究表明:与正常组比较,吴茱萸组分不同剂量组对肝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小鼠单次灌服吴茱萸组分可造成小鼠一定的急性肝损伤,其对肝损伤程度呈现有一定的"量-时-毒"关系。
黄伟孙蓉吕丽莉鲍志烨王会
关键词:水提组分单次给药肝毒性

相关作者

孙蓉
作品数:424被引量:3,230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小鼠 肝毒性 急性毒性 不同组分 毒性
黄伟
作品数:193被引量:1,130H指数:20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研究主题:小鼠 肝毒性 急性毒性 不同组分 柴胡总皂苷
杨倩
作品数:52被引量:567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水提组分 柴胡挥发油 不同组分 肝毒性 山豆根
李晓宇
作品数:97被引量:1,039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研究主题:小鼠 急性毒性 肝毒性 毒性 小鼠急性毒性
冯群
作品数:33被引量:243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雷公藤 水提组分 柴胡皂苷 毒性 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