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篇“ 灌浆进程“的相关文章
一组鉴定水稻籽粒灌浆进程的标记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组鉴定水稻籽粒灌浆进程的标记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筛选出的标记基因在水稻籽粒灌浆期间呈单调递增或递减表达,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准确反映水稻籽粒灌浆的时间进程。通过检测这些标记基因的表达水平,...
赵凤利张岳祺胡培松魏兴华唐绍清季芝娟洪永波章孟臣孙秋艾
几种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研究
2024年
本文通过对肥麦、Lars、24132和22454四个品种(品系)以肥麦为对照,研究籽粒灌浆进程情况。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冬小麦品种(品系)的灌浆速度呈现出“慢—快—慢”趋势;籽粒干重的变化差异大,其中差异最大的为22454(4.823g)、较大的为24132(3.259g)、 Lars和肥麦的干重差异较小分别为2.7202g和2.7907g;籽粒鲜重的变化差异也较大,其中以22454为最大(7g)、其次为24132(5.5g)、第三为Lars(5.3g)、第四为肥麦(5.1g);四个品种(品系)中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是22454品种(品系)、灌浆速度最慢的是肥麦。说明在林芝地区如果只从粒重考虑,其它三个品种(品系)完全可以替代目前推广的肥麦,但是从每亩穗数和穗粒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德吉央宗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千粒重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灌浆进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022年
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调控水稻灌浆进程和产量形成过程,可为进一步阐明水稻灌浆特征、合理调控灌浆进程、充分发挥高产潜力和抗逆生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籼型杂交稻为试验材料,采用Richards方程拟合,比较海藻糖、黄腐酸、复硝酚钠处理对稻穗各部位籽粒灌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各部位籽粒灌浆起始势(R0)、最大灌浆速率(GRmax)、平均灌浆速率(GRmean)、最终粒重(A)均显著提高,活跃灌浆期(D)和有效灌浆期(t99)则明显延长。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单株穗数、千粒重、结实率影响并不显著,但显著提升了每穗粒数,进而导致单株颖花量和库容量均显著提高(P <0.05),进而提高粒重和产量。3) 外源喷施复硝酚钠处理对产量增长效果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黄腐酸,再次为海藻糖。
解林黄鸿波孙莉朱潘婷崔明舜杨博黄茂戴海芳武辉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籼型杂交稻
春季追肥对冬小麦群体构建和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为明确冬小麦春季合理追肥技术,以追肥时间(返青后10、25和40d)为主区,追肥量(90、120和150kg/hm^(2))为副区,研究春季追肥对冬小麦群体分蘖动态变化、籽粒灌浆进程、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后25d较其他追肥时间显著提高了开花期分蘖数,追氮量为120kg/hm^(2)时最高。返青后25d较其他追肥时间显著提高了籽粒灌浆起始势,籽粒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提高了1%~20%,提高灌浆过程中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追氮量以120kg/hm^(2)表现最好。返青后25d较其他追肥时间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量及穗部结实性状,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8%~11%、7%~12%、3%~5%和8%~30%,且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以追氮量120kg/hm^(2)最高。总之,返青后25d追肥可有效调控冬小麦春季分蘖消长,增加有效穗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且追施氮120kg/hm^(2)实现了产量和氮效率同步提高。
赵庆玲林文任爱霞张蓉蓉李蕾孙敏高志强
关键词:冬小麦灌浆进程氮效率
国审玉米品种新单61的选育植株特性和灌浆进程测定
2021年
“新单61”是2018年同时通过河南省和黄淮海夏玉米组别审定的优良品种。于2010年用自选黄改系“新01A3”为父本,“新美09”为母本组配的单交种,具有广适性强、多抗、质优等特点。同时,通过2a的灌浆进程测定,明确了“新单61”灌浆过程中其体积、鲜重和干重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体积、鲜重和干重随授粉天数变化的方程拟合。
洪德峰马俊峰卫晓轶马毅魏锋王稼苜张学舜唐振海
关键词:植株特性灌浆进程
气象因子对寒地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为探讨粒重和籽粒灌浆参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选择早熟品种“德美亚1号”、中熟品种“吉单27”和晚熟品种“郑单958”3个品种,于2017—2018年在哈尔滨进行播期试验,对籽粒发育动态及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相关不显著;粒重与灌浆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达到最大速率的时间和灌浆活跃期无显著相关性;积温、辐射、饱和水气压差与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前期温度升高,辐射增大有利于早熟品种灌浆速率的提高,而后期温度降低、辐射减少显著缩短晚熟品种灌浆时间,降低其灌浆速率;粒重与花后的降水量呈负相关,与辐射量呈正相关,与积温的关系因品种而不同;积温是影响粒重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当早、中、晚熟品种在灌浆期积温分别达到920、1020、1100℃时,可获得最大粒重。
李超张加慧郭栋林琦琪张时语朱涵宇王帅胡帅李晓超朴琳李明
关键词:气象因子玉米籽粒灌浆寒地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冬小麦灌浆进程及成熟度监测研究
小麦灌浆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及时、准确的灌浆期监测对小麦高产栽培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田间调查方法费时费力,且持续观测有一定破坏性。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遥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在作物信息的提取应用上,...
杜颖
关键词:冬小麦灌浆期遥感数据
弱光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呈现总辐射降低并伴随散射辐射比例升高的特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及其成分变化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为阐明太阳总辐射减弱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于冬小麦三叶期-成熟期在田间设置相同遮光率下散射辐射比例不同的2个处理,T1:遮光率14.10%,遮阴环境中散射辐射占总辐射比例31.09%;T2:遮光率14.42%,遮阴环境中散射辐射占总辐射比例39.98%,以不遮光为对照(CK)。小麦开花后每隔7d采样一次,至收获期共采样5次,测量其千粒重,并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粒重增长动态和灌浆参数。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变化对籽粒灌浆时间无显著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从而影响千粒重。弱光下(T1处理)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均减小,千粒重降低。弱光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T2处理),提高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促进籽粒粒重增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散射辐射比例增加能部分抵消太阳总辐射降低对籽粒粒重的负面影响。
江晓东陈惠玲姜琳琳杨晓亚杨晓亚华梦飞吴可人
关键词:散射辐射冬小麦灌浆参数千粒重
腐植酸对小麦扬花期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进程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以扬麦16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 g/L、4 g/L、8 g/L、12 g/L)腐植酸叶面处理对扬花期小麦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灌浆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 g/L腐植酸叶面处理后,扬麦16的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8.75%和14.9%,宁麦1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分别增加了20.83%、15.07%、15.94%和20.37%,且都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腐植酸叶面处理显著增加了两种小麦的穗质量增加速率,促进了灌浆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腐植酸浓度的增加,小麦千粒质量、穗粒数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8 g/L腐植酸叶面处理后,扬麦16和宁麦13的千粒质量分别增加3.9%和16.29%,穗粒数分别增加4.4%和12.68%,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7.34%和28.18%。说明腐植酸叶面处理能有效提高小麦的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产量。因此,腐植酸叶面处理可以作为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促进灌浆进程的一种有效措施。
张卓亚王晓琳许晓明李贵
关键词:腐植酸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灌浆进程
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子粒灌浆进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西蒙5号玉米品种为材料,在播期相同的条件下,对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子粒灌浆进程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子粒最终的百粒干重为单种玉米>麦套玉米;玉米子粒开始灌浆的日期为单种玉米早于麦套玉米;平均灌浆速率为麦套玉米>单种玉米;最大灌浆速率为单种玉米>麦套玉米,但出现的时间麦套玉米早于单种玉米;8月中旬后期单种玉米灌浆速率高;8月中旬前麦套玉米的灌浆速率高。
王霞吴欣
关键词:玉米子粒灌浆进程

相关作者

王振林
作品数:260被引量:4,485H指数:42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小麦籽粒 淀粉粒 小麦品种
尹燕枰
作品数:135被引量:2,242H指数:30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小麦籽粒 相关酶活性 籽粒
刘霞
作品数:428被引量:2,948H指数:30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蚁科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蚂蚁
杨卫兵
作品数:18被引量:390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外源ABA 小麦 冬小麦 灌浆进程 小麦籽粒
许晓明
作品数:54被引量:57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光合作用 突变体 光合特性 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