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1篇“ 沉积动力学“的相关文章
- 一种基于弛豫时间分布的锂沉积动力学的解耦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弛豫时间分布的锂沉积动力学的解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固体元素箔作为负极,锂片作为正极,LiPF<Sub>6</Sub>作为电解液,组成一个半电池;S2、对半电池进行原位阻抗测试;S3、对...
- 廖家轩王思哲谢擎宇
- 深水水道沉积动力学发展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深水水道是沉积物“源-渠-汇”系统中的重要单元,其通过浊流将数十亿吨陆源碎屑物质输送到深水环境,已成为沉积动力学机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方法】通过回顾国内外深水水道沉积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对深水水道内流体性质、沉积充填特征和动力学机制等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和结论】(1)在明确浊流在不同研究领域特有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通过Re、Fr和Ri的介绍阐明了浊流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而分析了重力流流体形态、速度、密度和湍流结构。(2)水道内沉积颗粒开始运动需克服临界剪切力,其与颗粒直径、流体深度、颗粒密度或形状、泥沙表面粗糙度、颗粒粒度非均质性和沉积物黏性等相关;流体动力学机制对水道弯曲度、天然堤形成过程、沉积物分布和充填特征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直接观测、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是水道沉积动力学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阐明了每种方法在揭示水道内流体结构方面的贡献。(4)讨论了未来深水水道沉积动力学机制研究的热点领域。
- 田冬梅姜涛
- 关键词:沉积动力学油气勘探
- 虚拟现实在海洋沉积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成熟,虚拟现实以其所具有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等特点,在高校教育中越来越表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海洋沉积动力学相关课程特点,讨论了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虚拟现实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也要关注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认知和健康的影响。
- 唐杰平李高聪李灿苹
- 关键词:虚拟现实沉积动力学课程教学
- 超临界机组跨临界区域Fe系沉积动力学过程研究
- 2024年
- 为得到超临界机组锅炉受热面中Fe系颗粒在跨临界区域的沉积分布动力学过程,建立了水平圆管的二维模型,通过改变入口温度、入口流速、壁面加热功率、颗粒受力和颗粒粒径来进行颗粒沉积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粒径是影响颗粒沉积动力学过程的主要因素,对于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对颗粒沉积起抑制作用的力由大到小依次是Saffman升力、热泳力、布朗力,但当颗粒粒径小于1.0μm时,对颗粒沉积起抑制作用的力由大到小依次是热泳力、Saffman升力、布朗力;当颗粒粒径为2.0μm时,其在跨临界区域沉积效果最好,且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颗粒的沉积质量浓度峰值逐渐减小,沉积位置向管道出口处移动;随着壁面加热功率的提高,8.0μm颗粒的沉积总量变化不大。
- 肖卓楠卞博杨杰李科
- 基于耦合沉积动力学模拟与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的河口湾储层三维建模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提高潮控河口湾储层中少井区三维建模精度,以南美Oriente盆地J油田M1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动力学模拟与多点统计学建模方法,设定地形坡折高度、潮汐幅度,河口流速、沉积物粒径等参数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沉积模型.结合M1层储层特征将沉积模拟结果转换为三维训练模板,联合井上测井数据,使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构建沉积动力学模拟约束下的潮控河口湾储层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在沉积动力学建立的三维训练模板约束下,模型中取心井结果与岩心拟合程度高,验证井与井上测井数据相对误差为7.6%,高于序贯高斯模拟方法模拟的精度.在潮控河口湾储层中,通过沉积动力学建立三维训练模板约束储层模型,能够在少井区有效提高模型精度,并得到了验证井交叉验证的结果,这将为潮控河口湾含油储层的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 唐佳凡唐明明卢双舫刘雪萍张克鑫何涛华韩迪
- 关键词: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建模石油地质
- 海洋沉积动力学原理
- 笔者多年来在南京大学讲授“海洋沉积动力学”课程,在授课讲义的基础上写成本书。本书以注重可读性、偏口语化的风格来叙述海洋沉积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以期为具有一定数理基础的读者提供轻松入门的途径。同时,融入前沿和发展方向,希望借...
- 于谦作
-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静电场与流场作用下细颗粒团聚迁移与沉积动力学 英文版
- 本书以静电场、流场等复杂多场作用下细颗粒团聚、迁移与沉积行为为研究对象,发展了粘附性微米颗粒接触相互作用及静电相互作用的快速算法(FastDEM),并将该算法与直接数值模拟结合,揭示了微米颗粒在湍流场内的碰撞与团聚机理,...
- 陈晟作
- 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露头为例被引量:7
- 2023年
-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细粒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衣食村、瑶曲等典型野外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踏勘和测量的基础上,分析其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探讨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并建立了细粒沉积中不同岩相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铜川地区延长组中下部野外露头主要发育叠覆冲刷正粒序粉砂—细砂岩相、块状层理粉砂—细砂岩相、软沉积变形砂泥混杂岩相、块状泥岩相、水平纹层泥页岩相、凝灰岩相共6种岩相类型。铜川地区长7油层组发育背景泥质沉积、凝灰岩与重力流沉积的垂向组合、滑动滑塌与背景泥岩互层叠置、重力流沉积砂岩、泥岩垂向叠置。衣食村剖面下部长73亚油层组以块状层理碎屑流沉积和滑塌沉积为主;长72亚油层组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岩性从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过渡到水平纹层泥岩再到页理极其发育的黑色页岩;瑶曲剖面长71亚油层组发育丰富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如液化砂岩脉、块状砂岩内具有泥质条带以及火焰状构造等。研究区延长组长73亚油层组沉积期,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垮塌再搬运形成的相对厚层滑动滑塌沉积;长72亚油层组沉积期以深水页岩沉积为主,夹杂火山灰和少量的低密度浊流薄层粉砂岩沉积;至长71亚油层组沉积期,部分三角洲垮塌再搬运形成砂质碎屑流沉积和低密度浊流沉积;整体指示了长7油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先升高后降低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细粒沉积物的搬运方式与沉积模式,该研究对于明确细粒沉积物的搬运机制与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黄军平杨田张艳李相博董岐石杨占龙Guilherme Bozetti郑泽宇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深水坳陷湖盆泥页岩的沉积动力学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
-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深湖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普通薄片、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Qemscan全矿物分析、有机地球化学等实验分析技术,对深水坳陷湖盆泥页岩沉积动力学机制进行研究,...
- 余威田景春刘宝珺王峰杨田
- 关键词:泥页岩
- 基于沉积动力学数值模拟和水槽实验的河流-潮汐耦合控制下河口湾砂体演化过程研究
- 潮控河口湾沉积广泛发育于海侵体系域中,是一类重要油气储层。由于潮控河口湾沉积过程中受到河流和汐流的双重作用,使得坝体和河道变化频繁,导致储层岩性复杂并呈现出了多尺度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的内部结构,以致业界对潮控河口湾砂体的切...
- 洪瑞峰唐明明彭晨阳刘雪萍
- 关键词:沉积动力学
相关作者
- 高抒

- 作品数:279被引量:2,598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沉积物输运 海岸 沉积物 潮汐汊道 数值模拟
- 汪亚平

- 作品数:141被引量:1,298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悬沙浓度 长江口 悬沙 沉积速率 再悬浮
- 黄剑锋

- 作品数:2,630被引量:1,168H指数:14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SUB 钠离子电池 硫代乙酰胺 碳 电催化剂
- 杨世伦

- 作品数:143被引量:1,652H指数:2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长江口 长江 悬沙浓度 潮间带 冲淤变化
- 姜在兴

- 作品数:567被引量:4,932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沙四上亚段 滩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