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8篇“ 溶血活性“的相关文章
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急性毒性及溶血活性研究
2025年
凯伦藻藻华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为2024年鉴别的凯伦藻属新种,且发现其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melastigm)具有致死性,但目前对该种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通过研究胡氏凯伦藻的生长特性、对卤虫(Artemiasalina)的急性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溶血活性,旨在揭示该藻的生长特征、对卤虫的毒性效应以及溶血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胡氏凯伦藻具有特殊的双生长周期,即初次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后,会再次进入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胡氏凯伦藻对卤虫具有急性毒性,其对卤虫的致死率与藻密度呈正相关,并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升高。在对其不同生长时期对卤虫急性毒性研究中发现,在23天初次稳定期时对卤虫毒性最强,在24h卤虫比死亡速率达到最高,为(0.22±0.03)h^(-1),72h死亡率达到(98.33%±4.08)%。胡氏凯伦藻的溶血活性在首次指数生长期升高,并在该期末达到峰值(14.43×10^(-6)HU·cells^(-1)),随后在首次稳定期开始下降,在第二次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内的藻细胞溶血活性较低(0.31×10^(-6)HU·cells^(-1))。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和预防胡氏凯伦藻藻华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陈时兵黄博珠谢学东赵金平吕颂辉岑竞仪
关键词:急性毒性溶血活性
一种使用鱼鳃细胞测定微藻溶血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使用鱼鳃细胞测定微藻溶血活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微藻细胞的培养;2)微藻细胞上清液的制备;3)藻细胞破碎液的制备;4)鱼鳃细胞培养;5)溶血毒素活性检测。本发明通过采用鱼鳃细胞进行微藻溶血活性的测定,可有...
佟蒙蒙易柯含屠莲红
一株快速稳定降解脂多糖且无溶血活性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快速稳定降解脂多糖且无溶血活性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9菌株已于2023年09月28日保藏于广东省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846。研究显示,S9菌株无溶...
廖振林洪嘉淇杨晓华黄宗健
旱莲皂苷的溶血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2023年
从旱莲草中分离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旱莲皂苷eclalbasaponinsⅠ~Ⅵ(缩写为E-Ⅰ~E-Ⅵ)和β-香树素,其中E-Ⅰ~E-Ⅴ有溶血活性,活性强弱依次为E-Ⅱ>E-Ⅳ>E-Ⅴ>E-Ⅰ>E-Ⅲ.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C-28位的游离羧基对旱莲皂苷的溶血活性强弱至关重要,C-3位葡萄糖基的数量或硫酸酯化对其溶血活性也有影响.
刘怀叶向荣过七根张炳火
关键词:旱莲草溶血活性构效关系
重组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的表达及其溶血活性和致炎作用
2022年
PCR扩增溶血素(suilysin,SLY)基因,克隆后测序,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及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DE3)构建SLY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借助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获得具有序列保守且可溶性的SLY蛋白。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显示,质量浓度为0.4 mg/L的SLY在37℃条件下作用2 h可使贴壁hCMEC/D3(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全部死亡。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SLY对人红细胞的溶血活性,结果显示1μg SLY可使2.25×10^(10)个人红细胞完全溶解。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SLY处理所致破碎的红细胞上清可使hCMEC/D3细胞炎性因子IL-6和IL-8转录水平分别升高80倍和100倍以上,且该作用效果显著高于超声破碎红细胞的方式。结果表明,SLY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其导致红细胞溶血可能是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原动力。
王俊捷王洋柳增善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SLYIL-8
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溶血活性测定方法优化及初步应用
2022年
目的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α-toxin,AT)溶血活性测定方法,用于无毒突变AT(non-toxic mutant AT,mAT)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方法使用AT裂解兔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溶血活性,并对该方法中的孵育时间、兔红细胞终浓度、Triton X-100浓度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重复性。对mAT特异性血清抗体进行体外功能性评价,绘制AT溶血曲线,计算AT溶血率50%时的浓度,检测血清半数中和抗体滴度。结果AT溶血活性最适检测条件为:孵育时间90 min,兔红细胞终浓度为2%(V/V),Triton X-100浓度为0.25%。此条件下,分别加入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对AT溶血活性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AT溶血率50%时浓度为1.75μg/ml,变异系数3.75%。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的半数中和抗体滴度初步结果均为1∶64。结论优化的AT溶血活性检测方法重复性良好,且检测时间较短,可用于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
林海涛郭京蓉周继唯袁玉兰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
油茶饼粕中黄酮苷与茶皂苷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血活性研究
油茶是山茶属植物中一种重要的油料植物,据统计2018年,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高达426.7万hm2,油茶籽产量263万吨,占全球油茶资源的95%。作为油茶加工的副产物,油茶饼粕中含有0.1%-0.2%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8-1...
邹康康
关键词:油茶饼粕黄酮苷溶血活性构效关系
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红细胞溶血活性东革阿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红细胞溶血活性东革阿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如下:取东革阿里根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经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50凝胶渗透层析分离纯化出东革阿里多糖...
吴晖贺萍王倩赖富饶张猛猛
文献传递
内蒙古地区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协同溶血活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临床分离的纹带棒杆菌的耐药性及协同溶血活性,进一步认识其临床意义及致病性。方法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样本中共分离500株纹带棒杆菌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协同溶血试验检测纹带棒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的协同溶血活性。结果500株纹带棒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复方磺胺甲唑、红霉素、亚胺培南和克林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为41.8%;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依据耐药表型进行分类,500株纹带棒杆菌分离株可划分为19个耐药表型,主要耐药表型为R1型(198株,39.6%),该型菌株对除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之外的所有测试抗菌药物均耐药或中介。500株菌株中分别有79.0%(395株)和78.6%(393株)的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协同溶血活性;与两类菌株协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的393株菌株耐药表型集中在R1~R5型,其中99.7%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表型。结论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多为多重耐药株,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多数纹带棒杆菌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溶血活性。临床样本中同时检出纹带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铜绿假单胞菌时,要关注纹带棒杆菌的致病性。
王艳艳张健吕莹莹刘柔杉王颖君朝鲁门其其格王俊瑞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性
铜和镁离子对卵圆卡盾藻生长、光合色素和溶血活性的影响
2021年
本研究探索了不同浓度的铜和镁离子对卵圆卡盾藻(Chattonella ovata)光合色素含量及其溶血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溶血活性与光合色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铜和镁离子浓度分别为7.84μg/dm^(3)和18.79 g/dm^(3)时,卵圆卡盾藻达到最佳生长状态。不同浓度的铜离子(3.92、5.88、7.84、9.80μg/dm^(3))处理下,高浓度组(9.80μg/dm^(3))抑制了卵圆卡盾藻岩藻黄质和硅甲藻黄素的积累。随着镁离子浓度(7.52、11.27、15.03、18.79 g/dm^(3))的增加,叶绿素c2和硅甲藻黄素的平均含量增加,而紫黄质、岩藻黄质平均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卵圆卡盾藻的溶血活性均随金属离子浓度升高而增强,与叶绿素c2的变化趋势一致。对溶血活性与光合色素进行因子分析,提示溶血毒素与叶绿素c2密切相关,这种毒素可能是叶绿素c2或其类似物。
苟偲钰叶志林江天久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溶血活性光合色素金属离子

相关作者

单安山
作品数:1,042被引量:3,773H指数:28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抗菌肽 饲料 肉仔鸡 饲料添加剂 溶血活性
董娜
作品数:116被引量:17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抗菌肽 溶血活性 抗生素替代物 红细胞溶血 革兰氏阴性菌
王义鹏
作品数:131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主题:基因 抗菌肽 抗微生物肽 溶血活性 抗氧化药物
于海宁
作品数:81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基因 抗微生物肽 抗菌肽 抗氧化药物 溶血活性
王家俊
作品数:37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抗菌肽 溶血活性 抗酶 抗生素替代物 细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