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4篇“ 海侵“的相关文章
- 中非Muglad盆地晚白垩世海侵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 2024年
- 晚白垩世全球大规模海侵被认为仅淹没了非洲大陆北部地区,而位于非洲中部的Muglad盆地则未遭受海侵的影响,且盆地内仅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的烃源岩,即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本次研究采集了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和上白垩统Darfur群泥岩样品,在上白垩统Darfur群泥岩中检测到完全不同于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的甲藻甾烷和三环萜烷组成,主要表现为高丰度的甲藻甾烷异构体和C_(23)三环萜烷丰度优势,认为其是海侵作用的产物。依据分析结果,本文首次提出上白垩统Darfur群沉积期可能受到新特提斯洋海水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晚白垩世全球海侵在非洲大陆的海水淹没范围已抵达中非大陆Muglad盆地。此外,上白垩统Darfur群海相富有机质泥岩的存在,揭示研究区不仅发育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烃源岩,还发育一套潜在的海相烃源岩。而K-1井海相原油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上白垩统Darfur群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海相原油可能是研究区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 肖洪李美俊程顶胜刘计国李晋邢向荣
- 关键词:海侵晚白垩世
- 水利营建影响下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关联形态研究——以宁绍平原为例
- 2024年
- 【目的】探清传统聚落相互关联、邻近相似的形态特征与机制,是建立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框架的重要基础。【方法】在古地图、近代影像地图、地方志等历史资料基础上,与现场踏勘、访谈等田野调查互证对勘,按照“区域演进脉络—历史关联机制—聚落关联形态”思路对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关联形态特征进行解析。【结果】以宁绍平原为代表的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发展与区域水利设施密切相关,它们在用水、防洪和水运通航影响下形成典型的关联特征,主要包括“山水—农田—聚落耦合的景观单元”和“运河海塘关联的城乡组群”类型模式。【结论】关联形态是传统聚落“关系属性”的空间表达,是对“实体属性”的重要补缺,是城乡历史文化空间整合的历史基础,对传统聚落价值认定、保护以及区域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 张星何依
- 关键词:水利传统聚落
- 库车坳陷中生界强还原腐殖煤的发现及意义——海侵事件的地球化学证据
- 2024年
- 为了查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强还原性腐殖煤的成因,探讨其特殊的沉积环境,对晚三叠系-侏罗系的煤系烃源岩开展系统的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显微组分组成表现为典型腐殖煤的特点,但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与正常腐殖煤明显不同。其Pr/Ph(姥鲛烷/植烷)值低,高碳数规则与不规则型类异戊二烯烷烃发育,萜类组成中具有相对较高的三环萜烷,伽马蜡烷相对丰度较高。甾烷组成中C27规则甾烷相对丰度较高,且存在较丰富的甲基甾烷和甲藻甾烷。芳烃馏分中含硫芳烃相对丰度较高,烷基二苯并噻吩与烷基二苯并呋喃丰度比值明显高于正常腐殖煤。上述特征表明,库车坳陷中生界中这类腐殖煤具有海相或盐湖相沉积的特点。由于腐殖煤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因此,成煤环境水体咸化的原因主要是受海侵事件中海水作用的影响。
- 谢巍程青松曾昌民黄光辉田东江张敏
- 关键词:煤系烃源岩腐殖煤成煤环境海侵事件
- 渤海湾沿海低地第II海相层MIS5a阶段海侵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时间对比研究
- 2024年
- 【研究目的 】渤海湾地区第II海相层的形成时代仍存争议,制约着该地区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本研究对该层进行光释光定年,以期标定准确的地层年代及对应的海侵期次。【研究方法 】以渤海湾西岸CZ80、CZ85、CZ66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岩心沉积结构、构造及有孔虫丰度,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识别出了第II海相层,并建立了第II海相层对比剖面。通过光释光测年方法对该地层的形成时代进行了准确测定,进一步讨论第II海相层的发育时间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关系。【研究结果 】CZ80、CZ85及CZ66孔在全新统(含第I海相层)以下均钻遇到了第II海相层,海相层底板埋深在35~33m,对应黄海高程-31.13~-28.39m,顶板埋深32~20m,高程-25.58~-15.39 m。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第II海相层所对应的海侵事件发育时间约为94~71 ka。【结论 】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区第II海相层始于94 ka或更早,海水影响在距今约71 ka结束。对比全球海面曲线,第II海相层时空特征与MIS5a阶段相符,记录了MIS5a阶段海侵事件。
- 陈永胜胡亦潘姜兴钰姜兴钰商志文李建芬王福
-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
- 基于非三角洲海侵的大陆架剖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非三角洲海侵的大陆架剖面确定方法及装置,基于非三角洲海侵的大陆架剖面确定方法包括:根据目的工区的河流供给沉积物体量以及海平面上升速率建立大陆架剖面二维模型;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求解所述大陆剖面二维模型...
- 王俊辉武藤铁司鲜本忠高丽明
- 库车坳陷早始新世短暂海侵演化史:来自锶同位素的证据
- 2024年
- 塔里木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主要识别出5次海侵-海退旋回,其中晚古新世-早始新世海侵事件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目前对于库车坳陷早始新世海侵演化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通过碳酸盐岩锶同位素手段对其开展研究还尚未涉及。本文通过对库车坳陷西部小库孜拜剖面下始新统蒸发岩段进行岩相学特征分析和碳酸盐岩锶同位素组成研究,以期探讨该地区早始新世海侵演化历史。根据岩相学特征和蒸发岩沉积序列变化,认为早始新世库车坳陷气候炎热干燥,主要发育障壁潟湖相。研究表明小库孜拜剖面下始新统灰岩锶同位素组成介于0.708627~0.708909之间,略高于同时期海水锶同位素值(0.7077~0.7078),远低于同期陆源锶同位素值,结合泥晶灰岩镜下特征和锶同位素特征,本文认为该时期主要以海水沉积为主,伴有少量陆源物质输入。对比小库孜拜组灰岩和西藏岗巴地区碳酸盐岩锶同位素组成演化曲线和硫同位素组成变化,推测早始新世库车坳陷发生一次短暂的海侵事件,海平面变化原因可能是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 曾锡泽徐洋张华黄振宁
- 关键词:锶同位素碳酸盐岩海平面变化
- 早始新世温室气候与海侵作用对库车坳陷库姆格列木群含盐层系沉积的协同控制作用
- 2024年
-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库姆格列木群(54-46 Ma)厚层含盐层系为油气成藏的优质区域盖层,但该套含盐层系的原始时空展布、古地理环境和沉积控制因素尚不明确,给盐下油气藏钻井施工造成了较大困难。通过盆缘野外露头剖面实测与盆内录井元素分析相结合,开展盐湖中心与边缘沉积旋回对比研究,探讨库姆格列木群含盐层系发育的主控因素。库姆格列木群发育3个Ⅲ级旋回:第1个Ⅲ级旋回Ⅰ_(1)以盆缘砂砾岩—泥岩—石膏岩组合、湖盆中心泥岩—石膏岩—盐岩—碳酸盐岩组合为特征,指示陆内盆地向陆缘盆地的古地理环境转变。第2个Ⅲ级旋回Ⅰ_(2)以盆缘砂砾岩—泥岩—石膏岩组合、湖盆中心厚层盐岩加泥岩组合为特征,为陆缘盆地盐湖沉积模式。第3个Ⅲ级旋回Ⅰ_(3)盆缘—盆内沉积具有相似的膏质泥岩和泥岩组合特征,为陆内干盐湖沉积模式。结合早始新世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升降变化历史,认为Ⅰ_(1)旋回(约54-51 Ma)由陆内向陆缘环境的转变及厚层石膏岩的沉积受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53-51 Ma)和全球海平面升高的影响,Ⅰ_(2)旋回(约51-48 Ma)厚层盐岩的沉积受全球持续干旱气候和海平面再次升高的影响,而Ⅰ_(3)旋回(约48-46 Ma)厚层含盐层系沉积的缺失与全球气候持续干旱和海平面下降有关。
- 张锡婷范坤宇郭佩李鹏真苗如霖邓宾
- 关键词:陆缘盆地沉积旋回塔里木盆地
- 陆相湖盆海侵事件对烃源岩发育影响机制被引量:2
- 2023年
- 海侵是影响湖盆烃源岩发育的重要事件之一,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海侵事件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和苏北盆地以及国外多个盆地,海侵可通过古遗迹标志、矿物岩石学标志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其次海侵烃源岩一般具有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的特征,主要归因于海侵事件明显促进烃源岩发育,海侵作用一方面可能为湖水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显著提高了古湖泊生产力,另外一方面,盐度可能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水体分层,在水底形成强还原环境,促进有机质保存。以西非裂谷盆地(Termit盆地)为例,总结了海侵影响湖相烃源岩发育的模式。
- 马新涛丁修建阿布力米提·依明刘海磊赵龙梅
- 关键词:海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古生产力
-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白云石成因及海侵指示意义
-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地层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中频繁发育着层状和核状白云岩。白云石作为咸化水体环境的标志性化学沉积矿物,其成因机制是否与海侵有关,值得高度关注。前人对青山口组海侵的研究主要依据古生物证据和黑色页岩中的地球化...
- 刘真吾
- 关键词:青山口组白云岩海侵微生物作用
-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序列及其对海侵过程的响应被引量:2
- 2023年
- 地处南海北部的珠江三角洲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海面升降过程,沉积了多套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地层,为研究河口海岸带地区的沉积模式及古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以江门GC088孔岩芯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微体古生物学及年代测试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内其他第四系钻孔剖面资料,综合揭示了珠江三角洲江门新会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变过程,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新会地区第四系存在河床相、潮控河流相、河口湾相、三角洲前缘相、潮坪相、三角洲平原相6种沉积相及风化形成的花斑黏土层;(2)通过本文新获取的14C和OSL年代测试结果并综合对比区域内其他钻孔的测年结果建立了新会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年代框架,认为珠江三角洲普遍存在2次海侵-海退旋回过程,且下海侵旋回的年代应归属于MIS 5;(3) GC088孔多指标分析结果呈现出较好的周期性,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变化较一致;结合区域内部分钻孔沉积相变化及其他各类指标结果(如元素比值、孢粉、有孔虫等),揭示了珠江三角洲MIS 5阶段可能存在次一级海平面波动。本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主要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及冰期-间冰期旋回时岸线移动的影响。
- 陆虹宇姜守俊黄孔文陈聪汤永杰李宏卫黄屏黄康有
- 关键词: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
相关作者
- 李增学

- 作品数:218被引量:1,374H指数:23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煤 煤系 含煤地层 琼东南盆地 层序地层
- 吕大炜

- 作品数:150被引量:54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煤 测井数据 煤系 琼东南盆地 晚古生代
- 王璞珺

- 作品数:297被引量:3,003H指数:3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松辽盆地 营城组 火山岩储层 火山岩 白垩纪
- 王张华

- 作品数:85被引量:59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长江口 长江三角洲 晚更新世 沉积环境 沉积物
- 王强

- 作品数:94被引量:701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第四纪 磁性地层 涟源凹陷 页岩气 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