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0篇“ 满族说部“的相关文章
满族被引量:2
2017年
满族与肃慎、靺鞨、女真(诸申、曼殊、曼殊什利)等古代民族关系密切,满族文学同样吸纳了其先世不同时期的文学样式。满族神话、民间故事、传可追溯至肃慎时期,其祖先神话《三仙女的传》直接被记入《满文老档》"天聪九年五月初六日"的档子,1635年成书的《满洲实录》中"三仙女的神话"的记载更为详尽。之后渤海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民间文学仅能从文献记载中找到些许踪迹。因满族文化与萨满教关系密切,深入解读分析研究满族文学皆应从萨满教入手。
高荷红
关键词:满族说部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萨满女真人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典籍国际传播路径研究——以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为例
2025年
在国际传播呈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推动中华民族典籍英译以及国际传播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其中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极具价值,然而其国际传播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创新扩散理论为支撑,新质生产力赋能下《乌布西奔妈妈》的国际传播路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充分发挥民族类大学优势,融合传统宣传模式与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本研究表明,上述创新策略有效提升了《乌布西奔妈妈》的传播效率,拓展了其传播广度与深度。因此,新质生产力能够有力驱动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的国际传播创新实践,为中华民族典籍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参考范例,也将在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交流互动及其国际传播进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networked, and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romot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ethnic classic work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going-out” of Chinese culture. Among them, the Manchu narrative epic Ubesiben Mama is of great value. However, its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path of Ubesiben Mama empowered by new-quality productivity,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 text analysis, and field research is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The research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ethnic universities,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publicity models with interac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innovative strategies hav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dissemination efficiency of Ubesiben Mama, expanding its dissemination breadth and depth. Therefore, new-quality prod
张潆月雷静穆云裳
满族的传承与变迁
2024年
满族,作为满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口头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分,承载着该民族深厚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及英雄传奇。其传承历经数百年,从原始的口头讲述到逐渐书面化,见证了满族社会从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乃至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本文旨在探讨满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文化价值以及现代传承与保护。
戚娜朱立春
关键词:满族说部历史渊源艺术特点
瑷珲富察氏家族满族“乌勒本”研究
2024年
满族是东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满族口头唱艺术,根植于满族家族对祖先的崇拜观念。其中富育光家族满族尤为突出,吉林人民出版社共出版四批共53满族,富育光口述或整理的有21。富察氏满族有清晰传承谱系,富察家族乌勒本是当代为数不多的活态遗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是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华丽篇章,具有可贵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思政资源。
刘红彬宫月丽
关键词:满族说部
满族中水生创世与洪灾重建神话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创世神话和洪灾后重建神话是各民族神话中常见的主题。满族中的创世神话与洪灾神话有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水生创世”的思想和“洪水混沌”的理念。在满族的某些神话中,水是宇宙万物之源,包括“三女神”在内的一切万物和神灵都从水中诞生;洪灾并不像《圣经》中所描写的是上帝用来惩罚人类的灾难,而是被视为一种自然的劫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洪水淹没大地,而洪灾后的重建就是上一劫的动植物神重生与重建天地的过程。“水生创世”神话的产生,或许与《女真神话故事》中提到的“东海龙王侵占陆地”传有关;“洪水混沌”理念的产生,似乎与东北古代每到雨季常常会暴雨不断,导致洪水泛滥的现象有关。
杨春风
关键词:满族说部神话创世洪灾
满族“唱段”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2023年
满族满族及其先民传承久远的民间唱艺术,是满族及其先民最具代表性的口碑文学。民间将满族称为“乌勒本”,包括窝车库乌勒本、包衣乌勒本、巴图鲁乌勒本和给孙乌春乌勒本四种类型。满族先民通过“讲古”这种方式记录历史、还原过去,把本民族的历史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讲述其“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的生产生活及由落到落联盟再到文化民族的兴衰起落,在艺术学、文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均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艺术特征是东北民间艺术中的重要表征,文化内涵则体现了黑龙江地域社会生活的特点。
关志英
关键词:满族说部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满—通古斯语族下“满族”与鄂伦春族“摩苏昆”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满族与鄂伦春族摩苏昆的唱艺术存在着可比性。满族与鄂伦春族摩苏昆都属于满—通古斯语族下创作的唱艺术,在流布方式、萨满文化背景、神话英雄叙事主题等因素中,我们可以窥见两者的趋同性。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各自民族文化氛围中不断形成的唱艺术也存在各自的特征和风格。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认为,满族与鄂伦春族摩苏昆具有较多的差异性因素,具体体现在山林文化与渔猎文化的叙事背景、史传性与故事性的主题特征、“”和“唱”的组合形态、器乐辅助条件四个方面。通过这种比较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现满族与鄂伦春族摩苏昆的唱艺术特征,进一步还原各自唱艺术的民族精神、人文价值,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艺术创作规律,正确把握审美方向。
关志英
服务设计视角下的非遗满族数字化产品设计研究
在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服务设计视角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的数字化服务与数字化产品设计,通过服务设计方法助力非遗满族文化数字化传播。满族作为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北民间文学艺术...
柴润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说部数字化
满族东海女真母系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作为特定民族口头文学,满族东海女真系列故事是东北地区母系氏族社会文化记忆的珍贵文本。本研究以该系列文本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构建方式为视角,研究两性社会的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该系列故事通过两性矛...
赵丹瑞
关键词:母系社会文化变迁
基于《满族》的满族早期生育观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满族作为满族民间的口头传承文学,记录了满族先民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生活,各氏族在当中除了歌颂前辈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建功立业的英雄事迹之外,还记载了大量关于满族医药文化类的知识和满族先民对生命及生育方面看法的相关内容,其中关于满族医药类方面的内容记载,为研究满族人民早期的生育观念提供了重要线索。满族先民历来崇尚力量,认为要想使种族生生不息并壮大起来,氏族成员就必须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因此,他们以强壮为荣,以力量为美。在提高生命质量方面,十分注重滋补养生与日常保健。与此同时,为了优生优育,在针对男性病以及女性病的治疗问题上,更是总结出了一系列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治疗手段。
李长玲崔为胡树毅
关键词:生育观民族文化

相关作者

高荷红
作品数:43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满族说部 满族 车库 传承 传承人
邵丽坤
作品数:39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满族说部 二人转 东北作家群 满族 萨满文化
明阳
作品数:17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满族说部 萨满文化 高句丽历史 天宫 萨满
杨春风
作品数:15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满族说部 神话 满族 神话研究 萨满文化
张丽红
作品数:59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女神 满族说部 《红楼梦》 萨满 太虚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