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篇“ 污染环境犯罪“的相关文章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侦查取证路径研究
2025年
当前,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侦查取证困境集中体现在专业队伍建设、整体工作思路、具体操作三个方面。立足于唯物辩证法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理念,结合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的特点,案件线索研判应基于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四个维度,以首查危废许可、快锁涉案人员、早抓核心证据的逻辑规律路径和科学算定物质流、准确认定人员流、深挖锁定资金流为思路,设计侦查取证的具体操作路径。
刘爽
关键词: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侦查取证
行刑衔接视域下污染环境犯罪的治理路径——以欧盟《环境犯罪指令》为借鉴
2025年
环境犯罪同时涉及行政、刑事责任,完善的衔接机制是充分调动环境法律体系规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由于我国相关法律之间呈非对应结构、法益保护理念还不到位、法律中缺乏具体的操作细节和明确的界定、实践中经济刑罚与环境恢复性措施适用难达预期等问题,导致我国环境领域行刑衔接不畅,影响了环境治理效果。欧盟2024年《环境犯罪指令》通过明确法益内容、量化入罪标准、优化刑种、创设刑法独立环境合理划分了行政与刑事责任,加强了环境犯罪的预防性治理。我国可以借鉴其经验,通过完善前置法推动修复性措施适用,持续推进《环境法典》编纂工作;细化刑法规定、完善刑种设置以对接前置法;依托检察一体化,强化检察机关的实质性审查功能,来优化行刑衔接机制。
王帅李婧雯
关键词:环境犯罪行刑衔接
污染环境犯罪规制问题研究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增多。为避免环境污染现象的泛滥,减少污染环境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危害,降低人民群众面临的人身、财产风险,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环境的保护力度,在环境执法领...
李靖茂
关键词:污染环境犯罪环境法益刑法规制行刑衔接
中国污染环境犯罪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2024年
加强污染环境犯罪的系统研究,可为区域环境治理及犯罪打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从地理空间视角,针对国内282个地市州2014—2020年的年际污染环境犯罪数据,综合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多种方法,对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时空分布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9年国内污染环境犯罪案发数量逐年增多且地区差异逐渐减弱、离散度增高,2020年案发数量降低,地区差异有所提高,离散度降低;(2)我国污染环境犯罪多发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整体呈现出“四中心一带”扩散型分布特点,并在这些高值区及周边地区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3)城市污染环境犯罪案发数量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二产从业人员比重和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成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部、省级环保执法部门加强对环境污染重点地区的监管与督导提供决策支持。
张贺林栾雨芃邓悦姜超贺日兴
关键词:污染环境犯罪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
污染环境犯罪刑法适用中的社会参与
2024年
面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现实,应当结合污染环境犯罪的行为模式特性,重视社会主体在刑事司法和执行环节的参与作用。我国污染环境犯罪治理虽不排斥社会主体参与其中,但是存在社会参与的主体不积极、范围不平衡、效果不明显等困境,暴露出社会参与能力欠缺、动力不足、机制疏漏等问题。在借鉴域外国家关于社会参与的动力支持、主体面向与制度设计等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应当结合我国污染环境犯罪治理需要,整合公众、个人等多元社会主体资源,弥补过分倚重国家公权力机关的传统刑法适用模式之弊,勾勒社会参与污染环境犯罪刑法适用本土路径,践行“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犯罪治理方案。
安汇玉
关键词:污染环境犯罪社会参与刑事司法刑事执行
污染环境犯罪的生成路径与多元分层治理
2024年
污染环境犯罪是在经济与社会剧烈转型期呈现的复杂问题,犯罪治理需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法益的均衡。污染环境犯罪具有深刻的经济与社会根源,多样主体实施污染环境犯罪行为的动机与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犯罪治理不能是单一的线性模式。依据犯罪主体的犯罪行为类型及生成路径,需建构包括严格管控型治理、转型引导型治理与监督合规型治理在内的分层治理模式。该模式中涵括刑事立法、刑事司法、行政执法、刑事社会政策、刑事合规制度、企业合规体系、合规环境建设、转型政策支持、市场调节等多元机制。深入探索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典型的生成路径,建构犯罪治理的多元分层治理模式,有助于生态环境犯罪的精准化治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的整合发展。
戴洁
关键词:污染环境犯罪
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侦查的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
2024年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改善态势,污染环境犯罪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然而,当下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立案启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侦查力量的建设、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性难题制约着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侦查。有鉴于此,应积极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加强环境领域的行刑衔接,强化专业侦查力量建设,补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力量,推动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以提升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侦查能力。
朱浩然邓雁玲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污染环境犯罪侦查
《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证据指引》的理解与适用
2024年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证据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为便于准确理解和适用,现就《指引》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等说明如下。一、《指引》的制定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
劳娃谢文文
关键词:污染环境犯罪生态环境最高人民检察院
污染环境犯罪中集体法益的限制性适用
2024年
在当前工业化不断加快与科技迅猛突破背景下,众多难以预测的环境风险不断累积,秩序与安全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审视。因此,在传统的个人法益保护视角下,污染环境罪已经无法对其本身所承载的保护任务做出有效回应。而集体法益视角下对群体利益以及社会发展资源安全的保护导向,已然在立法实践中展现出来。对该集体法益保护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对个人自由侵犯的风险,且集体法益本身的抽象性也伴随着工具性扩张的潜能。因此通过对个人利益锚点的固定以及认定标准的客观化,可以适度削减未来集体法益在适用上的扩张趋势。
赵子童
关键词:个人法益刑法保护
污染环境犯罪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4年
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面临资源供应紧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的严峻环境中,必须加强以法律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案件中所涉及问题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来揭示污染事实、评估损害程度以及确定责任归属,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分类不是基于案件的性质或罪名,而是基于技术领域的不同。探索解决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中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问题的途径和方案时需要以环境损害事实为依据,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才能进一步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更好地服务于诉讼活动。
赵文成
关键词: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相关作者

向孟毅
作品数:5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污染环境犯罪 犯罪立法 环境文化 犯罪结果 法益保护
侯艳芳
作品数:67被引量:393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商业贿赂 环境资源犯罪 环境刑法 环境犯罪 环境法益
张继钢
作品数:37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系
研究主题:刑事责任 刑法 环境犯罪 高职 刑事
杨安
作品数:21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污染环境 犯罪案件 污染环境犯罪 主诉检察官制度 司法实务
杨继文
作品数:36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司法改革 因果关系 环境治理 司法 追诉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