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5篇“ 油气保存“的相关文章
- 川东高陡复杂构造带上二叠统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 2024年
- 川东地区构造高陡,形成机制复杂,油气勘探难度大,为了揭示复杂构造背景下上二叠统长兴组油气保存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川东高陡区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平面、剖面构造解释、相关井地层水矿化度分析、地层剥蚀程度分析、区域盖层发育分析,并结合相带展布特征及相关井油气测试情况,建立川东高陡复杂构造带油气保存条件评判体系,在此体系下对该区油气保存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高陡构造区油气保存主要受构造制约,断裂及由断裂引起的流体响应特征是影响保存条件的主要因素;(2)川东高陡区虽遭受多期构造作用,但盖层大部分仍保存较完整,礁滩体储层大面积展布,区域内构造圈闭发育,具有极大勘探潜力;(3)部分高陡背斜核部因剥蚀较严重、断裂发育密集而成为油气保存条件一般区,而各构造带之间的宽缓向斜区保存条件良好,在其他成藏要素匹配的情况下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 范洪缘连承波袁倩徐姁范存辉庹聪刘竞
- 关键词:高陡构造早二叠世
- 鄂西渝东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保存的制约
- 2024年
- 油气成藏跟构造息息相关,研究构造及油气保存条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样式的差异分布,划分了构造单元,描述了断裂、构造类型及演化,分析了构造对保存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鄂西渝东中扬子地块南部构造带西部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盆-山耦合构造作用,构造变形强度大,发育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断层。提出了该复杂构造区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的方法。评价认为齐岳山断层以西保存条件好于东侧,以万县复向斜的保存条件最好,其次为石柱复向斜。湘鄂西褶皱带以利川构造带保存条件最好,其次为恩施构造带,南北镇-桑植石门构造带最差。该研究成果在红星地区、宜恩地区页岩气、致密气、岩溶体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易积正包汉勇李以严张道洪秦军谢洪光
- 关键词:构造样式中-新生代鄂西渝东
- 准噶尔盆地齐古背斜深浅层泥岩裂缝发育差异性及其制约下油气保存条件被引量:1
- 2024年
- 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复杂构造作用下盖层封闭能力的差异阻碍油气勘探进程。目的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地表油气泄露严重且勘探不足的问题,方法以齐古背斜深浅泥岩盖层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地层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反演与实测数据,构建研究区力学参数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齐古背斜古、今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并将获取的应力场数据与裂缝参数理论相结合,分析盖层的裂缝形成时期,计算现今应力场对盖层裂缝的改造结果。结果结果表明:齐古背斜古、今应力分布受控于埋深、构造位置、断裂走向和断裂汇聚位置;现今应力场下,齐古背斜浅部盖层不易破裂,只对古构造应力场形成的裂缝起改造作用;深浅盖层裂缝发育程度差异大,背斜高点裂缝发育可能是造成浅部油气泄漏的主要原因;裂缝带在断层附近更发育,断层带附近裂缝渗透率远大于正常地层的,可能为深部油气向浅层运移甚至散失提供通道;深部盖层相对稳定,盖层条件不是制约准南下组合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深部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参考。
- 吴伟周永冯阵东鲁雪松卓勤功刘惟庆王光绪
- 关键词:盖层评价侏罗系
- 川东北大巴山地区油气保存条件综合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大巴山前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的保存条件复杂。通过对川东北大巴山地区构造形态和断裂特征、地层出露情况及盖层发育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已有地层水矿化度数据和油气显示情况为约束,综合分析大巴山地区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大巴山地区保存条件整体较差,由于北大巴山地区构造带断裂破碎作用强烈,断裂分布密集,大气水下渗作用强烈,水型以NaHCO_(3),Na_(2)SO_(4)型为主,出露地层以震旦系—志留系为主,油气藏保存条件受到严重影响,为油气保存不利区域;(2)但因受到不同断裂带的强烈破碎作用和抬升剥蚀作用,大巴山地区油气保存条件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分段性,往盆地内方向过渡区域构造变形强度逐渐减弱,断裂数量减少,水型以MgCl_(2),Na_(2)SO_(4)型为主,出露地层以泥盆系—二叠系为主,油气保存条件整体逐渐变好;(3)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铁溪—巫溪隐伏断裂盆地方向受到中下三叠统的膏盐岩和侏罗系泥质岩盖层的封盖作用,大气水下渗被阻挡,出露地层多为三叠系以上地层,断裂分布较少,水型以CaCl_(2)为主,为油气保存有利区域。
- 刘竞夏茂龙梁静庞艳君刘飞龙范存辉
- 关键词:油气保存条件地层水矿化度
-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思茅坳陷油气保存条件被引量:1
- 2022年
- 野外露头和A井钻探表明,思茅坳陷二叠系烃源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层较发育,保存条件是本区油气成藏的关键。通过盖层、构造、岩浆、地下水、地表油气显示等分析,本区发育侏罗系-白垩系、龙潭组两套区域性泥岩盖层,盖层条件好,膏岩局部分布,但构造活动强烈,发育通天断裂,地表水下渗深度大,火山活动强烈、局部发现热变质现象,地表油气显示丰富,综合分析认为思茅坳陷保存条件较差,局部保存条件较好的区域为下步勘探工作重点。
- 陈超郑海韦宝东黄开创
- 关键词:盖层
- 川西北部中二叠统油气保存条件综合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对龙门山北段构造带断裂发育情况、断裂对地表盖层的破坏程度进行了分析,结合已有的过井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及地层水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了川西北中二叠统油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西北部油气藏的保存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龙门山构造带内断裂活动对盖层的破坏程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圈闭条件、地层水化学条件的变化。其中,隐伏构造带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龙门山前山带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切穿层位多,油气储集空间遭到破坏,油气保存条件差;靠近盆内的山前带断裂隐伏于地下,构造作用强度低,地层封闭性好,油气保存条件好。
- 曾雨露范存辉夏茂龙郭鸿喜刘竞梁静欧祎泓
- 关键词:四川盆地龙门山构造带隐伏断裂油气保存条件
- 川西南复杂构造区震旦系-寒武系油气保存条件被引量:5
- 2022年
- 通过对川西南地区构造形态、断裂特征、地层出露情况及盖层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油气显示、压力系数、地层水矿化度及水型等生产动态,开展油气保存条件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建立川西南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评价体系,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川西南震旦系-寒武系油气保存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分布在盆缘-盆外的构造变形强烈区或深大断裂发育区,且大面积出露下古生界地层,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盆内受构造运动作用影响小,且断裂发育程度低、断距小、切穿层位较少、油气保存条件好,有利于油气成藏富集。
- 曹虎威祝海华刘竞梁静舒晓燕范存辉
- 油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公开了一种油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针对地震数据开展反褶积广义S变换时频分析,获得地震信号的反褶积广义S变换振幅谱;计算地震品质因子Q;以已钻井结果为基础,确定储层段压力系数与地震品质因...
- 胡东风李世凯蒲勇魏祥峰张新缪志伟苏建龙肖伟
- 中国海相层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保存系统评价
- 本书立足于海相油气藏勘探建立了油气保存评价定量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三大盆地海相层系油气保存条件。
- 何治亮
- 旅大27-2油田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与油气保存的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旅大27-2油田馆陶组和东营组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以CaCl_(2)水型为主。根据地层水化学分特征,分析主导阴阳离子成因,计算出化学参数,分析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研究表明:富含Cl^(-)、Na^(+)的地层水成因主要与地下岩盐的溶解有关,水-岩的相互作用主要为斜长石的钠长石化,从而导致地层水中Ca^(2+)的富集。脱硫酸作用使油田SO_(4)^(2-)离子含量很低,随着井深的增加,各项离子化学参数纵向上比较稳定,均反映该区域地层水处于较停滞的还原状态,地层水封闭好,水-岩作用强,油藏没有受到外界破坏且整体显示封闭条件较好。
- 郝叶红付云张铜耀来建宾尹洪超朱成华
- 关键词:地层水化学特征油气保存矿化度
相关作者
- 楼章华

- 作品数:162被引量:1,719H指数:2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油气保存 松辽盆地 地下水动力场 油气保存条件 塔河油田
- 金爱民

- 作品数:76被引量:8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地下水动力场 油气保存 松辽盆地 油气保存条件 油气运聚
- 朱蓉

- 作品数:54被引量:622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地下水动力场 油气保存 塔河油田 松辽盆地 上古生界
- 李梅

- 作品数:39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油气保存 油气保存条件 油气运聚 桂中坳陷 测序
- 郭彤楼

- 作品数:210被引量:4,200H指数:4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页岩气 长兴组 页岩 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