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82篇“ 流行性腮腺炎“的相关文章
流行性腮腺炎被引量:2
2008年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的急肿胀、疼痛为特征,可累及神经、消化、泌尿、生殖等多系统脏器损害的急呼吸道传染病。
周先志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杨梦兰著
关键词:中医疗法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陈菊梅编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宁波市流行性腮腺炎突破病例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2018—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突破病例特征,为完善流腮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浙江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分别收集2018—2023年宁波市流腮病例资料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接种资料,描述分析流腮突破病例的人群分布特征和MuCV免疫史,分析末次免疫年龄和免疫间隔对流腮发病年龄的影响。结果2018—2023年宁波市报告流腮病例6643例,年均发病率为11.72/10万。流腮突破病例5142例,占77.40%;其中男3173例,占61.71%;女1969例,占38.29%。发病年龄M(QR)为6.00(4.00)岁。幼托儿童2487例,占48.37%;学生2232例,占43.41%。1剂突破病例4736例,占92.10%;2剂突破病例406例,占7.90%。2剂突破病例占流腮病例的比例从2018年的1.00%上升至2023年的25.32%。2018年12月后出生人群中,2剂突破病例发病年龄M(QR)为3.00(1.00)岁,大于1剂突破病例的1.00(2.00)岁(P<0.05)。末次免疫年龄、免疫间隔不同的流腮突破病例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018—2023年宁波市突破病例主要为男、幼托儿童和学生,2剂突破病例占流腮病例的比例上升、发病年龄推迟。
田海艳李保军陈奕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2020—2023年我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通过对2020—2023年全国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剂次含流腮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s,MuCV)的免疫策略下我国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基于2020—2023年全国流腮监测数据,对2004—2007年(未实施MuCV时期)、2008—2019年(实施1剂次MuCV时期)和2020—2023年(实施2剂次MuCV时期)三个不同时期全国流腮发病水平以及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020—2023年全国流腮年发病率为6.48~9.20/10万,年报告病例数为91303~129120例。在实施2剂次MuCV免疫策略后,我国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2004—2007年,2008—2019年相比,2020—2023年流腮的传统季节流行模式消失,全年无明显的流行高峰;流腮发病水平无明显地区差异。15岁以下的青少年依然是流腮的主要发病人群(占比85.46%),其中5~9岁儿童占比45.07%。和2004—2007年,2008—2019年相比,2020—2023年0~4岁组流腮病例构成比呈上升趋势,10~14岁组流腮病例构成比呈下降趋势,40岁以上成人病例构成比也有所增加。流腮最高发病率所在的年龄组由7岁前移至4岁。结论2剂次MuCV免疫策略有效降低了我国流腮的发病率,但仍需加强对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流腮疫情监测。
池旭靖罗淼淼朱贞毛乃颖张燕崔爱利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免疫策略
2010—2023年温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时空聚集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2010—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时空聚集,为完善流腮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0—2023年温州市流腮病例资料,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流腮的时空聚集特征。结果2010—2023年温州市报告流腮病例20455例,年均发病率为17.54/10万。男12919例,女7536例,男女比为1.71∶1。5~<1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135.29/10万。2010—2023年流腮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5),从2010年的46.82/10万下降至2023年的3.59/10万。2010—2012年发病高峰为5—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2013年开始冬季发病高峰不明显,2020年后发病无季节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2018年外,其他年份流腮发病存在空间相关(Moran's I值均>0,均P<0.05);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苍南县和瑞安市。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Ⅰ类聚集区以瓯海区南白象街道为中心,覆盖50个乡镇(街道),聚集时间为2010年4月—2013年8月;Ⅱ类聚集区以苍南县藻溪镇为中心,覆盖24个乡镇(街道),聚集时间为2010年1月—2013年6月。结论2010—2023年温州市流腮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市区、苍南县和瑞安市为聚集地区。
李玲魏晶娇潘琼娇李万仓王坚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空间自相关
河南安阳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深入探讨河南安阳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调查方法,选取2022-2023年河南安阳市常住居民60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600例同地区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数据,通过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发病时间、年龄、别分布特点,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为制定针对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60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男占57.19%,女占42.81%。发病年龄分布:0~5岁最多(54.88%),其次是6~10岁(28.93%)。男中0~5岁占比60.12%,6~10岁患者占比24.57%;女中0~5岁占比47.88%,6~10岁占比34.75%,不同别患者0~5岁、6~10岁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11~15岁、16~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2年腮腺炎273例(45.12%),各月发病数分别为1月13例、2月9例、3月17例、4月9例、5月20例、6月22例、7月8例、8月8例、9月35例、10月63例、11月45例、12月24例。2023年腮腺炎332例(54.88%),各月发病数分别为1月22例、2月15例、3月40例、4月24例、5月27例、6月29例、7月17例、8月16例、9月32例、10月38例、11月48例、12月24例。对比显示,3、4、10月病例数差异显著(P<0.05),其余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605例腮腺炎患者中,全部出现腮腺肿胀/疼痛,51.57%咀嚼时疼痛加剧,22.31%发热,15.04%头痛,7.44%嗜睡,5.45%腹痛,4.3%呕吐,2.98%并发脑膜,2.15%并发睾丸,2.48%并发听力损失。对比患病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流动人群、MMR疫苗1针、MMR疫苗2针、单价腮腺炎疫苗1针、单价腮腺炎疫苗2针及单价腮苗、MMR、MM接种剂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流动人群是影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刘艳华唐伟姚延明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
小儿青翘颗粒联合如意金黄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探究小儿青翘颗粒联合如意金黄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自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设置两组患者各41例,对照组采取小儿青翘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各项症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恢复时间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面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采取小儿青翘颗粒联合如意金黄散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利于预后,值得推广采纳。
袁文武
关键词:如意金黄散流行性腮腺炎
2017—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腮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3年昌平区流腮报告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及接种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季节指数法、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3年昌平区共报告流腮病例1 15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5/10万。4—9月季节指数>100.00%,且9月(145.03%)和5月(138.82%)为两个高点。回龙观镇报告病例数(249例)及报告发病率(16.53/10万)均居昌平区首位;延寿镇报告病例最少(1例),龙泽园街道办事处报告发病率最低(0.25/10万)。流腮病例男女别比为1.33∶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8.11/10万和7.11/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3~6岁,共435例(37.57%);以幼托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936例(80.83%);临床症状以腮腺肿大(98.36%)和疼痛(79.62%)为主。病例中有腮腺炎疫苗接种史者884例(76.34%),疫苗接种剂次越高,发生腮腺肿大的部位越少(β=-0.293),出现发热(β=-0.279)和头痛(β=-0.568)的可能越低。结论:2017—2023年昌平区流腮发病率较低,报告时间呈双峰分布,学校、托幼机构、流动人口聚集镇/街仍是流腮防控工作的重点。接种腮腺炎疫苗可降低腮腺肿大、发热和头痛发生的可能
范肖肖王涛王靓洁杨俊英许颖朱宗龙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季节性疫苗接种
2019—2022年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预测
2025年
目的探讨2019—2022年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发病趋势的预测,为下一步做好流腮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2年济南市的流腮报告病例,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济南市流腮的发病时间、空间以及人群分布特点。应用灰色预测模型(gray forecast model,GM)(1,1)预测济南市2023—2024年流腮发病趋势。结果济南市2019—2022年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1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3.8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7岁,共1134例,占发病总数的38.45%。职业以托幼机构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6.26%。济南市13个县区均有流腮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平阴县(18.08/10万)。发病高峰为9—11月,占发病总数的32.11%。GM(1,1)拟合精度很好(C=0.25,P>0.95),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30%,可用于外推,预测2023—2024年济南市流腮发病率将进一步下降。结论2019—2022年济南市流腮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以托幼机构儿童和学生为主,发病时间分布与学生在校时间相吻合,建议学校和托幼机构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儿童和学生的流腮防控工作。
谭丽许春华武丛聪赵建云徐颖李春燕王琼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发病趋势

相关作者

崔爱利
作品数:109被引量:1,75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基因特征 基因特征分析 基因型 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学监测
丁树栋
作品数:1,496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中医 验方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 失眠
张延炀
作品数:212被引量:1,773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麻疹 预防接种 疫苗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马雅婷
作品数:96被引量:679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疫苗
徐爱强
作品数:456被引量:3,965H指数:30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麻疹 乙型肝炎疫苗 死亡率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