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篇“ 水稻挥发物“的相关文章
- 虫害诱导水稻挥发物对二化螟产卵的影响
- 水稻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多个亚欧大陆国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我国二化螟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水稻产区,以幼虫钻蛀稻茎为害。长期以来,我国二化螟的防治以...
- 刘畅
- 关键词:二化螟产卵行为
- 水稻挥发物在调控害虫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被引量:1
- 2023年
- 植物挥发物作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间信息传递的载体在影响生物进化及生物群落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剖析植物挥发物的主要化学组分及其生态学功能,不仅能从一个侧面揭示生物间的协同进化,而且可为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提供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为此,本文围绕水稻挥发物主要组分与合成途径、虫害诱导水稻挥发物合成的调控机理、水稻挥发物的生态学功能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推动水稻挥发物在害虫防控中的应用。
- 林娜吕静娄永根
- 关键词:水稻挥发物害虫天敌
- 褐飞虱对二化螟为害诱导水稻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被引量:3
- 2023年
- 前期研究发现,二化螟为害稻株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为了鉴定对褐飞虱寄主选择行为具有显著调控作用的水稻挥发物,本文通过H型嗅觉仪研究了二化螟为害诱导水稻释放的15种重要水稻挥发物对褐飞虱寄主选择行为影响。结果显示,β-石竹烯、2-壬酮、大根香叶烯D和(3E)-4,8-二甲基壬-1,3,7-三烯对褐飞虱有显著的引诱作用;水杨酸甲酯、2-十一烷酮和(3E,7E)-4,8,12-三甲基十三-1,3,7,11-四烯对褐飞虱有显著的排斥作用;而α-蒎烯、2-十三烷酮、十三醛、苯甲酸苯甲酯、异氟尔酮、2-十五烷酮、邻伞花烯烃和肉豆蔻酸异丙酯对褐飞虱行为选择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二化螟为害诱导稻株不仅释放对褐飞虱具有引诱作用的化合物,同时也释放对褐飞虱具有排斥作用的化合物,褐飞虱对二化螟为害稻株的偏爱性源于二化螟诱导水稻释放的不同化合物的综合作用。研究鉴定的对褐飞虱寄主选择行为具有显著调控作用的水稻挥发物为研制褐飞虱驱避剂和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 汪晓龙苏双丽胡晓云尹新明李云河
- 关键词:二化螟褐飞虱驱避
- 褐飞虱为害诱导水稻挥发物对稻螟赤眼蜂的影响
-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对自然界复杂的多级营养互作关系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HIPVs不仅可以调控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行为、天敌昆虫捕食寄生行为,同...
- 汪晓龙
- 关键词:稻螟赤眼蜂
- 对褐飞虱有功能效应的水稻挥发物活性组分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明确抗褐飞虱水稻品种Mudgo和感褐飞虱水稻品种TN1释放的挥发物中化学组分的差异,筛选鉴定对褐飞虱具有功能效应的活性化合物。本研究通过顶空动态收集装置获取Mudgo和TN1水稻的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筛选、鉴定水稻挥发物的活性组分,基于筛选鉴定出的Mudgo与TN1水稻挥发物中的差异活性化合物,采用Y型嗅觉仪对其进行功能验证。本研究在两水稻品种的挥发物中共筛选鉴定到52种化合物,其中Mudgo和TN1分别鉴定到27种,仅在Mudgo挥发物中存在的化合物有10种,仅在TN1挥发物中存在的化合物有15种。基于Mudgo和TN1水稻挥发物的差异活性组分鉴定结果,筛选出11种活性化合物进行功能验证。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2μL/mL)的芳樟醇、高浓度(200μL/mL)的β-倍半水芹烯和水杨酸甲酯这3种化合物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可发展用于褐飞虱防治的驱避剂;D-柠檬烯、β-石竹烯和高浓度的2-庚酮、2-乙基苯胺和姥鲛烷这5种化合物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可发展用于褐飞虱防治的引诱剂。该研究可为褐飞虱的绿色防控和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 王兴云张新强李菁黄小玲张元臣张坤朋王景顺
- 关键词:褐飞虱水稻挥发物
- 虫害诱导抗性水稻挥发物增强邻近感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直接和间接抗性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抗性水稻品种(IR64, ASD7和IR56)挥发物对感性品种TN1抗虫性的影响,为褐飞虱的绿色生态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以水稻-褐飞虱-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为研究对象,利用未被为害和经褐飞虱雌成虫为害(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水稻(IR64, ASD7, IR56和TN1)挥发物处理TN1植株,测定TN1植株上褐飞虱单雌产卵量和单雌蜜露分泌量、若虫存活率和卵孵化率;分别利用H型嗅觉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褐飞虱雌成虫和稻虱缨小蜂对上述不同处理TN1植株的选择性。【结果】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抗性水稻挥发物处理TN1植株后均可降低褐飞虱单雌产卵量,而未被为害的抗性水稻挥发物处理后不影响褐飞虱单雌产卵量。健康TN1植株经褐飞虱为害诱导的IR64挥发物处理后可降低单雌蜜露分泌量,但对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无影响;同时还降低对褐飞虱的引诱作用,而增强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且健康TN1植株经褐飞虱为害IR64和TN1诱导的挥发物处理后,其挥发物组分中仅2-庚酮的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结论】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抗性水稻挥发物处理TN1植株后可降低褐飞虱雌成虫产卵量和蜜露分泌量,降低对褐飞虱雌成虫的引诱作用却增加对其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抗性水稻IR64挥发物引起TN1植株中2-庚酮相对含量增加,可能是改变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行为的重要原因。
- 李承哲陆金城潘信达肖玉捷邓建宇周国鑫娄永根
- 关键词:褐飞虱稻虱缨小蜂植物挥发物
- 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玉米和水稻挥发物组分被引量:5
- 2022年
-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严重为害玉米但极少为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玉米和水稻挥发物组分。笼罩试验表明,草地贪夜蛾偏好在玉米上产卵,触角切除后在玉米上的产卵量下降。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玉米和水稻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确定挥发物中活性组分,发现玉米和水稻挥发物中分别有12种和10种能引起草地贪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分属于绿叶气味、萜类物质、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其中,8种组分为玉米和水稻共有,4种玉米特有,2种水稻特有。采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浓度挥发物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发现EAG反应随浓度(0.1~100μg/μL)增大而增强,但对某些组分的EAG反应在一定浓度后趋于稳定。癸醛、壬醛、反-2-己烯醛、反-2-己烯醇能引起草地贪夜蛾强烈的EAG反应。综上所述,玉米和水稻挥发物中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组分存在差异,这为进一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和水稻的产卵选择行为奠定基础。
- 陈萍刘丹丹修小鉴于晶侯茂林
- 关键词:植物挥发物触角触角电位GC-EAD
- 稻飞虱诱导下水稻挥发物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明确稻飞虱诱导下不同抗性水稻材料挥发物的变化,为新型化学防虫剂研发及水稻抗稻飞虱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高抗稻飞虱水稻材料YD1665和高感材料TN1进行稻飞虱取食胁迫,接虫后12 h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褐飞虱取食前后抗感水稻材料的挥发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YD1665和TN1未接虫材料分别记为Y0和T0,接虫12 h后材料分别记为Y12和T12。【结果】水稻组成型挥发物鉴定结果表明,2-己烯醛、叶醇和β-紫罗兰酮等挥发物在Y0和T0中的含量均较高;挥发物主要组成成分在2种材料中存在明显差异,2-戊酮和2,2,4,6,6-五甲基庚烷仅在Y0中检测到,2-乙基呋喃和十六醛仅在T0中检测到。水稻诱导型挥发物鉴定结果表明,Y12以2-戊酮为代表的酮类物质为主,T12以2-己烯醛为代表的醛类物质为主;2-戊酮和2,2,4,6,6-五甲基庚烷等主要挥发物仅在Y12中检测到,2-乙基呋喃、十五醛、(E,E)-2,4-己二烯醛和(E,E)-2,4-庚二烯醛等主要挥发物仅在T12中检测到;2-己烯醛、β-紫罗兰酮为Y12和T12的主要共有挥发物成分。稻飞虱诱导前后水稻挥发物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稻飞虱诱导后2种材料的挥发物种类总数均有所增加;Y12的烷类、酮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变化最明显,但T12的挥发物种类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2-戊酮、水杨酯甲酯、正己醇、十七烷、叶醇、(E)-2-己烯-1-醇和2,6-二甲基-环己醇等物质在Y12中变化幅度较大,十五醛、BETA-环柠檬醛、十六醛、(E)-2-己烯-1-醇、叶醇、β-紫罗兰酮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等物质在T12中变化幅度较大。【结论】稻飞虱诱导后,水稻体内的水杨酯甲酯、肉豆蔻酸异丙酯、2-戊酮、β-紫罗兰酮、十五醛、十六醛、(E)-2-己烯-1-醇、叶醇、正己醇和2,6-二甲基-环己醇等物质的变化幅度较大,推测这些挥发物与水稻抗�
- 陈灿张晓丽刘百龙秦学毅郭辉冯锐
- 关键词:水稻稻飞虱挥发物抗性
- 稻虱缨小蜂响应水稻挥发物的性二型性特征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比较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雌雄蜂对水稻挥发物的电生理响应,明确寄生蜂嗅觉感受能力的性别差异,为提高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微小触角电位检测方法,测量雌雄蜂对不同类别的9种水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对具有差异反应的挥发物进行梯度浓度刺激实验。【结果】电生理测试中,雄蜂对反-2-己烯醛的反应最强,对反-石竹烯的反应最弱,反应顺序从大到小为醛、酯、醇、萜;雌蜂对顺-茉莉酮的反应最强,对芳樟醇的反应最弱。测试的9种水稻挥发物中,6种挥发物在雌雄间存在显著的响应差异。在梯度浓度测试中,雄蜂对顺-柠檬烯、芳樟醇和顺茉莉酮3种挥发物的浓度变化没有明显的电生理响应差异,而对反-石竹烯、橙花叔醇和反-2-己烯醇产生明显电生理反应;雌蜂对6种挥发物的浓度变化都产生明显的电生理响应,其中,萜烯类物质芳樟醇、反-石竹烯和橙花叔醇在测试的最低浓度(0.01 g/L)时的电生理反应最强。【结论】稻虱缨小蜂的嗅觉感受能力在雌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雌蜂对水稻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较雄蜂灵敏。挥发物浓度在范围0.01-100 g/L内,通过稻虱缨小蜂对不同浓度下EAG值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不同浓度的挥发物存在不同生态功能。
- 黄庭发马莹汤冰洁王冰洋曾柔仙周强张古忍
- 关键词:稻虱缨小蜂水稻挥发物触角电位反应
- 水稻矮缩病毒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在水稻-病毒-叶蝉互作中的作用机制
- 植物病毒可以操纵寄主植物释放挥发物以吸引或驱避介体昆虫,从而有利于病毒的流行和扩散。然而,无论是混合挥发物还是单一挥发物在调控介体昆虫寄主选择行为时所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可知。另外,植物病毒是否影响了介体昆虫相关嗅...
- 常学飞
- 关键词:黑尾叶蝉水稻矮缩病毒水稻气味结合蛋白化学感受蛋白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娄永根

- 作品数:194被引量:1,2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褐飞虱 稻虱缨小蜂 抗虫育种 作物育种
- 程家安

- 作品数:373被引量:4,222H指数:3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褐飞虱 白背飞虱 水稻 二化螟 稻水象甲
- 贺华良

- 作品数:42被引量:123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黄曲条跳甲 广州管圆线虫 荧光定量PCR 白背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 马波

- 作品数:4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褐飞虱 水稻挥发物 生物因子 稻虱缨小蜂 水稻品种
- 莫建初

- 作品数:248被引量:1,024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白蚁 黑翅土白蚁 引诱剂 蚊虫 引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