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0篇“ 洞穴沉积“的相关文章
- 喀斯特洞穴沉积物中可培养固碳和固氮细菌多样性分析
- 2024年
- 微生物固碳和固氮作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洞穴黑暗和寡营养极端环境中蕴藏丰富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固碳细菌和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利用9种分离培养基,分离筛选喀斯特洞穴沉积物固碳细菌和固氮细菌,并基于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共分离获得230株固碳细菌,隶属于3门、16属和64种,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固碳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6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1.5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8.共分离获得425株固氮细菌,分别属于3门、14属和68种,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固氮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3,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1.0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1.此外,无碳培养基CFMD和无氮培养基NFb分离获得的菌株多样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荔波喀斯特洞穴沉积物中存在丰富的固碳和固氮细菌类群,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固碳和固氮微生物在喀斯特洞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农业应用提供了菌种资源.
- 冉光娟吴庆珊方正安妮陈秀李诗霞任篓翁庆北
- 关键词:固氮细菌多样性
- 荔波喀斯特洞穴沉积物中可培养固碳固氮细菌多样性分析及新种鉴定
- 喀斯特洞穴是可溶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其内部由于地理位置相对隔离,具有黑暗、潮湿、寡营养等特点,被认为是陆地上的极端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是洞穴演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固碳和固氮微生物在响应洞...
- 冉光娟
- 关键词:固氮细菌多样性
- 基于实验分析的乳房状石钟乳成因机理初步研究--以湖北阳新地心大峡谷洞穴沉积形态为例
- 2021年
- 目前,关于乳房状石钟乳成因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科学猜想”阶段。通过对湖北阳新“地心大峡谷”洞穴内采集的一对孪生乳房状石钟乳样品进行矿物构成、晶体形态以及年代学分析,获得如下新认识:①乳房状石钟乳由致密—疏松互层递序生长的方解石构成。②致密层方解石呈菱面体晶型,无色透明,垂直向下生长,没有横向扩张;疏松层方解石呈细小颗粒状,乳白色不透明,呈“皮壳”状聚集,有一定程度的横向扩张,是乳房状石钟乳基部和主干部位膨胀的主要原因。③致密层和疏松层之间并不是连续生长的,存在显著的沉积间断。疏松层的232Th含量普遍比致密层高1~2个数量级,说明疏松层中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显著高于致密层。结合以上实验结果,以及洞内“皮壳”状沉积物可以在洞壁、洞顶分布的特征,推测:①“皮壳”沉积的溶液是从围岩或相关沉积物(石钟乳)基底以面状缓慢渗出的。②当溶液过饱和析出碳酸钙后,溶剂以水分蒸发的形式离开沉积界面。③“皮壳”沉积结构疏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下河改道,洞穴密闭度变差,洞穴空气CO_(2)浓度降低,方解石结晶速率加快,从而造成方解石晶体缺陷增多,并以微晶集合体堆积。
- 段武辉周现金潘洋徐柯健郭申祥谭明
- 黔西南喀斯特洞穴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通过采集贵州北盘江峡谷石漠化研究区内唐家大洞地下洞穴沉积物土壤和基岩样品,利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定,按照乌顿-温德氏粒级标准,利用Folk-Ward公式计算出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和峰度等土壤粒径参数,对5个基岩样品进行浸泡溶蚀试验,计算出溶蚀率(R)及溶蚀速率(R_v)。结果表明,北盘江喀斯特地表侵蚀及溶蚀较严重,洞穴向地层裂隙方向以纵向发育为主;洞穴地下河道沉积物分选性较差,土壤样品粒径以黏粒、粉砂、细砂3个粒级为主;洞穴沉积物粒径变化范围不大且分选性较差,沉积物粒径相对较细且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根据沉积物表层HJ-01与下层HJ-02至HJ-05粒径分布特征,沉积过程中可能存在降雨量大小两种情况且二者相互交替具有循环性,主要受水文环境与碳酸盐岩溶蚀程度影响。
- 张育林王恒松程星涂鑫张辉华
- 关键词:洞穴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 洞穴沉积物和沙堡——滴沙堡让学生探索影响钟乳石和石笋形成的各种因素
- 2016年
- 建造沙堡的想法唤起我们在海滩边慵懒度过夏日的画面,听着汹涌的浪涛,享受成成的海风,偶尔释放童心探索脚下大自然赐予的玩具。探索洞穴的想法会唤起幽闭恐惧症和美国土著人利用土地及其资源寻求生存之道的感受和画面。
- Trevor Hance Kevin Befus 杨沨
- 关键词:洞穴钟乳石石笋生存之道土著人
- 岩溶洞穴系统中水-气CO2分压对洞穴沉积环境的影响--以皮硝洞为例
- 为揭示白云岩岩层中所发育洞穴系统中的中的洞穴水水—气CO2分压对洞穴沉积环境的影响.从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对绥阳双河洞系中的皮硝洞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一个水文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皮硝洞洞穴水的水化学类...
- 曹明达周忠发李坡张结殷超张绍云张强
- 关键词:岩溶洞穴沉积环境二氧化碳分压
- 文献传递
- 近千年来洞穴沉积物的古气候及古环境记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更多关注,对近千年来气候环境的影响机制及对其气候的重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洞穴沉积物特有的微层结构及其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指标的记录,已成为很好的陆地自然环境的历史档案.本文探讨了近千年来温度和降水重建研究的进展,并对洞穴沉积物的主要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展的趋势.
- 迟宏张振华赵倩
- 关键词:石笋碳氧同位素
- 贺州盘龙洞洞穴特征及其洞穴沉积物
- 洞位于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望高镇,洞穴规模宏大,洞内廊道与大厅交错相间,呈“几”字形展布,属大型廊道式水平洞穴.盘龙洞地处可溶性岩层与非可溶岩地层接触带的特殊地质结构中,洞穴的发育具有特殊性。洞穴体量巨大,空间规模宏伟壮...
- 张晶黄保健翟秀敏
- 关键词:地质结构沉积物
- 基于洞穴沉积物记录的石漠化演变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重演历史时期贵州地区气候状况和石漠化演化过程。结合明清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织金洞石笋及鹅管的碳氧同位素记录进行研究。通过石笋ZJD—21和ZJD—9C的对比研究,证明不同洞穴沉积物的记录可以互相校准。古代文献资料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各地区气候现象,关于贵州省各个地区气候状况的历史记录并不完整。结果本研究从历史文献记录与织金洞石笋ZJD—21和鹅管ZJD—9C碳氧同位素的记录进行对比,证明该记录能够用来分析和探讨织金洞所在地区的历史气候状况。将1 240年至今的历史时期石漠化演化划分为孕育期、发生期、发展期、摇摆期和井喷期,探讨石漠化演化的时间序列,并加以描述,说明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主要受人为因素的控制。
- 刘子琦王宏远张乾柱
- 关键词:古环境记录石漠化碳氧同位素石笋
- 广西巴马县水晶宫洞穴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15
- 2013年
- 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据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物质成分、沉积序次及测年等资料研究表明,水晶宫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晚第三纪以来.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更新世早期,洞内沉积主要为外源水携带的硅质岩、砂岩类砾石沉积形成的钙华砾石层.早更新世中期一中更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是水晶宫洞穴主要景观的形成期,沉积物景观宏大而壮观,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100~35万年前.晚更新世早期1 2.5~9万年的末次间冰期主要为温暖气候环境,洞内仅有少量的石笋沉积,且极少保存;9万年后气候环境发生突变,更不利沉积物发育和保存;自4万年后气候环境开始表现为温暖湿润,化学沉积活跃,洞穴沉积物主要由高约50~150 cm的纯白色石笋群和钟乳石组成,为洞穴奇景的形成期,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40 ka BP和7 500a BP以及1450a BP.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洞穴沉积物景观,不仅为水晶宫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价值,同时也为广西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载体.
- 张美良朱晓燕吴夏阳和平潘谋成
- 关键词:沉积环境
相关作者
- 张美良

- 作品数:204被引量:1,535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石笋 古气候 洞穴石笋 洞穴 石笋记录
- 杨琰

- 作品数:81被引量:457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石笋 洞穴石笋 古气候 气候变化 石笋记录
- 刘静

- 作品数:103被引量:89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古地震 海原断裂 地震 青藏高原 汶川地震
- 周厚云

- 作品数:115被引量:88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川东北 石笋 地质灾害 夏季风 古气候
- 杨鸿连

-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 地质遗迹 冲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