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8篇“ 渎职犯罪“的相关文章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
2024年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是把好立案关的首要内容,即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广义地包含着渎职犯罪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认定。在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存在的前提下,应对渎职犯罪间接因果关系、渎职犯罪造成危害结果的可能性、渎职犯罪因果关系中断等说法予以澄清,以确保渎职犯罪因果关系认定无障碍。在涉及多种身份主体的共同渎职犯罪案件中,应在“捆绑的因果关系”中逐一认定各种身份主体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同时,在存在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中,“条件”或“条件关系”的概念与“孤立简化法则”,是应予准确领会和掌握的哲学理论武器。
马荣春田硕
关键词:渎职犯罪共同犯罪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理论视角下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认定
2024年
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要“立得准、查得实、诉得出、判得了”,实现法律监督、公平正义、司法权威的有机统一。在认定这类犯罪中,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存在适用困境。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属于“结果犯”,且危害结果往往并非渎职行为直接导致。在渎职行为仅仅为介入因素提供机会或者条件造成损害结果时,危害结果是否溯因到渎职行为上,成为是否构成渎职罪的关键因素。司法实践中应当坚持客观归责理论,从价值评价的层面进行行为、过程、结果“三步走”分析结果归属问题。
郭宁任美宁
关键词:客观归责理论因果关系
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的理解与认定
2024年
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认定中,“恶劣社会影响”常被泛化理解,外延不断扩张,而内涵始终不明确,易造成舆论僭越司法,影响定罪量刑的确定性,间接损害时效制度的价值。应当剔除新闻媒体等主观评价因素,将“恶劣社会影响”解释为客观存在的非物质损失,并注意与“其他情形”进行区分。控制舆论因素在合理范围内发挥监督功能,确保法律独立、公正实施。
刘子墨
关键词:追诉期限舆论监督渎职犯罪
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的理解与认定研究
2024年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中的一个重要的量刑标准。司法实践中造成非物质性损害后果的渎职行为通常适用该项标准定罪量刑。当前的司法解释对于“恶劣社会影响”并无具体认定标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对于“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过于宽泛,近乎把“恶劣社会影响”等同于“非物质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恶劣社会影响”不敢适用,认为“恶劣社会影响”有“舆论审批”之嫌,违背法治精神。本文从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司法适用不当的原因出发,结合办理的具体案例,分析“恶劣社会影响”的合理内涵,确立认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基本原则和认定方法,从科学界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合理内涵、明确认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基本原则和建立科学的司法认定方法等三个方面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提出相应的适用建议,为办好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做出一定的贡献。
李小丽张恺王亚宏殷海博
关键词: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
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概念的理解与认定 ——法律标准、影响因素及案例分析
本研究聚焦于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这一关键概念的理解与认定问题。通过综合法律文献回顾、法理学分析以及精选案例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解析“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在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罪案件中的具体表现、评估方法和...
冉剑侠
关键词: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
渎职犯罪案件中追诉时效的适用
2023年
渎职犯罪法律后果消灭的法定原因之一就是超过追诉时效。我国追诉时效制度规定较为简单,渎职犯罪如何准确计算追诉期限在实践中分歧较大,如私力救济下追诉时效问题在跨法境下认识不一致,监察立案是否能够适用追诉时效,司法解释在跨法境适用追诉时效制度时存在不同理解。这些问题亟需通过厘定渎职犯罪追诉时效的犯罪之日、结果发生之日等核心概念,并借助渎职犯罪不同犯罪样态追诉时效差异化分析,解决追诉时效制度在渎职犯罪案件中的准确适用问题。
王国统
关键词:追诉时效渎职犯罪司法适用
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的理解与认定
2023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将渎职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作为确定该行为构成犯罪的法定情形之一。相较于其他法定情形,“恶劣社会影响”是一种相对主观的判断,具有高度抽象性。于是,如何认定“恶劣社会影响”成为司法实务部门办案过程中的争议焦点。
陈玉林梁超栋
关键词:渎职犯罪刑事案件法定情形高度抽象性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中集体研究型渎职犯罪的刑事归责
刑事审判中,集体研究型渎职犯罪作为一种犯罪现象,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易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影响司法公正。该类犯罪的行为方式较为隐蔽,个人往往借助集体研究这种合法外观方式,掩饰个人犯罪本质,因此实践中难以对个人进行刑事归...
黄梓媛
关键词:刑事审判刑事归责
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中徇私要件的认定与分析
2023年
渎职犯罪中的徇私是指犯罪动机;在犯罪论体系中属于主观责任要素。徇私要件的含义不能等同于生活用语,一些没有超出一般社会观念容忍度的私情私利,不属于刑法中的徇私。为了本单位利益的情形不能认定为徇私。在共同渎职行为中,是否具有徇私目的应遵循“责任个别”的认定规则;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认定具有徇私目的并成立相关渎职犯罪的共犯。徇私情应当与个人私交、上级指令进行区分;认定徇私利须与渎职行为具有直接因果关联。
聂文峰金华捷
关键词:渎职犯罪徇私犯罪动机
监督过失渎职犯罪中结果预见可能性的判断研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近年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大规模火灾爆炸事故等频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细究其发生原因,除有直接行...
吕盈颖
关键词:监督过失渎职犯罪

相关作者

刘雪梅
作品数:29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渎职犯罪 犯罪中止 教学方法 法官 成立要件
牛正良
作品数:9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渎职犯罪 保外就医 暂予监外执行 减刑 假释
王振川
作品数:36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检察机关 渎职侵权犯罪 商业贿赂 渎职侵权 侦查工作
李京
作品数:4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渎职犯罪 渎职罪 犯罪构成 刑法修正案 食品安全监管
张鹏
作品数:2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渎职犯罪 查处 立案标准 未遂 徇私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