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0篇“ 洋为中用“的相关文章
- 从“洋为中用”到“声乐艺术中国化”--浅析中国声乐学派建设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国声乐发展经历了从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技术来演唱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洋为中用”“新声乐艺术”“民族声乐”等探索尝试,到如今全面发展“声乐艺术中国化”,体现了中国声乐界对科学发声方法理念的追求和对中国传统声乐文化的认同。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声乐”的内涵愈发丰富和全面,在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上,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声乐艺术,还朝着彰显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方向大步前进。未来中国声乐的发展应当努力追求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这需要通过建构完备的声乐人才培养体系和理论体系、鼓励中国声乐作品创作、扩大审美受众等举措来强化中国声乐学派的建设。
- 权辉王喆邓子健
- 关键词:中国声乐美声唱法民族声乐
- 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论当代中国长笛作品《笛韵》的艺术特色
- 邵蕾
- 是“洋为中用”还是“中为洋用”?——从《新编电子琴系列教程》引发的思考说起
- 2024年
- 杜佳骏
- 中国的家族宪章:古已有之还是洋为中用?
- 2023年
- 古今中外,从连续发达十七代人的苏州贝氏,到富过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从法国爱马仕、穆里耶兹再到中国香港李锦记,凡是传承至三代以上的家族,无不制定有详细成文的家族宪章指导其内部决策和行为,从而团结家族,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形成对一个顶级家族的看法,就是从了解其家族传承理念那一刻开始的。
- 吴林璞
- 关键词:洋为中用李锦记家族宪章
- 吕剧中的“洋为中用”
- 2023年
- 大提琴属低音乐器,它的音域宽广,音色浑厚,在乐队里与贝司共同担任低音声部。可见,大提琴在乐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吕剧演出中,大提琴除完成正常的伴奏任务外,如衬托唱腔、辅助唱腔表演、为坠琴等乐器配和声、加花打点外,有时,它也经常与司鼓等节奏类乐器配合,起到一个统领乐队的作用,控制着整个乐队的节奏变化和旋律发展动向。在伴奏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其自身宽广音域来弥补某些弦乐器音域和音响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弹奏各种大小过门、利用各种伴奏技法形成与其它乐器、唱腔的完美结合,使之更好地为乐队、演员服务。本文首先介绍吕剧和大提琴的发展历程,进而探究大提琴在吕剧中的优势以及对演奏者的启示,探讨大提琴在山东吕剧伴奏中的应用与融合。
- 宁静
- 关键词:戏曲吕剧大提琴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哲学发展继承分析
- 由于背景、起源、过程、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差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从文化本质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间也存在相同的内涵。据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间的关系为入手点,阐述...
- 王梦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典哲学
-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论中国早期有声电影发展及其民族性体现
- 2023年
-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20世纪20年代声音加入后出现了巨大变革,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因声音技术的革新与进步而提升至崭新高度,但由“无声”到“有声”这一新技术的引入与观念的变革总会引发一些争议与讨论。本文将从电影声音的角度,首先介绍电影声音艺术本土化的过程与其间各类理论;其次探讨有声电影的本质、艺术创作观念与声音技术的发展演变;最后通过分析声音元素在中国早期有声电影中的应用及效果,体现本土文化视野下电影声音的作用与价值。通过此次分析,从声音这个特别角度论述中国早期有声电影的民族性体现。
- 黄佳琦
- 关键词:中国早期电影电影声音
- 洋为中用,共创美好——英美文学作品对新时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陶养
- 2023年
-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中包含大量描写丰富、立意深刻的文学作品。该文探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元素,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情感之美、语言之美、哲理之美、人生之美等,指出其中传达的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理解与同情等积极向上的情感。这些情感逾越时空、启迪思想、激荡心灵,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审美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养作用。
- 张莉雯成敏
-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
- 外国史研究须思路清晰史料详实洋为中用——吴恩远先生访谈录
- 2022年
- 吴恩远先生,1948年出生于重庆北碚。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史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历史系、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学习。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单位工作。2004-200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2008年任世界历史所所长,200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 匡列辉
- 关键词:学士学位博士学位历史系国史研究
- 毛泽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被引量:6
- 2020年
- 毛泽东从来不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虽然强调应当厚今薄古、要有民族自信,但却特别注意对中华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的批判和吸收,坚决反对盲目复古、排外主义、"全盘西化"等论调,并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之成为新中国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 朱继东
- 关键词:文化建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毛泽东
相关作者
- 韩妮旎

-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洋为中用 演奏技术 钢琴改编曲 古为今用 古曲
- 蔡辉

- 作品数:763被引量:3,209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心肌纤维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压力负荷增加 姜黄素
- 朱志海

-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洋为中用 SPSS 人口预测 人口普查 非线性回归模型
- 王艳君

- 作品数:270被引量:1,666H指数:21
-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针刺 针法 针灸 针刺疗法 脑梗死
- 汪训昌

- 作品数:97被引量:44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地源热泵系统 《蒙特利尔议定书》 制冷剂 浅层地热能 蒙特利尔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