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篇“ 混合挥发油“的相关文章
- 广藿香、茅苍术混合挥发油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25年
- 目的通过研究广藿香、茅苍术两种挥发油及其混合挥发油的抑菌效果,为研制广藿香、茅苍术中药熏香制剂奠定基础。方法以广藿香、茅苍术为主要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广藿香挥发油,茅苍术挥发油和广藿香、茅苍术混合挥发油,分别按不同给药量进行抑菌环实验,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广藿香、茅苍术混合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环,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挥发油(P<0.01)。结论广藿香、茅苍术混合挥发油相较单用挥发油具有更好的抑菌能力。
- 肖人方毕馨怡韩宇王丹
- 关键词:广藿香茅苍术混合挥发油抑菌
- 一种当归-桂枝混合挥发油微囊及其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当归‑桂枝混合挥发油微囊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当归‑桂枝混合挥发油微囊包括芯材和囊材,所述芯材包括当归和桂枝的混合挥发油,所述囊材包括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本发明通过对不同的芯材与囊材比、囊材比、囊...
- 张偲偲匡艳辉张传平赖文生郭波红
- 连翘与陈皮混合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优化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优选保和颗粒组方中连翘、陈皮混合挥发油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饮片粉碎粒度、提取时间、加水倍数为考察因素,挥发油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以β-CD与挥发油比例(g∶m L)、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包合物含油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同上法优选包合工艺并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将饮片粉碎至20目,加10倍水提取3 h。最佳包合工艺,β-CD∶挥发油为7∶1(g∶m L),45℃下包合反应3 h;紫外光谱扫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薄层色谱等结果均证明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制成的包合物中连翘及陈皮混合挥发油的包合率为95.13%,包合物收率为87.84%,包合物含油量为10.29%,综合评分为76.70分。结论优化后的连翘及陈皮混合挥发油提取、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 施靖梁婕赵宇波王红芳李国川
- 关键词:连翘陈皮挥发油包合Β-环糊精
- 混合挥发油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挥发油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β‑环糊精与纯水按照质量比为1:(1~3)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将混合挥发油与乙醇按质量比为1:(3~5)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A与混...
- 覃华赵立军李理张婵娟龚上羽李艳波文复权
- 当归、佛手混合挥发油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当归、佛手混合挥发油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当归、佛手原料;(2)提取;(3)通入蒸汽,直接干蒸当归、佛手饮片,控制提取容器内的温度,控制通入蒸汽的压力,回流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提油完毕。本发明...
- 陈代华龙培赵立军石安瑜覃华李艳波
- 一种当归-桂枝混合挥发油微囊及其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当归‑桂枝混合挥发油微囊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当归‑桂枝混合挥发油微囊包括芯材和囊材,所述芯材包括当归和桂枝的混合挥发油,所述囊材包括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本发明通过对不同的芯材与囊材比、囊材比、囊...
- 张偲偲匡艳辉张传平赖文生郭波红
- 当归、佛手混合挥发油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当归、佛手混合挥发油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当归、佛手原料;(2)提取;(3)通入蒸汽,直接干蒸当归、佛手饮片,控制提取容器内的温度,控制通入蒸汽的压力,回流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提油完毕。本发明...
- 陈代华龙培赵立军石安瑜覃华李艳波
- 文献传递
- 一种桂枝辛夷混合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桂枝辛夷混合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干燥后的桂枝和辛夷混合、粉碎,过筛;2)将粉碎后的原料置于萃取器内,加水,并进行水蒸气蒸馏。本发明蒸馏过程前原料不需浸泡,蒸馏用水少,提取时间短,挥...
- 唐海涛陈俊甘甲甲汪斌席艺轩唐仁茂葛海涛王正俊
- 荆芥与连翘混合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荆芥与连翘混合挥发油中β-蒎烯、胡薄荷酮含量的方法,并优化其混合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β-蒎烯、胡薄荷酮的含量,色谱柱为Hp-5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程序升温,进样量为0.5μL,分流比为70∶1,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空气流速为390 mL/min,氢气流速为36 mL/min,尾吹流速为15 mL/min,氮气流速为1 m L/min。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混合挥发油,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连翘粉碎粒度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提取量、β-蒎烯含量、胡薄荷酮含量及其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结合信息熵法优化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β-蒎烯、胡薄荷酮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1.575~7.875μg(r=0.999 9)、1.892~9.46μg(r=0.999 7);定量限分别为0.10、0.25μg,检测限分别为0.03、0.08μ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7%~100.01%(RSD=0.93%,n=9)、96.47%~99.00%(RSD=0.89%,n=9)。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浸泡2 h、提取6 h、加入10倍量水(mL/g)、连翘粒度半瓣。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量、β-蒎烯含量、胡薄荷酮含量分别为3.6 mL、1 450.4 mg、127.6 mg,RSD分别为1.62%、0.20%、1.42%。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优化所得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 李佳佳郑鹏顿佳颖高亚玲甄丽娜李春花
- 关键词:荆芥连翘混合挥发油信息熵法Β-蒎烯胡薄荷酮
- 解郁安神方中4种混合挥发油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6
- 2019年
- 为增加解郁安神方中挥发油的稳定性和溶解度,该研究拟将其制成脂质体制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葡聚糖凝胶柱法建立了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设计,并对最优处方的挥发油脂质体制剂进行表征,以甲基丁香酚、榄香素、β-细辛醚、α-细辛醚为指标性成分,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对挥发油脂质体制剂的体外透皮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卵磷脂浓度、卵磷脂与挥发油质量比、搅拌速度为影响脂质体制剂最显著的3个因素;挥发油脂质体制剂的最优处方为卵磷脂质量浓度为7 g·L^(-1),卵磷脂与挥发油的质量比5∶1,搅拌速度330 r·min^(-1);所制备的脂质体带蓝色乳光,且流动性好、均一半透明,粒径为(102.6±0.35) nm,Zeta电位为(-17.8±0.306) mV,渗透率为(1.67±1.01)%,脂质体在4℃下储存较稳定;经皮给药24 h,甲基丁香酚、榄香素、β-细辛醚、α-细辛醚体单位时间累积渗透量分别为(30.485 2±1.238 9),(34.794 8±0.928 3),(26.677 1±1.171 7),(3.066 2±0.175 3)μg·cm^(-2),脂质体中甲基丁香酚、榄香素、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体外透皮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该研究制得的挥发油脂质体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为多组分中药挥发油脂质体的制剂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管咏梅刘佳张建林陈丽华朱卫丰臧振中金晨吴璐
- 关键词:挥发油脂质体BOX-BEHNKEN设计体外透皮HIGUCHI方程
相关作者
- 倪健

- 作品数:356被引量:1,653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总黄酮 中药药剂学 中药
- 李春花

- 作品数:87被引量:2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正交试验 挥发油 葶苈 中药 生脉
- 孟瑾

- 作品数:15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中药组合物 混合挥发油 薄荷 包合工艺 连翘
- 颜红

- 作品数:95被引量:5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教学改革 挥发油 香茅 中药药剂学 实验教学
- 杨春静

- 作品数:23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包合工艺 包合工艺研究 Β-环糊精 挥发油提取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