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81篇“ 淮河流域“的相关文章
- 淮河流域
- 陈桥驿撰
- 关键词:流域
- 2022年淮河流域旱情分析与思考
- 2025年
- 2022年,淮河流域发生了多次阶段性旱情,受旱面积大、影响范围广。详细阐述了2022年淮河流域旱情演变发展过程,总结了旱情的主要特点和成因,分析了干旱防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完善淮河流域供水保障“三道防线”、构建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打造“四预”引领的抗旱信息化体系、探索协调联动的管水护水长效机制等方面,对加强抗旱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措施建议。
- 王春阳吕游
- 关键词:淮河流域旱情防灾减灾
- 1901—2020年淮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格局
- 2025年
- 基于淮河流域1901—2020年逐月降水栅格数据集,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降水集中度等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过去120 a降水量变化的时空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变化方面,1901—2020年淮河流域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突变性强,分别存在64 a(年)、8 a(春)、61 a(夏)、17 a(秋)和32 a(冬)的第一主周期。(2)在空间变化方面,淮河流域年降水量和春、秋、冬三季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夏季降水量则在西南到东北的方向上呈现出“高—低—高”的分布特征,大别山区和山东半岛分别为流域内降水量的高值区和低值区;年和四季降水量集中度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其中四季降水量SPCI值均小于15,季节降水量分配相对均匀;M-K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年和四季降水量呈弱增长趋势。
- 范宝伟韩晓阳王芸姬嘉盛宋旭佳付潘婷颜伟李秀美
- 关键词:淮河流域降水量
- 淮河流域县域水资源承载状况分析与评价
- 2025年
- 在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及形势下,基于近年来已开展的淮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工作,对2021年(最近一次)流域全县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典型县域超载成因分析与评价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 张志刚戴丽纳
-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调控
- 淮河流域重要跨省河湖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综述
- 2025年
- 及时、准确的河湖断面水资源监测信息,是构建现代化水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的重要数据支撑。从淮委管理业务需求出发,通过摸清淮河流域重要跨省河湖水资源监测能力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近期河湖监测断面建设的目标、任务。
- 戴丽纳赵瑾
- 关键词:淮河流域
- 环境变化对淮河流域王家坝站径流量影响分析
- 2025年
- 针对淮河流域王家坝水文站1984-2021年的径流量序列,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连续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环境变化对该区域径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年降雨量微弱上升的背景下,年径流量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小波变换分析揭示了年径流量具有约28年的主周期性震荡,以及在这一周期内18~19年的子周期性变化。研究强调了对淮河流域水文条件进行持续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张蕾
- 关键词:径流量环境变化小波分析淮河流域
- 淮河流域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以禹王宫为例
- 2025年
- 乡土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载体,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人、自然和村落三者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该文以蚌埠市禹王宫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对禹王宫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沿革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从禹王宫选址、平面布局及立面空间等方面对禹王宫空间形态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主要针对禹王宫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地坪、墙体、门窗、构架、屋面等方面进行营造技艺的分析,包括山门、拜厅、禹王殿、真武殿等。蚌埠市禹王宫保留着良好的历史建筑格局和清代建筑形制特征,其前大禹殿后启母殿的空间规则、“三朝五门”样的格局,中院“左寮右序”的规制反映涂山禹王祭祀中的制度文化,将其营造技艺归纳和提炼,以期为皖北地区乡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 彭小洪蔡新豪吴伟东
- 关键词:淮河流域乡土建筑寺庙建筑文化特征
- 淮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 2025年
- 从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力和新质劳动对象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探究淮河流域2013—2022年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地区差异显著;淮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在东西方向增大的趋势大于南北方向,强弱交替并趋于稳定;淮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呈倒“U”型趋势,空间差异来源主要是地区间差异。提出淮河流域应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信息交流和优化空间格局等建议。
- 许叶彤张英彦
- 关键词:淮河流域
-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2025年
-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缺乏充分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淮河流域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淮河流域MRSEI先降后升,其中2000—2010年缓慢下降,2012—2022年逐渐升高。②MRSEI变化趋势的显著水平较低,显著降低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北部,显著升高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北部和南部。③重标极差(R/S)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未来生态环境变化以反持久性为主,58.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恶化,31.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改善,平均持续时长为4.2年。④未来趋势变化的莫兰指数为0.828,说明未来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呈聚集态。⑤地表温度是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植被覆盖、干度、湿度影响力次之,高程、风速、降雨量、蒸发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力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 徐克立吕伟才汤连盟
- 关键词:HURST指数聚类分析淮河流域
- 1960-2020年淮河流域不同等级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
- 2025年
- 基于淮河流域有典型代表性的40个气象站点近61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日降雨侵蚀力模型、Mann-Kendall检验、Kriging空间插值、Morlet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不同等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1年淮河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均值为4849.34MJmm/(hm^(2)h·a),以37.75MJ·mm/(hm^(2)·h·10a)的倾向率呈上升趋势.暴雨侵蚀力对年降雨侵蚀力的贡献最大(31.84%),其次为大雨(29.53%),中雨(19.34%)和大暴雨及以上量级(19.29%).中雨及以上量级侵蚀力均呈增加趋势,大雨侵蚀力以-3.55MJ·mm/(hm^(2)·h·10a)的倾向率呈减小趋势.淮河流域不同等级降雨侵蚀力存在22a、28a、8a和4a左右的周期变化,中雨侵蚀力于2019年发生突变.与侵蚀性降雨量的空间分布相似,淮河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整体由南向北递减,流域西南部形成高值中心,西北部为低值中心.随着降雨量级增加,流域东部地区逐渐成为暴雨和大暴雨及以上量级降雨侵蚀力的高值中心.近61年淮河流域中南部地区侵蚀性降雨和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西部和东部地区呈减小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各等级降雨侵蚀力主要受侵蚀性降雨量和纬度的影响.
- 袁征张志高孙梓欣毛绍硕赵怡博唐倩玉蔡茂堂
- 关键词:时空分异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淮河流域
相关作者
- 朱正业

- 作品数:100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
- 研究主题:淮河流域 民国时期 水灾 述论 民国
- 徐敏

- 作品数:62被引量:3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淮河流域 低频振荡 旱涝急转 气候预测 旱涝
- 姚孝友

- 作品数:76被引量:47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淮河水利委员会
- 研究主题:水土保持 淮河流域 土壤侵蚀 沂蒙山区 水土流失
- 夏军

- 作品数:734被引量:11,282H指数:5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水资源 水循环 水文模型 水文
- 田红

- 作品数:145被引量:1,223H指数:22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淮河流域 气候变化 风险区划 降水 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