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6篇“ 灾变规律“的相关文章
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研究
2025年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塑性区、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不考虑岩体损伤-渗流耦合作用和不同溶洞水压对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特征的影响。结果上覆溶洞水压为1.8 MPa时,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中心5.0 m后,隧道围岩在溶洞与隧道间产生2条“八字形”的导水裂隙带,导致溶洞与隧道间岩体整体滑动约600 mm,整个滑动体近似梯形,其顶、底、高分别为3.6,9.6,8.4 m;隧道开挖未到达上覆溶洞时,其最大涌水量不超过0.01 m^(3)/s,而通过上覆溶洞中心0,2.5,5.0 m后,其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22,0.185,0.743 m^(3)/s;上覆溶洞水压为1.2,1.8,2.4 MPa时,隧道通过上覆溶洞后的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31,0.0743,1.365 m^(3)/s。结论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上覆溶洞水压超过临界值时,隧道会发生冒顶坍塌和突水事故,且突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大体量性;溶洞水压越大,隧道会越早突水,最终突水量越高;为模拟再现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突水灾变时空演化过程,必须考虑岩体的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岩溶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林志斌李亚豪林培忠张勃阳杨大方
关键词:溶洞隧道突水涌水量
江苏省褐飞虱灾变规律及原因分析
2024年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迁飞性害虫,常年稳定越冬区在北纬12º以南,越冬北界与北回归线相近,每年春季始,褐飞虱从越冬区起飞,由南向北逐步进入我国广大稻区繁殖为害。由于其具有迁飞距离远、繁殖力高、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力强等特性,常给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隐患,遇暴发年份(如2005-2007年)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江苏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2005年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在210万hm2以上。江苏省也是我国褐飞虱发生成灾的北界,严重发生的2005年虽经大力防治,褐飞虱“冒穿”为害折实面积仍达731.8hm2。因此,持续监测褐飞虱在江苏省的发生动态,分析明确其灾变规律及其成因,对褐飞虱的精准监测、科学防治和实现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朱凤张国周晨张海波李艳红王茂涛田子华
关键词:灾变规律迁飞性害虫褐飞虱水稻安全
江苏省褐飞虱灾变规律及原因分析
2024年
通过分析江苏省2005—2021年褐飞虱灯诱虫量和田间发生程度及其防治实践,并结合气象条件,揭示了江苏省褐飞虱灾变规律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年之前褐飞虱重发频率高,2009年后重发频率下降。(2)南方稻区虫源地的发生程度影响江苏褐飞虱前期发生量,且不同发生程度年份间后期迁入的虫源地不同,发生较重年份其虫源地主要位于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以及浙江北部,发生较轻年份则主要位于江苏中、北部。(3)后期迁入虫量是江苏省褐飞虱暴发与否的重要影响因子,迁入虫量大小与发生程度密切相关。(4)气候条件影响江苏褐飞虱迁入后的发生程度,其中风向是影响后期虫源迁入的重要因素,当南风、西风和东南风偏多时,多为偏重发生年份,当北风或东北风主导时,多为偏轻发生。迁入后“凉夏暖秋”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种群繁殖和发生为害。(5)虫源关联区域使用的农药品种协同性及防控策略调整也是影响江苏褐飞虱发生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为褐飞虱的精准监测和区域性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凤张国周晨张海波李艳红王茂涛田子华
关键词:褐飞虱虫源地防控策略
风化岩深基坑边坡卸荷损伤灾变规律与围护桩参数优化研究--以青岛地铁荟城路车站分析为例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建设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风化岩地质的基坑,且风化岩土体并不稳定,易发生破坏,亟需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保证基坑工程能够安全完成建设。本文以青岛地铁9号线车站深基坑现浇段...
徐鹏松
关键词:卸荷损伤
台州西兰花小菜蛾发生灾变规律与防控对策
2023年
为安全有效地控制台州西兰花小菜蛾危害,进一步降低西兰花农药残留风险,促进西兰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文简要分析了西兰花小菜蛾的发生情况、灾变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对策。
沈宣才郑龙健徐继根李正龙王会福
关键词:农药残留灾变规律
济南地区杨小舟蛾年发生世代及灾变规律探析被引量:1
2023年
根据商河县2013—2022年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成虫灯诱监测结果,确认杨小舟蛾在山东商河1a发生4~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多在3月下旬,末代成虫结束期多在10月中旬,越冬代至第4代成虫高峰期的集中日分别为5月3日、6月7日、7月13日、8月6日、9月2日;确认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杨小舟蛾卵,愈腹茧蜂Phanerotoma sp.、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寄生杨小舟蛾幼虫;鉴定并命名济南地区杨小舟蛾幼虫致死病毒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山东毒株(MisiGV-SD)。根据商河县2012—2022年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幼虫密度、天敌种类、寄生控制率、成虫灯诱等调查监测结果,结合2011—2022年商河县气象监测资料,探索分析杨小舟蛾主要灾变原因与发生规律:(1)持续高温、干旱及长无雨期极利于幼虫生长发育;(2)低温、大风和强降水是显著降低第1代虫口密度的重要因素;(3)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传播流行是控制成灾的关键因素;(4)7—8月降雨量基本决定全年发生态势;(5)黑卵蜂Telenomus sp.和螟黄赤眼蜂对第4~5代卵具有较强控制作用;(6)灯诱蛾量是预测发生程度的重要指标;(7)5月中下旬飞防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杨小舟蛾全年基本不成灾。
闫家河夏宝训张秋梅卢明赵燕高丙东刘洪彬孙振国杨启萌梁玉婷
关键词:杨小舟蛾灾变规律灯诱气象条件
含黏富水砂层水砂溃涌灾变规律试验研究
厚富水松散砂层下煤炭资源开采和地下工程建设中水砂溃涌灾害频遇,其来势凶猛、危害大、防治难,水力耦合下溃涌过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主要手段,基于自主研发的伺服加压系统和大尺度水砂溃涌室内模型试验箱,针对含黏富...
余本辉
关键词:沉陷规律
基坑工程施工次生灾变规律研究
2023年
在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由偶然因素引起的局部结构破坏,这些初始的局部破坏被称为原生灾害。在这些局部破坏发生后,有些会引发一连串的结构破坏,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结构的整体破坏,这些由原生灾害引起的大范围破坏被称为次生灾变或连续破坏。文章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二维内支撑基坑模型,使用拆除构件法模拟不同支撑失效的情况对基坑二维模型进行分析,利用冗余度评价公式等方法对模拟结构进行研究,得到基坑工程施工中由偶然因素引起结构出现局部破坏后对围护结构和支撑系统的影响,研究基坑工程次生灾变的相关规律
樊涛
关键词:基坑施工
深埋巷道掘进过导水断层突水灾变规律研究
随着国内浅层煤炭资源的开采,许多矿井逐渐向深部转移。因深层地质构造复杂且处于“三高”状态,巷道掘进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突涌水已成为了和冒顶、瓦斯、煤尘、火等灾害并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灾害之一。因此,为...
李亚超
关键词:深埋巷道导水断层FLAC3D
应力-渗流-损伤耦合作用下管道型岩溶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23年
为研究管道型岩溶隧道的突水灾变规律,以毕节市大寨隧道为工程背景,考虑围岩的应力-渗流-损伤耦合作用,采用FLAC 3D对管道型岩溶隧道掘进过程中围岩位移、塑性区、渗透系数以及涌水量变化规律展开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了对比分析了无岩溶管道以及不同岩溶水压对隧道突水灾变特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隧道掌子面距岩溶管道4 m以上时,隧道围岩稳定性良好,而隧道开挖一旦全部揭露岩溶管道,则管道内充填岩体会逐渐塑性屈服并发生整体滑移失稳,导致隧道出现突水突泥事故,这与实际工程状况保持一致。(2)管道型岩溶隧道掘进过程中的涌水量大致呈“S型曲线”变化,表现出很强的突发性和较大的体量性;(3)溶洞承压水通过岩溶管道向隧道内发生突水存在一个启动压力,只有超过这个启动压力,隧道才会发生突水突泥事故,且其突水量与岩溶水压呈现出明显的指数递增关系。
孟杰林志斌林培忠
关键词:岩溶管道塑性区涌水量

相关作者

张夕林
作品数:238被引量:4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农药市场信息》编辑部
研究主题:油菜菌核病 菌核病 油菜 防除 锐劲特
张谷丰
作品数:160被引量:411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油菜菌核病 水稻 菌核病 油菜 防除
孙雪梅
作品数:106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通州市植保站
研究主题:油菜菌核病 菌核病 防除 油菜 锐劲特
徐文华
作品数:141被引量:506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铃虫 棉花 转BT基因抗虫棉 江苏沿海棉区 棉盲蝽
丁晓丽
作品数:11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通州市植保站
研究主题:白背飞虱 中粳稻区 灾变规律 中农 降解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