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0篇“ 灭螺效果“的相关文章
- 江滩环境无人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灭螺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在江滩钉螺孳生环境中运用无人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灭螺效果。方法2022年9—10月,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选取某块江滩为试验现场,将其分为A、B、C、D 4组,每组面积约3000 m^(2)。A组清障后以背负式喷撒机施药,B组不清障以背负式喷撒机施药,C组清障后以无人机施药,D组不清障以无人机施药。各组灭螺药物均为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剂量为40 g/m^(2)。将4组实验区域分别均分为6个地块,依次编号为1~6区,1区用于开展基线调查,2~6区分别用于施药后1、3、5、7 d和14 d开展钉螺调查。于施药前及施药后1、3、5、7 d和14 d开展钉螺调查,计算各组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结果施药前累计查螺132框,活螺框出现率为61.36%(81/132),活螺平均密度为1.58只/0.1 m^(2)。施药后1~14 d,A、B、C、D组钉螺总死亡率分别为43.02%(77/179)、38.69%(77/199)、47.78%(86/180)和31.02%(58/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6,P<0.05),其中A、C组钉螺死亡率均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均<0.05);各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7.42%、36.07%、38.85%和40.40%;活螺密度分别较施药前下降了48.10%、63.29%、67.09%和69.62%。结论在江滩环境可采用无人机开展药物灭螺;但无论环境是否清障,在江滩环境采用无人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灭螺效果均与人工喷撒效果相近。
- 曹淳力张键锋李叶芳神学慧何君逸鲍子平郭苏影杨坤许静李石柱周晓农
- 关键词:钉螺无人机江滩灭螺效果
- 纳潮引水药浸法与喷洒法灭螺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了解纳潮引水药浸法与喷洒法灭螺效果。方法2016—2021年,在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滩、八江滩分别开展纳潮引水药浸法及喷洒法灭螺,统计2种灭螺方法费用;每年灭螺前对试验江滩进行规范查螺,计算钉螺死亡率及活螺密度。结果2016—2021年,纳潮引水药浸法累计支出37.9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最高,为17.55万元,占46.25%;喷洒法累计支出46.36万元,其中灭螺药品费用最高,为27.00万元,占58.24%。纳潮引水药浸法前2年费用高于喷洒法,之后费用均低于喷洒法,至2021年纳潮引水药浸法总费用低至3.96万元,约为喷洒法的一半。2018—2021年纳潮引水药浸法药浸区内活螺密度均为0,钉螺死亡率为100.00%;喷洒法2021年活螺密度降至0.32只/框,活螺密度下降了85.52%,钉螺死亡率为5.60%。喷洒法活螺密度每下降1%成本为纳潮引水药浸法的1.43倍,钉螺死亡率每下降1%的成本约为纳潮引水药浸法的33.89倍。结论纳潮引水药浸法与喷洒法相比灭螺效果有一定优势,建议条件允许地区在有适宜滩面情况下可考虑优先使用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
- 仇其令马小剑郑琳
- 关键词:灭螺
- 沟渠环境无人机施用不同剂型杀螺胺乙醇胺盐灭螺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应用无人机在沟渠环境施用不同剂型杀螺胺乙醇胺盐的灭螺效果。方法2023年5月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江北农场二分场选取1个半干半湿的有螺沟渠环境作为试验现场,并划分为A1、A2、B1、B2等4个试验组地块,每组面积约500 m^(2)。A1、B1组清障后,分别采用无人机喷洒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和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有效剂量均为2 g/m^(2);A2、B2组不清障,分别采用无人机喷洒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和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有效剂量均为2 g/m^(2)。施药前1 d及施药后第1、3、5、7天和第14天,通过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调查,采用压碎法鉴别钉螺死活,计算不同时间各组钉螺自然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结果施药前,试验沟渠活螺框出现率为97.50%(117/120),活螺平均密度为6.30只/0.1 m^(2),钉螺自然死亡率为1.18%(9/765)。无人机施药后第1、3、5、7、14天各组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230、51.707、65.184、204.050和34.435,P均<0.01);A1、A2、B1组和B2组钉螺总死亡率分别为94.51%(1051/1112)、79.44%(908/1143)、96.54%(977/1012)和88.55%(1021/1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773,P<0.05);经两两比较发现,A1、B1组钉螺总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高于A2、B2组(P均<0.05)。结论在沟渠环境采用无人机喷洒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与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均可有效杀灭钉螺,施药前对环境进行清障可进一步提高灭螺效果。
- 朱泽林张瑕何君逸陈盈王味思胡合华曹淳力鲍子平郭苏影段李平元艺许静李石柱周晓农
- 关键词:钉螺可湿性粉剂无人机
- 宜兴市丘陵山区生物灭螺效果评价及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宜兴市丘陵山区生物灭螺效果。方法选择丘陵山区有螺环境开展现场试验,划分饲养鸡1只/50m^(2)组(1#组)、饲养鸡3只/50 m^(2)组(2#组)、饲养鸡鸭5只/50 m^(2)组(3#组)、药物灭螺组(4#组),比较饲养不同密度鸡鸭及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后,活螺密度下降率和灭螺持久性,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在4#组首轮施药后7、15、30 d后,1#、2#、3#饲养鸡鸭组活螺密度下降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r值分别为0.997、0.990、0.998,P值均<0.05),不同组间活螺密度下降率随养殖密度增大逐渐升高(r值分别为0.998、1.000、0.997,P值均<0.05);药物灭螺组(4#组)活螺密度下降率均>92%,且高于同期饲养鸡鸭组(1#、2#、3#组)。第二轮施药后15 d,3#组活螺密度下降率(97.17%)接近施药组(97.36%)。2023年3月底,2#、3#组组饲养鸡鸭组活螺密度下降率(91.07%、96.23%)均高于同期药物灭螺组(90.87%)。4组单位面积活螺密度每下降1%的平均成本分别为0.014、0.008、0.007、0.023元/m^(2);相对于药物灭螺组,2#组和3#组灭螺成本更小,相对于2#组,3#组成本更小。结论宜兴市丘陵山区有螺环境饲养鸡鸭的生物灭螺方式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
- 梁静邹伟飞薛志强李学兵吴迪
- 关键词:钉螺丘陵山区
- 山丘型地区无人机喷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灭螺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索建立山丘型地区复杂钉螺孳生环境中运用无人机喷撒灭螺药物的方法,并评价其灭螺效果。方法通过专家咨询及查阅文献制定无人机喷撒灭螺药物效果评价方案。2022年8月,选取云南省巍山县大仓镇大凤集自然村以北的山坡田为预试验现场,将预试验现场(12000 m^(2))分为4组,每组面积不少于3000 m^(2)。A组试验区域不清障,采用无人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剂量40 g/m^(2));B组试验区域先进行清障,然后采用无人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剂量40 g/m^(2));C组试验区域不清障,采用背负式喷撒(粉)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剂量40g/m^(2));D组试验区域先清障,然后采用背负式喷撒(粉)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剂量40 g/m^(2))。将4组试验区域再分别按面积均分为6个地块,并依次编号为1、2、3、4、5、6区,其中1区用于开展基线调查,2~6区用于灭螺后1、3、5、7、14 d钉螺调查。分别于施药前及施药后1、3、5、7 d和14 d开展钉螺调查,计算各组钉螺死亡率、校正死亡率、活螺密度以及灭螺成本。结果施药后14 d,A、B、C、D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9.49%、69.09%、53.57%和83.48%,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58%、68.17%、52.19%、82.99%,活螺密度分别较施药前下降58.40%、63.94%、68.91%和83.25%。A、B组平均药物中位浓度分别为37.08 g/m^(2)和35.42 g/m^(2),C、D组平均药物中位浓度分别为42.50 g/m^(2)和56.25 g/m^(2);A、B组灭螺1 m^(2)的总成本分别为0.93、1.50元;C、D组灭螺1 m^(2)的总成本分别为0.46、1.03元。结论在环境未清障情况下,山丘型地区无人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灭螺效果优于人工施药;在环境清障情况下,无人机施药和人工施药灭螺效果相当;无论是否清障,无人机施药灭螺成本均略高于人工施药。在难以开展人工清障灭螺的山丘型地区复杂环境,可尝试采用无人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
- 何君逸张云鲍子平郭苏影曹淳力杜春红茶建伟孙佳昱董毅许静李石柱周晓农
- 关键词:钉螺无人机灭螺效果
- 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评价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WPPS)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方法2020年10月选取云南省南涧县一处有螺环境进行除障并划分为若干单元,计算钉螺自然死亡率。将25%WPPS配置成浓度为1、2 g/L的药液,将25%杀螺胺乙醇铵盐(WPNES)溶于水配置成浓度为2 g/L的药液,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均匀喷洒,以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在施药后1、3、7 d,通过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调查,观察钉螺死活。在南涧县选择一处鱼塘,将2 kg 25%WPPS(药物有效浓度20 g/L)均匀投撒于液面使其自然分散溶解,于投撒后8、24、48、72 h观察鱼类死亡情况。结果施药1 d后,1、2 g/L WPP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97.99%,高于2 g/L WPNES组的94.11%(χ^(2)=3.509、3.509,P均>0.05)。施药3 d后,1、2 g/L WPPS组和2 g/L WPNE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100%。施药7 d后,1 g/L 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91.75%,2 g/L 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86.57%,均显著高于2 g/L WPNES处理组的57.76%(χ^(2)=14.893、42.284,P均<0.05)。鱼毒试验结果显示,2 kg 25%WPPS施药72 h后鱼类累计死亡率为0.67%。结论25%WPPS可有效杀灭钉螺且对鱼类生物安全性较高,可应用于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
- 朱泽林罗秉荣刘榆华郝瑜琬田添王强段李平李石柱
- 关键词:钉螺灭螺效果
- 两种塑料地膜在血吸虫病水网型流行区的灭螺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地膜覆盖法在血吸虫病水网型流行区不同时期的灭螺效果。方法在钉螺密度较高的地方(滋生地)选取3个监测点,在每个观察点投放7袋装有100只活钉螺的效应螺袋,然后予以不同覆膜的处理(黑色地膜组、无色地膜组以及对照组)。在效应螺投入后第1、3、7、15、30、60和90天分别回收效应螺袋,冲洗后分别对袋中的效应螺进行计数,并观察钉螺死活情况,同时利用自动化装置收集观察期间黑色地膜组、无色地膜组以及对照组膜内的温度。结果7批次回收3个观察点(黑色地膜组、无色地膜组和对照组)效应螺总回收率分别为98.14%(687/700)、98.57%(690/700)和97.57%(683/700)。在钉螺死亡状况方面,对获取不同天数后的效应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黑色地膜组与无色地膜组效应螺死亡率均随膜覆盖天数的延长,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黑色地膜组:χ2=314.28,P<0.001;无色地膜组:χ2=368.97,P<0.001),且均能达到100.00%的灭螺效果。在温度方面,当外界气温较高时,黑色地膜组与无色地膜组膜内均能保持长时间(9~18时)的较高温度,黑色地膜组与无色地膜组的温度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色地膜组vs.对照组:t=13.94,P<0.001;黑色地膜组vs.对照组:t=11.94,P<0.001),且黑色地膜组与无色地膜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9.336,P<0.001)。高温是覆膜灭螺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色地膜组的灭螺效果优于黑色地膜组可能与膜内温度有一定的关系。黑色地膜组的膜内无杂草生长且覆膜无破损,而无色地膜组的膜内杂草丛生且造成无色地膜破损。结论黑色地膜覆盖法在血吸虫病水网型流行区的有螺环境中进行灭螺处理,具备较好的优势与效果。
- 林长坡於雪琴戴燕丽周鸿让马亚东张志成叶开友
- 关键词:灭螺效果黑色地膜
- 山丘地区4%螺威粉剂灭螺效果观察
- 2021年
- 目的观察4%螺威对山丘型钉螺现场试验杀灭效果,为灭螺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现场浸杀和喷洒的方法,在现场环境下对山丘型钉螺进行杀螺试验,同时以50%的氯硝柳胺粉剂和清水分别作标准对照、空白对照;开展了鱼毒试验,同时以50%的氯硝柳胺粉剂和清水分别作标准对照、空白对照。数据采用Excel 2013、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浸杀法:4%螺威在2.5 g/m^(3)下,1 d、2 d和3 d平均杀螺率分别为65.63%、80.00%和89.38%;喷洒法:4%螺威在3 g/m2和5 g/m2下,1 d、3 d、7 d平均杀螺率分别为23.75%、70.00%和85.63%,44.38%、73.75%和88.13%;螺威2.5 g/m2组15尾鱼6 d后出现2尾死亡。结论4%螺威运用浸杀法和喷洒法均对山丘型钉螺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灭螺效果存在差异;4%螺威对鱼类毒性发生速度较慢,弱于氯硝柳胺鱼毒作用。
- 简明梁李章李晓琴黄智芬代凯邱贵明兰强姚浩张云龙徐亮吴子松
- 关键词:杀灭效果
- 湖北钉螺交替氧化酶的鉴定及其拮抗氯硝柳胺灭螺效果的功能研究
- 背景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是线粒体呼吸链的一种末端氧化酶,分布于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软体动物等物种中,对氰化物不敏感。AOX从传统电子传递链泛醌处分支,催化氧气还原成水,形成AOX...
- 江妮
- 关键词:湖北钉螺交替氧化酶氯硝柳胺灭螺
- 黑色地膜覆盖法在血吸虫病水网型流行区的中长期灭螺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黑色地膜覆盖法在血吸虫病水网型流行区的中长期灭螺效果。方法在覆膜有螺区域,根据通潮港、断头浜、池(藕)塘、沟渠等不同有螺环境类型、钉螺密度等设置6个观察点,在每个观察点投放5袋装有100只活钉螺的效应螺袋,在效应螺投入后第4、6、8、10和12个月分别回收1袋效应螺袋的同时采集其附近覆膜有螺环境自然泥土,分别计数其中钉螺数,并观察钉螺死活情况。同时收集观察期间区域内气温、地温、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结果 5批次回收6个观察点效应螺总体回收率为92.33%(2 770/3 000),各批次、各观察点回收的2 770只钉螺均死亡,钉螺灭活率为100.00%。期间,共捕获覆膜有螺环境自然泥土中钉螺720只,均死亡,钉螺灭活率为100.00%。结论黑色地膜覆盖法在血吸虫病水网型流行区的通潮港、断头浜、池(藕)塘、沟渠等不同有螺环境中的中长期灭螺效果良好。
- 黎桂福於雪琴陈照辉林长坡戴燕丽姚正原蔡黎靳艳军
- 关键词:灭螺效果黑色地膜
相关作者
- 黄轶昕

- 作品数:208被引量:1,228H指数:26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研究主题:钉螺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传播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日本血吸虫
- 王万贤

- 作品数:114被引量:716H指数:19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钉螺 夹竹桃 枫杨 血吸虫病 灭螺
- 张世清

- 作品数:313被引量:1,367H指数:24
-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疫情 血吸虫病流行 日本血吸虫
- 吴锋

- 作品数:100被引量:46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研究主题:钉螺 血吸虫病 杀灭钉螺 江滩 灭螺效果
- 戴建荣

- 作品数:326被引量:1,152H指数:22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研究主题:钉螺 氯硝柳胺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 吡喹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