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1篇“ 水氮互作“的相关文章
对花后谷子果聚糖代谢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索处理对花后谷子不同器官果聚糖生理代谢和转运的影响,本试验以抗旱性强的谷子品种济谷22为材料,采用盆栽种植,设置3种分处理即正常灌溉CK(田间最大持量的60%~70%)、苗期干旱W1(田间最大持量的30%~40%)、抽穗至灌浆中期干旱W2(田间最大持量的30%~40%)和2种施量处理即施处理N150(纯N 150 kg/hm^(2))、不施处理N0,研究不同处理对谷子叶、茎鞘和穗果聚糖绝对含量及叶片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1-SST)和果聚糖外切解酶(FE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2处理的叶、茎鞘、穗中果聚糖绝对含量均在花后14 d达到峰值,其中叶和茎鞘中果聚糖绝对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比CK和W1处理均提前,且W2N0处理达到峰值时的果聚糖绝对含量均比其他处理高,而穗中则比CK的时间推迟,且W2N150处理达到峰值时的果聚糖绝对含量均比其他处理高。W2处理在花后14 d复后,叶、茎鞘、穗的果聚糖绝对含量未能恢复到对照平。各处理叶片的1-SST活性在达到峰值前均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CK和W1处理叶片的1-SST活性均在花后28 d达到峰值,W2处理因干旱胁迫于花后14 d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同时期CK和W1N0处理,复后活性下降;而W2处理叶片FEH活性在花后0 d(开花期)达到峰值,比CK和W1处理均提前,且随着生育期延长而急剧下降。W2处理谷子叶、茎鞘果聚糖的花前转运率和花前贡献率均高于花后,W1和W2处理叶、茎鞘的花后转运率和花后贡献率均高于对照,而W1处理茎鞘的花后转运率和花后贡献率高于W2处理,而叶中则相反。综上可知,果聚糖的合成与降解会受到环境、不同器官以及发育阶段的影响。干旱胁迫缩短谷子叶片和茎鞘中果聚糖绝对含量峰值的出现时间,且干旱和素胁迫共同用能提高谷子叶、茎鞘中果聚糖绝对含量峰值,干旱胁迫显著抑制果聚糖绝对含量峰值出现后谷�
张梦媛管延安陈二影黎飞飞杨延兵高文伟秦岭
关键词:谷子水氮互作
适宜提升膜下滴灌瓜尔豆产量品质与利用效率被引量:2
2024年
瓜尔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物,因其种子中含有大量的瓜尔胶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工业价值。为探究适合新疆地区膜下滴灌瓜尔豆的管理模式,设置4个灌平(W1:1 170 m^(3)/hm^(2)、W2:1 530 m^(3)/hm^(2)、W3:1 890 m^(3)/hm^(2)、W4:2 250 m^(3)/hm^(2))和2个施平(N1:30 kg/hm^(2)、N2:50 kg/hm^(2)),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对瓜尔豆生长指标、产量、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干旱区绿洲种植瓜尔豆具有可行性,膜下滴灌肥一体化处理下耦合效应对瓜尔豆产量、灌溉利用效率、肥偏生产力及半乳甘露聚糖含量影响极显著(P <0.01)。在W1~W3灌条件下,增施肥能有效提高物单株质量及千粒质量,从而最终提高物产量。基于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得出灌量为1 890 m^(3)/hm^(2),施量为50 kg/hm^(2)(W3N2)组合模式为最优处理。研究可为促进新疆干旱区绿洲膜下滴灌瓜尔豆高产、高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王振华任孔聚尹飞虎马占利尹飞虎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高产瓜尔豆膜下滴灌
下银杏叶绿素含量与颜色特征的相关分析及估测
2024年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传统的测量叶绿素的方法费时费力,会对植物造成损伤。近年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估测植物叶绿素含量方向上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针对银杏等经济林木的研究依旧偏少。以不同条件下的2年生银杏幼苗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扫描仪采集银杏幼苗叶片图像,利用数字图像技术构建颜色特征参数,结合相关性分析初筛出对叶绿素显著相关的颜色特征参数,并进一步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GP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优选建模中最为重要的颜色特征参数,建立基于银杏叶片颜色特征参数的叶绿素含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随着施平和分处理平的上升总体上呈现逐渐提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基于单一颜色参数建立的单变量回归模型(R^(2)=0.01~0.72)预测精度总体上低于使用高斯过程回归(R^(2)=0.79~0.81)和偏最小二乘法(R^(2)=0.75~0.77)的模型。其中,GPR-BAT模型和PLSR-VIP模型都筛选出了对叶绿素敏感的R、G颜色特征参数;GPR模型的表现总体上优于PLSR模型,特别是在使用GPR-BAT优选颜色参数建模时表现最佳(R^(2)=0.81)。基于GPR-BAT优选颜色参数构建的GPR模型效果最佳,可准确估测银杏叶片叶绿素含量,为银杏生产的精确管理和监测银杏生长状况提供技术支撑。
裘赛铤朱兴洲岳子龙陶心语周凯
关键词:银杏水氮互作叶绿素偏最小二乘回归
北疆复播大豆效应及优化策略
郭睿
下强筋小麦师栾02-1产量和品质被引量:2
2023年
明确不同对强筋优质小麦师栾02-1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强筋小麦生产中如何通过合理灌溉和优化肥施用量来实现协同提高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2017-2020年,大田条件下设置浇次数和施量二因子裂区试验,主区为浇次数,设春浇一(W1,拔节)和春浇两(W2,拔节+开花);副区为肥施用量,设N0、N1、N2、N3、N4和N5(0、60、120、180、240和300 kg hm^(-2))6个平。结果表明,施量0~300 kg hm^(-2)时,不同降年型春浇一、春浇两小麦产量随施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少,产量最高值对应的施量均为240 kg hm^(-2)。施量120~300 kg hm^(-2)时,春浇两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春浇一处理。对小麦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对穗粒数的影响最小。施量0~300 kg hm^(-2)时,2017-2018年度(丰年型),春浇两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率、面团稳定时间、拉伸能量、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均高于春浇一,而2018-2019、2019-2020年度(干旱年型)则相反:春浇一高于春浇两。不同降年型春浇一、春浇两小麦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随施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或逐渐增加,二者最大值对应的施量为240 kg hm^(-2)或300 kg hm^(-2);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随施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少,施量240 kg hm^(-2)时达到最大值。不同降年型强筋优质小麦师栾02-1生育期春浇两、施量240 kg hm^(-2)时,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表现最佳。
董志强吕丽华姚艳荣张经廷张丽华姚海坡申海平贾秀领
关键词:水氮互作强筋小麦
膜下滴灌茄子效应及其优化调控机理研究
在茄子生产中,农户为追求产量最大化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过量灌溉和施现象普遍存在。在资源严重紧缺的甘肃河西地区,过量灌溉和施不仅导致茄子产量、品质和利用效率下降,而且造成土壤中大量素累积和土壤质量退化等一系列...
周晨莉
关键词:土壤环境茄子冷凉灌区
食葵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对的响应
2023年
为揭示施和灌对向日葵干物质积累、转运的调控用和干物质积累、转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在内蒙古阴山北麓武川旱区以食用向日葵龙葵27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3种灌溉模式,副因素为3个施平。结果表明,灌通过提高向日葵茎、叶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花后叶片光合用的生产,进而提高产量,并且灌量越大,茎、叶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也越大。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转移特征值与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且模拟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灌量和施量以及对茎、叶器官的干物质转运均有显著的影响,但产量的提高主要靠花后叶片较优的光合生产。
吴胜段玉张婷婷安昊张君梁俊梅张胜
关键词:食用向日葵氮肥推荐施肥
效应及苎麻相关研究建议
2022年
是限制苎麻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两者之间存在多层次的关系。鉴于近年来苎麻向丘陵山地等生态脆弱区转移,资源限制加剧,资源投入型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深入理解之间复杂的机制是提升其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文章在探讨复合胁迫及复生长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生产中耦合的主要策略,并结合苎麻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建议,以期为建立资源节约型苎麻农制度提供依据。
赵浩含朱爱国陈继康
关键词:苎麻水氮互作分子调控机制
温室番茄效应与优化灌溉施模式研究
日光温室种植是果蔬生产的普遍方式,长期以来面临着利用效率低、土壤质量退化和果实品质不高等突出问题。为实现温室果蔬优质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本文以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参考20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pan),设置3...
李欢欢
关键词:温室番茄水氮互作土壤环境产量性状
文献传递
微咸滴灌下枸杞品质综合评价分析
为了节约淡资源,高效利用微咸资源,明晰枸杞品质对微咸滴灌用的反馈,本文通过大田试验对枸杞微咸滴灌条件下的进行研究。试验共设置三个灌平(W:15m/667m、W:20m/667m、W:25m/667m...
刘敏杨树青郝祥云
关键词:微咸水滴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孙永健
作品数:163被引量:1,819H指数:2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杂交籼稻 氮肥运筹 杂交稻 氮素利用
王小燕
作品数:83被引量:696H指数:15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江汉平原 小麦品种 水氮互作 长根
马均
作品数:416被引量:4,307H指数:40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杂交籼稻 杂交稻 杂交水稻 氮肥运筹
于振文
作品数:414被引量:8,665H指数:65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籽粒产量 施氮量 耗水特性
孙园园
作品数:61被引量:908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研究主题:水稻 氮素利用 水分胁迫 水氮互作 水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