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904篇“ 活性影响“的相关文章
药物对痕量细胞活性影响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药物对痕量细胞活性影响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该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待测药物对痕量细胞进行处理,并通过糖代谢工程向所述痕量细胞上引入生物正交基团,得到处理后细胞;分析所述处理后细胞上的所述生物正交基团的特性...
劳智奇王怀雨李伟
基于结构方程的旺业甸自然保护区土壤脲酶活性影响因子研究
2025年
土壤脲酶在全球氮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活性受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为了更加科学地指导旺业甸自然保护区森林经营与土壤氮循环管理,文中以该区三种不同林分0-10cm和10-30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养分和脲酶活性的垂直及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气候、地形、植被和土壤性质对脲酶活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土层深度和林分类型对土壤pH、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独立的显著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仅对土壤全氮含量有极显著影响。2)三种林分类型土壤脲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不同土层之间具有显著差异。0-10cm土层中天然阔叶林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针叶林,而10-30cm土层中天然针阔混交林显著高于人工针叶林。3)在0-10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仅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在10-30cm土层,与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全氮和速效钾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直接正向影响,海拔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其中全氮的直接影响最大,总效应值为0.527。有机质则通过影响全氮和速效钾而间接影响土壤脲酶活性,总效应值为0.549。该研究表明通过营造混交林或引入阔叶树种可以改善人工林土壤条件,提高土壤脲酶活性
宁一泓赵慧英王海燕崔雪董齐琪
关键词:林分类型土壤脲酶活性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蔗糖对木瓜蛋白酶活性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2025年
为研究蔗糖对木瓜蛋白酶活性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将木瓜蛋白酶经5种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mol/L)蔗糖溶液处理,测定其酶活性,并在这5种浓度下进行分子模拟、分子对接和荧光分析,分析木瓜蛋白酶的均方根误差(RMSD)、二级结构变化机理。结果显示:蔗糖能促进木瓜蛋白酶酶活性,浓度为0.25mol/L时的促进作用最强,但随着蔗糖浓度的继续增加酶相对活性下降。分子模拟结果显示蔗糖能减小RMSD的波动,使蛋白酶结构更加稳定;当浓度为0.25mol/L时,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中心结构变得更加稳定且与底物结合较为紧密,此结构能够有效地促进催化反应的进行。因此,蔗糖溶液的加入引起了木瓜蛋白酶活性中心结构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木瓜蛋白酶酶活性
韩佳钰黄业传代雯李典典胡霄管思彤
关键词:蔗糖木瓜蛋白酶酶活性分子模拟分子对接
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
2025年
[目的]揭示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林分类型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生态系统养分的关系。[方法]以贵阳市扎佐试验林场针叶、阔叶及针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并探究枯落物、腐殖质及土壤养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结果](1)阔叶林中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且脲酶活性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针叶林(p<0.05)。(2)在三种林分类型的人工林中,土壤脲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针叶林中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其中磷酸酶和蔗糖酶达到显著水平(p<0.05);阔叶林中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其中磷酸酶达到显著水平(p<0.05);针阔混交林中土壤淀粉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3)综合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土壤原土TG、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电导率、碱解氮、全氮及腐殖质全磷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显著影响因子(p<0.05),枯落物养分对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研究获得了林分类型及土壤养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基础数据,为科学评价喀斯特地区人工林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王浪武燕钟晓丽韦忠涛吴玉岑佳宝宋雪红徐艳梅闫昆
关键词: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南方典型污染稻田与旱地土壤镉砷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我国南方地区的稻田和旱地土壤普遍受到镉(Cd)和砷(As)复合污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因此,研究土壤Cd和As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环境和农业意义。本研究以紫色砂岩、砂砾岩、石灰岩、板页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18对稻田与邻近旱地土壤为对象,比较分析其有效态Cd和As、关键理化指标及优势微生物类群等差异。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Cd、As的有效性与土壤总Cd、总As显著相关(r=0.74,r=0.78;P<0.01),而旱地土壤中Cd、As的有效性则与土壤pH、总As及全磷显著相关(r=0.45,r=0.61,r=-0.55;P<0.05)。稻田与旱地土壤在门属水平上的优势微生物类群及其功能分析显示,不同母质的稻田土壤之间微生物类群相似,且与亚硝酸盐氧化、铁还原和固氮过程相关;而板页岩、石灰岩和第四纪红土的旱地土壤主要与铁还原和硫氧化过程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稻田Cd、As活性的主要影响微生物是硫氧化菌(Sulfopaludibacter)和铁还原菌(Pedosphaera);旱地土壤则主要受反硝化菌(Steroidobacter)和厌氧粘菌(Anaeromyxobacter)的影响。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土壤总As、有效态铁、有效态硫是影响优势微生物类群相对丰度及其功能的关键环境因子。综上所述,通过调控土壤的关键理化性质以及参与土壤氮、铁、硫循环过程的优势微生物相对丰度和功能,可以为降低稻田与旱地土壤中的Cd和As活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我国南方Cd和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文琦仁张泉田倩李波王建伟马天池陈海飞
关键词:旱地镉(CD)优势微生物
当归炮制法对当归补血汤抗氧化活性影响的综合评价
2025年
目的研究当归的不同炮制提取物与当归补血汤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筛选出汤剂中当归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通过HPLC法建立当归补血汤不同炮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测定不同炮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使用灰度关联法对其化学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谱效分析。将体外抗氧化结果和不同炮制提取物中总多糖、总黄酮、总皂苷和总多酚的含量进行基于熵权法的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综合评价。结果美迪紫檀素、欧当归内酯A、绿原酸、洋川芎内酯H、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对当归补血汤抗氧化作用的贡献较大;当归经过酒炙后的效果最佳。结论当归经过酒炙后,与黄芪配伍的抗氧化活性最好、有效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当归补血汤不同炮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张宏美宋国华司姗姗王雅琼樊秦孙宇靖阎教科戚欢阳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抗氧化谱效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电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小鼠皮质小胶质细胞/神经元活性影响的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小胶质细胞和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改善ALS动物模型运动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1)按随机数字法将16只h SOD1G93A小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hSOD1G93A阴性小鼠为空白组,每组8只。电针组电针干预百会、双侧天柱、天枢。10min/次,5次/周,1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采用后肢紧抱实验、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及IL-6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大脑皮质Iba-1阳性细胞率及细胞表型。(2)21只h SOD1G93A小鼠,7只同窝野生鼠。向小鼠大脑皮质M1区注射化学遗传兴奋病毒[rAAV-CaMKIIa-hM3D(Gq)-EGFP-WPRE-hGH polyA],待病毒表达21天后,随机选取3只SOD1G93A小鼠和1只h SOD1G93A阴性小鼠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表达情况,将剩余SOD1G93A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化学遗传兴奋病毒+电针组[腹腔注射氯氮平-N-氧化物(CNO)+电针],每组6只。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大脑皮质c-Fos阳性细胞率,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功能。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运动总距离缩短、神经学评分升高(P<0.01),血清IL-1β、IL-6含量、大脑皮质Iba-1、c-Fos阳性细胞率均升高(P<0.01),M1型、M2型小胶质细胞占比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旷场运动总距离延长、神经学评分降低(P<0.01,P<0.05),血清IL-1β、IL-6含量、大脑皮质Iba-1、c-Fos阳性细胞率均降低(P<0.01,P<0.05),M2型小胶质细胞占比升高(P<0.05);病毒+电针组c-Fos阳性细胞率降低、旷场运动总距离延长。结论:电针干预可以改善早期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性,降低炎症因子表达,降低M1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有关。
赵蔚佳曾佳玮刘隽阳刘珊珊李泐李杰冯卫星赵颖倩王强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电针干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大脑皮质
不同储藏方式对人参种苗活性影响研究
2025年
优良种苗是人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以2年和3年生人参种苗为研究对象,验证不同储存时间、不同存储基质、不同存储温度对不同年生人参种苗活性影响,为田间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年生人参种苗-4℃冷库储藏180天后,移栽出苗率可达94.74%,保苗率可达89.47%。地上植株长势和地下根部长势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冯志伟任广勇付龙迟陆学邢佳丽郝洪孔邓士龙杨忠亮张丹丹鞠昕苏畅杨玉莹侯玉兵
关键词:储藏方式基质活性
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抗Xa因子活性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抗Xa因子活性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的210例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抗Xa因子活性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抗凝不足组(<0.6 U/mL,n=66)、抗凝达标组(0.6~1.0 U/mL,n=133)和抗凝过度组(>1.0 U/mL,n=11)。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静脉血栓栓塞类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使用低分子肝素品种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抗Xa因子活性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静脉血栓栓塞类型、APACHEⅡ评分、使用低分子肝素品种及WBC、PLT、Hb、FIB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不足组、抗凝达标组和抗凝过度组3组患者在ATⅢ活性、血浆D-D、CCR水平及APTT、PT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Ⅲ活性和CCR是影响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抗Xa因子活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76,95%CI:1.846~4.448;OR=2.653,95%CI:1.796~4.037;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应注意检测抗Xa因子活性以指导患者个体化用药,且患者体内ATⅢ活性及CCR是影响抗Xa因子活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ATⅢ缺乏者应及时进行外源性补充以提高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活性
赵亚男倪铭方艳杜九州李君霞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肾功能不全低分子肝素影响因素
不同林苗套种模式对薄壳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影响
2025年
以5 a生薄壳山核桃为研究对象,探讨套种红桤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后对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影响,调查分析不同时期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套种红桤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后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年周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曲线,对土壤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的影响。套种红桤木分别表现为波浪形、“V”形、“V”形、波浪形曲线,套种红叶石楠均表现出“V”形曲线,套种金叶女贞分别表现为“N”形、“N”形、“V”形、“N”形曲线;套种红桤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对土壤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分别表现为“V”形、波浪形曲线、“V”形曲线,酶活性均在5月或7月最低,在9月或11月最高。综合可知,套种红桤木和金叶女贞后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冯军杜洋文柳付奎雷学志肖新意徐晴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套种模式土壤养分酶活性

相关作者

黄卓烈
作品数:136被引量:1,394H指数:22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超声波 桉树 酶活性 过氧化氢酶 光谱分析
魏科
作品数:40被引量:228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麻杏石甘汤 流感病毒 活性影响 中药材 中药
白春颖
作品数:25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省胜利医院
研究主题:川芎 氧化损伤模型 含药血清 活性影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姚晖
作品数:128被引量:508H指数:13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补阳还五汤 哈蟆油 家兔 衰老大鼠 血小板活化因子
李玲
作品数:223被引量:1,039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麻杏石甘汤 流感病毒 A型流感病毒 A型流感 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