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65篇“ 海外华文“的相关文章
- 提升海外华文教育穿透力的难点及路径浅析
- 2025年
- 多年来,海外华文学校与国内高校在华文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疫情后发展遇阻。增强华文教育穿透力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存在诸多问题,如华文学校师资短缺、资源有限、资金紧张、转型缓慢,以及办学定位不明、联合不够、氛围不浓等,原因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国际政治和社会认知等因素。为增强海外华文教育穿透力,应着力提升华文学校竞争力,包括加强队伍建设、引入优质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更新教学理念;同时改善办学环境、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多方联系、增强文化吸引。
- 李承安
- 关键词:海外华文教育文化传播
- 交流融通,海外华文媒体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 2025年
- 海外华文媒体常年深植海外,服务当地受众,对于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突发事件和涉华争议事件中,海外华文媒体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参与国际话语权构建,能够帮助平衡国际舆论场的多元声音。
- 石雨
- 关键词:海外华文媒体
- 新世纪海外华文非虚构文学中的战争书写——评周励《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
- 2025年
- 在非虚构文学《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中,周励对二战进行了深入的书写。她运用个性化的抒情风格,在书写战争时抒发丰富的情感,同时秉持严谨的历史挖掘态度,力求还原历史真相。此外,周励展现出国际主义的人文关怀,不仅歌颂在战争中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们,还对战败方进行理性而客观的评价。
- 梁雪
- 关键词:战争书写
- 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成因被引量:1
- 2024年
- 以“时间—空间”至通的维度,结合作为外部因素的“外史”和作为内在理路的“内史”,足以观察和考量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轨道。海外华文文学与全球性的大历史、大氛围紧密关联,也是中西交合的文化剧烈运动演进,从全球史观出发做发生学考量,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是由三股动力源即中国外交官的文学作为、流动游学(留学)的文化交流、移民华工群中华侨的木铎传薪所合力构成的总体格局和兴盛气象。简略的史陈将三大群体置于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中,融外交史、留学史、华工史于一体,既打通历史断裂的和地区切割的特异的文化存在,也显示了学术语境中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联。
- 杨匡汉
- 关键词:全球史观海外华文文学发生学
- 海外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研究
- 2024年
- 海外华文教师是中文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对即将参加某高校培训的海外华文教师进行详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从教学现状、培训反馈和培训需求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海外华文教师培训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培训需求错位、培训形式单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专业培训师资匮乏等。针对上述问题,为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重视培训需求分析,打造多元化培训模式,设置个性化定制课程,实行“双师”授课制。希望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举措,能够构建出优质高效的海外华文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推动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周正红王晋峰
- 关键词:海外华文教师
- 新时代海外华文教育标准化建设进路分析
- 2024年
- 海外华文教育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华文教育质量,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互鉴,但已有研究在目标的精准性、内容的规范性、原则的科学性等方面仍有待完善。立足新时代,标准化建设可考虑以下路径:(1)不把华文教育纳入所在国国民教育体系作为统一目标,标准化建设旨在为国内各级侨办和海外华文教育机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为华文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对接、协同发展提供思路;(2)形式上构成要素全面,内容上衡量尺度适当;(3)重视研究数据的共享,锚定标准体系的落地。
- 袁礼李德鹏刘文辉
- 关键词:华文教育
- 海外华文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纾解策略
- 2024年
- 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海外华文师资队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应对海外华文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困境,拟提出几条纾解策略:加大华文师资培训中心的建设与扶持力度,实现海外本土华文教师培训常态化;构建海外华文教师培训评估体系,推进华文师资培训精准化;鼓励国内高校“走出去”,加大联合培养本土师资的力度;打造华文教育共同体,搭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共享优质资源;积极推广“新老年”海外讲学项目,发挥“新老年”的个体优势。
- 范娟娟
- 关键词:海外华文教育师资队伍
- 开拓、深耕与奠基:刘登翰教授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2024年
- 刘登翰教授以敏锐而理性的前瞻性思考和实践,在世界华文文学领域做出卓著的贡献。从台港澳文学转身到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又从华文文学到区域文化的研究,不断开拓学科研究边界,深耕学科厚土,以跨界的视角持续撰文,探讨学科发展建设和理论建构等问题。他提出的“分流与整合”“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华人文化诗学”等概念与主编的4部文学史,成为“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新学科的奠基性论述。在研究中,刘登翰教授将个人经历同社会变迁结合起来,体现了一个人文学者的社会担当和公共关怀。他的学术生涯给华文文学研究呈现了极具时代价值及独特个人魅力的精神产品,使后学者得益匪浅。
- 高鸿
- 关键词:华文文学研究
- 经典批评与诗学建构:江少川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2024年
- 江少川教授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写作学、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等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作研究、高阳研究、台港澳文学研究、新移民作家访谈录、华文文学教材建设、海外湖北籍作家研究等,无不是他学术研究之路上的鲜亮标签。江少川有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学术使命感,勇于探索新的知识和学术领域。在方法论上,他注重微观与宏观、内部与外部,运用多种新批评理论观照华文文学文本与文学现象;在批评实践中,他善于统合教学与科研、文本观照与理论透视,推动华文文学的教材编写、经典化与诗学建构,由此开拓了华文文学的学科边界,为华文文学研究提供了自己独有的贡献。
- 卢建飞
- 关键词:写作学台港澳文学新移民文学
- 20世纪以来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家族叙事研究
-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家族为本位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的宗法制思维与传统制度的特殊性,使得中国古今家族小说格外兴盛,也决定了家族小说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重要性。家族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夯实的、稳定的价值根基。时代与社会的...
- 赵玉婷
- 关键词:台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
相关作者
- 黄万华

- 作品数:138被引量:348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海外华文文学 战后 香港文学 文学转型 台湾文学
- 杨剑龙

- 作品数:423被引量:6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基督教文化 小说 都市文化
- 古远清

- 作品数:381被引量:20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台湾新诗 作家 现代诗
- 钱虹

- 作品数:68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散文 小说 课文导读 海外华文文学 严歌苓
- 陆卓宁

- 作品数:47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 女性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