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5篇“ 法治进路“的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复活”逝者:伦理风险及其法治进路
- 2025年
- 从公众人物的人工智能“复活”到普通民众以人工智能技术“复活”已故亲友,彰显着这一技术正在不断成熟、逐渐普及。从人工智能“复活”到数字永生,人们不断尝试用技术的发展超越生死的界限,这既是科技发展的追求,也是人们现实情感的需求。当前,人工智能在“复活”逝者领域的应用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在重塑生死观念、弥合情感创口、扩展“生命痕迹”形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人工智能“复活”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数字分身”的身份定位模糊、“两栖生存”的情感伤害、逝者的权益侵害、情感资本化等伦理风险。因此,为回应伦理呼唤,亟需加强法治建设,可以从开发设计、使用监测、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入手,确保人工智能“复活”技术的应用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 李沐芝
- 关键词:伦理风险法治化
- 基层自治赋权的法治进路与治理革新
- 2025年
- 基层自治的赋权是推进基层治理深化改革和效能提升的基本路径。作为对其赋权之论证前提,要摆脱对基层自治想象性和拟制性社会体归属,其治理属性并非与高层级治理相异质。基层自治要摒弃以往历史上出现的神理赋权和德理赋权的窠臼,迈向规范实证基础上的法理赋权,将赋权建置于正当程序和对等协商为底蕴的,系统完备、内容协调、逻辑自洽的法规范体系之上。我国当前的基层自治赋权体系存在着顶端赋权模糊、中端条层赋权以及终端赋权缺失等显著问题。要以宪法性规范赋权为先导,立足于人民需要这一中心,推进基层治理赋权及其资源保障的再下沉,采取自治赋权为基础、自下而上推进赋权的方式,构筑双层贴合、扁平直通、贯通无碍的赋权结构,削减中间层级对基层自治的层层赋权;构建权力赋予和权利赋予为内容的,双向、均衡、对等的赋权结构,使之贯穿于基层自治规则创制、规则执行、规则监督的全过程;构筑规范化的赋权治理链接,围绕法定规范、法定资质、法定程序和法定文书四要件,开展清单式、硬件式、验视式的操作性制度设计,促成基层自治赋权架构的法治化运作。
- 郝洁王建国
- 关键词:基层自治
- 大模型价值对齐的法治进路
- 2025年
- 价值对齐是大模型伦理风险防控的核心手段,是构建可信人工智能的关键。大模型价值对齐的运行机理展现了人机协同的技术治理逻辑。人工智能治理的制度规范蕴含了价值对齐的要求。然而,价值对齐的标准模糊对商业自由、言论自由造成冲击,价值对齐的义务责任不明引起开发者与提供者的权责失衡,大模型自主性与可控性、可解释性的法律要求之间又存在一定张力。针对上述困境,大模型价值对齐的理念应从绝对安全转向合理成本的模型安全,从单一维度规制转向共建共享的合作治理。在此基础上,大模型价值对齐应以体系融贯为原则,构建目标限缩与标准解释机制;以分类分级为基础,设计伦理风险评估、审计与应对机制;同时,以责任豁免与公共数据供给机制,形成对价值对齐的激励。
- 韩旭至
- 关键词:科技伦理
- 数字赋能淄博陶瓷品牌发展的法治进路
- 2025年
-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赋能淄博陶瓷产业转型不仅能够实现降本增效,也能带动淄博陶瓷品牌宣传。然而,在数字赋能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淄博陶瓷企业面临先进的数字技术与法律政策滞后的冲突,以及如何降低企业在数字赋能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等问题。为了应对数字赋能过程中的风险挑战,淄博应当从地方法治与政策入手,促进淄博陶瓷企业的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增强淄博陶瓷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并以此来保障数字赋能淄博陶瓷的品牌发展。
- 宋玉婷李子煦宋喜兵
- 关键词:陶瓷品牌法治产业转型
- 海事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的法治进路
- 2025年
- 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要践行执法为民理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找准海上重要执法力量的职能定位,厚植海上监管资源和能力优势,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履职能力,并重点在坚持效率优先、优化执法模式、向构建综合监管机制和发挥服务职能等法治角度推进,不断促进海事治理能力的提升。
- 王中强
- 关键词: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内在机理与法治进路
- 2025年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在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中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协调、保障与促进功能,紧紧抓住交易机制、规制面向、培育环境三大环节,立足中国国情,以整体主义和功能主义为视角,着力打通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扫除制约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的机制障碍,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营造公开、透明、有序的生产要素配置环境,推动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就法治的协调功能而言,亟须完善生产要素交易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就法治的保障功能而言,要充分重视政府对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规制作用,对市场竞争与要素价格进行有效规制;就法治的促进功能而言,要着力优化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社会环境,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创新提供长远动力。
- 冯果吕佳欣
-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本土应用的制度逻辑与法治进路
- 2025年
-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提供了一种新融资途径,并催生了一个具有流动性的新市场,但同时伴随有较高风险。全面注册制改革后,国内企业仍然面临制度型发展困局,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是破局关键。在微观层面,SPAC可以作为制度型开放的着力点,在宏观层面,它亦可以作为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现阶段我国引入SPAC的制度条件尚不成熟,因此,近期应当鼓励和推动企业赴港SPAC上市。待到条件成熟,也应当通过试点规则引入SPAC,建立“SPAC监管沙盒”对其展开适应性监管。
- 苏阳烨
- 数字治理的法治进路
- 2024年
- 一、引信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各个国家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推动全球政治和社会迈向“新治理”变革,甚至重塑国际秩序。通过大数据推动国家治理,不仅被管理者青睐,而且被学者们看重。不过,总体来看,既有的学术研究关注数字治理特定领域技术问题的成果较多,系统化关注数字治理法治化问题的成果较少,比较研究也不充分。数字治理法治化发展问题的讨论之所以是必要和重要的,是因为数字治理呈现出了与传统治理不完全相同的特点和趋势。
- 杨建军
- 关键词:法治进路大数据学术研究
-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法治进路
- 2024年
- 党的二十大统合考量新的“世情”“国情”“粮情”,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仅确立了新发展阶段保障粮食安全的方向,也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乃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法治。2023年6月26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已经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基于法治逻辑向度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彰显及阐释,呕待系统研究。
- 李蕊
- 关键词:粮食安全保障保障粮食安全法治进路治国理政夯实
-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制度困境与法治进路
- 2024年
-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改后,地方发债行为被赋予了合法性。然而既有的地方债务未得到妥善处理,新的隐性债务仍在形成,甚至积聚成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对此,应当深入分析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制度,包括地方发债制度、地方隐性债务监督制度和地方隐性债务危机处置制度,梳理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法治进路。分层次防控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发挥人大在治理地方隐性债务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我国地方财政重整制度,是将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纳入法治轨道的关键举措。
- 江博成
- 关键词:债务风险法治进路
相关作者
- 陈兵

- 作品数:283被引量:2,130H指数:27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治 数字经济 规制 平台经济 反垄断法
- 李蕊

- 作品数:122被引量:72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 研究主题:粮食安全 公共利益 进路 债券 法治保障
- 陈婉玲

- 作品数:59被引量:47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法 义工组织 经济结构调整 PPP 源流
- 沈永胜

- 作品数:8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法治进路 法治建设 法治 和谐社会 民族地区
- 郭春镇

- 作品数:69被引量:1,171H指数:18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个人信息 法律 法治 人性尊严 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