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91篇“ 浮游植物群落“的相关文章
- 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年度特征及分析
- 2025年
- 抚仙湖是典型的高原断陷型深水湖泊,处于Ⅰ类向Ⅱ类水体转变的过渡期.本研究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对抚仙湖进行逐月采样监测,旨在研究处于水质转变期的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探明群落结构特征(优势属)对水质的指征作用.通过使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相似性指数对抚仙湖水生态环境现状作出评价,并运用冗余分析来探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关键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抚仙湖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96属,其中绿藻门种类占39.58%,蓝藻门占27.08%,硅藻门占22.92%;主要优势属2024年3月为束丝藻属,2024年4月为小环藻属,其余月份均为假鱼腥藻属.浮游植物丰度季节变化特征较明显,秋季>冬季>夏季>春季,最低值(3月)仅为最高值(9月)的1/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56~4.1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0~0.76,Jaccara群落相似性显示66.67%的监测断面中度相似,其他为极相似.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总氮是对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极显著影响(P<0.01)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认为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当前处于“优秀”到“良好”状态,并偶见“中等”状态水平,属贫营养型湖泊,抚仙湖绝对优势属从2017年的转板藻属变为假鱼腥藻属是多个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 金星刘绍俊代鑫施艳峰翟竟余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丹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
- 2025年
- 浮游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其群落的组成和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丹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水源,研究丹江流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因子,对丹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十分重要.研究采集了2个时期(枯水期和丰水期)丹江干流和6条支流的水样及浮游植物样品,通过对浮游植物的鉴定及分析,明确不同时间和空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鉴定出丹江流域浮游植物7门62属104种,主要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主.枯水期和丰水期丹江流域优势藻均为曲壳藻(Achnanthes).前20优势藻中11种为硅藻门.丹江流域水温(WT)与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且在枯水期更显著.丹江流域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氮(TN),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WT、pH、溶解氧(DO)和TN.丹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到WT、TN和总磷(TP)环境因子的调控.丰水期网络的节点、边和模块化较枯水期更高且浮游植物之间主要呈现正相关系.上游网络分为4个模块,而下游仅分为2个模块且浮游植物之间主要呈负相关关系.研究为丹江流域水生态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明叶思思李娟薛旭东胡恩
- 关键词:丹江流域浮游植物环境因子
- 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驱动因素
- 2025年
- 青藏高原湖泊受气候变化影响强烈,浮游植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是认识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本研究于2019年7月-2021年9月对青藏高原72个湖泊敞水区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主要驱动因素。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91属,各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01~8742.24μg/L,大部分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处于100~1000μg/L水平。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主要为硅藻门和绿藻门,硅藻门藻类在35个湖泊中占比超过50%,绿藻门藻类在18个湖泊中占比超过50%。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优势属为小球藻属(Chlorella)、卵囊藻属(Oocystis)、舟形藻属(Navicul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在属水平,浮游植物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25属,平均值为8.60属;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08~0.93,平均值为0.55;辛普森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0.87,平均值为0.53;香农-威纳指数范围为0~2.39,平均值为1.16。Mantel test与RDA分析结果显示,盐度和电导率是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气温和pH是浮游植物生物量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结果增强了对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的认识,可为了解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提供参考。
- 孟洋洋王丽雅朱睿周永强施坤张恩楼张民
- 关键词: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 黄河口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
- 2025年
-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有直接影响。于2019—2023年间每年夏季(8月)在黄河口海域采集水环境数据和浮游植物样品,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口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广温性近岸种、温带近岸种和广布种。受水温和营养盐结构影响,浮游植物的演替率较高,未发现2019—2023年持续存在的优势种。2019、2021年出现甲藻优势种,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从硅藻为主的单一优势状态向硅藻-甲藻联合优势状态转变,这与黄河口海域高氮磷比和磷限制的营养结构密切相关。另外,黄河口海域出现了暖温性近岸种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为优势种的情况,这可能与海水水温和无机氮较高有关。在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下,近岸海域出现暖温性种类优势地位的情况可能会逐渐增加。
- 王占金李玲玲张文静王丙晖李鹏飞张启超杨雪娜纪金龙
- 关键词: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影响因素
- 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 2025年
- 分析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向家坝水库干支流20个采样点逐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同时测定水温、溶解氧、电导率等环境因子,采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通过RDA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采集并鉴定出浮游植物119种,隶属于8门79属;群落优势种6种,主要是小环藻(Cyclotella sp.)、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等,群落为绿藻-硅藻-蓝藻型,隐藻、甲藻、裸藻、金藻等种类较少,占比仅15.12%。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差异较大,不同季节的细胞密度大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夏季远高于其他季节;空间上细胞密度表现为支流大于干流。水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明显,水温、浊度和流速平均值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总氮平均浓度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总磷和硝态氮表现为春夏季>秋冬季,氨氮、溶解氧和pH表现为春冬季>夏秋季,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空间上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浊度、透明度和流速为干流>支流,其中流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浊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总氮、硝态氮、氨氮、水温、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显示为支流>干流,其中溶解氧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向家坝水库环境因子间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P<0.05)。RDA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为水温、营养盐、透明度和电导率,其次为流速和浊度。
- 田楚铭张地继米武娟齐青松邢龙孙志峰曹光荣毕永红
- 关键词:浮游植物环境因子
- 东部湖区典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
- 2025年
- 东部湖区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强的湖区.近年来该湖区众多湖泊中浮游植物大量增殖,水华频发,针对区域尺度上湖泊浮游植物群落长期变化的驱动机制及空间差异仍不清楚.其中,太湖、洪泽湖和骆马湖地处长江经济带兼具调蓄、饮用水及灌溉等重要生态功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是东部湖区典型的湖泊.利用2016~2021年水文气象数据、水体理化指标数据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数据,基于冗余分析,将层次分割和变差分解相结合,研究这3个典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并识别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东部湖区典型湖泊间的气候背景长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自身营养盐、浮游植物群落及环境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太湖、洪泽湖和骆马湖浮游植物优势门类和优势属差异显著;以水深为主要表征的湖泊特征是导致典型湖泊间各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差异的最主要驱动因子(春、夏、秋和冬的解释率分别为:46.32%、30.79%、26.92%和35.80%,下同),但次主要驱动因子存在季节差异,其中,春季次主要驱动因子为电导率(13.48%)和总氮(12.74%),夏季次主要驱动因子为总磷(19.02%)和电导率(14.71%),秋季次主要驱动因子为总磷(19.43%)和溶解性总氮(15.86%),冬季次主要驱动因子为总磷(23.53%)和日最低温度(14.91%).量化不同驱动因子的贡献对今后开展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制定相应政策等均有重要意义.
- 刘杰邓建明蔡永久蔡永久汤祥明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富营养化
- 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构建机制及驱动因素
- 2025年
-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构建机制及驱动因子,本文于2022年5月(春季)、2023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雅鲁藏布江下游34个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的调查,利用显微镜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分析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差异及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该水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9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10纲22目40科87属,细胞丰度为春季>夏季>秋季,物种数为秋季>春季>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整体呈现硅藻绿藻蓝藻型,共筛选出优势种12种,均为硅藻;2)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夏季最低,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在季节上存在差异,通过分析3个季节的β多样性及组分分解得知,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周转,且周转组分在春季占比最大;3)中性群落模型及校正化随机率表明,随机性过程主导了雅鲁藏布江下游3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地理因子的解释率(10.13%)大于环境因子(7.46%),经度、纬度和海拔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地理因子,水温、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环境因子;4)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协作为主,且秋季的群落结构相较于春季和夏季更精简、稳定。
- 巢欣杨胜娴刘惠秋闫冰洁卫佩佩吴湘君巴桑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
- 过水性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识别
- 2025年
- 为探究过水性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选取典型过水性浅水湖泊邵伯湖为研究区域,于2021—2022年丰、平、枯3个水期对邵伯湖浮游植物群落开展了采样调查,共检出8门59属138种,其中丰水期51种、枯水期97种、平水期86种。从湖区分布来看,邵伯湖12个点位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及丰度分别为7.90~14.21 mg·L^(-1)和1.27×10^(7)~2.28×10^(7)L^(-1),且整体呈从上游湖区到下游湖区逐渐降低趋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文性演替均较为明显,主要优势种随水文情势(丰—枯—平)呈现铜绿微囊藻—湖沼色球藻—微囊藻变化。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邵伯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各季度均值为0.41~2.01;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07~0.21;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值为3.02~5.83。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表明,温度(WT)、透明度(SD)、硝态氮(NO_(3)^(-)-N)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叶绿素a(Chl-a)和溶解氧(DO)浓度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环境因子。
- 陈婷张涛高月香桂琪瑶孟祥凯张志伟朱琳张毅敏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广义相加模型
- 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体垂直混合过程的响应
- 2025年
- 深水湖泊冬季热力分层消亡,水体上下混合,水动力过程改变营养盐的分布格局,可能影响湖泊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本研究在2022年11月2023年4月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的热力分层消亡期、混合期和分层形成期,开展水体垂直剖面的理化环境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高频观测,探究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力学混合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水体混合过程引起湖泊理化环境因子显著的时空变化,与分层消亡期和形成期相比,混合期水体总磷(TP)、溶解性有机磷(DOP)、正磷酸盐(PO_(4)^(3-)-P)和叶绿素a(Chl.a)浓度显著增加,总氮(TN)、溶解氮(DN)、颗粒氮(PN)、氨氮(NH 3-N)和硝态氮(NO_(3)^(-)-N)浓度显著降低。浮游植物群落中,绿藻门的转板藻属(Mougeotia)和小球藻属(Chlorella)在整个观测期密度较高,蓝藻门的长孢藻属(Dolichospermum)和拟柱孢藻属(Cylindrospermopsis)在分层消亡期密度较高,硅藻门的直链藻属(Melosira)和隐藻门隐藻属(Cryptomonas)在混合期密度高,绿藻门的栅藻属(Scenedesmus)在分层形成期密度较高。冗余分析发现,NH_(3)-N、PO_(4)^(3-)-P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而且,浮游植物不同种类对氮、磷营养盐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其中长孢藻属和转板藻属的密度与氮营养盐呈正相关、与磷营养盐呈负相关;而其他浮游植物密度则呈现相反规律,分别与氮营养盐呈负相关,与磷营养盐呈正相关。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水体混合期间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发现一方面水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水温通过调节不同形态的氮(NO_(3)^(-)-N、NH_(3)-N)、磷(PO_(4)^(3-)-P和DOP)营养盐浓度,从而间接地驱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共同作用,最终引起水体中Chl.a浓度变化。本研究有助于认识深水湖泊热力分层变化�
- 朱先龙雷逸伦杨予罗鸿赖睿聪罗文磊王荣王荣邢鹏
- 关键词:浮游植物营养盐
- 嘉兴市城市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 2025年
- 为探索城市湖泊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3年5月—2024年1月在嘉兴南北湖、穆湖和石臼漾3个城市湖泊布设了4个点位,开展了为期1年4次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5种,种类组成主要是硅藻门(36.5%)和绿藻门(35.3%)。3个景观湖泊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存在着显著的时空差异,全年年均值空间上均呈现南北湖>穆湖>石臼漾的趋势,季节上呈现夏秋季>春冬季的趋势。嘉兴市3个景观湖泊优势种春季主要以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夏秋季主要是蓝藻门,其中细鞘丝藻(Leptolyngbya sp.)和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优势度指数较高。对嘉兴市3个城市景观湖泊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透明度、总氮和氨氮与浮游植物群落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嘉兴3个景观湖泊的水质进行评价,判断穆湖和石臼漾水质整体处于轻度污染-清洁状态,而南北湖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
- 殷燕刘玉飞卢毅陈卓远杭晨超魏慧玉朱梦圆
- 关键词:城市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相关作者
- 孙军

- 作品数:171被引量:2,274H指数:34
-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夏季 浮游植物群落 长江口
- 韩博平

- 作品数:311被引量:2,695H指数:28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水库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浮游动物
- 马成学

- 作品数:77被引量:39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功能群 水质评价
- 肖利娟

- 作品数:52被引量:3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群落 水库 南亚热带 功能类群
- 胡韧

- 作品数:80被引量:1,347H指数:2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态学系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水库 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群落 浮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