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2篇“ 熔体包裹体“的相关文章
- 柳江盆地髫髻山组凝灰岩地球化学与熔体包裹体水含量特征
- 2025年
- 水作为岩浆体系中最主要的挥发组分,对岩浆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影响,柳江盆地髫髻山组岩浆岩是燕山期火山活动的重要产物,尽管前人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柳江盆地燕山期岩浆中的水含量仍不清楚。熔体包裹体记录了原始岩浆信息,是获取岩浆水含量特征的最直接样品。本文基于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利用标准样品建立了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定量熔体包裹体水含量的标定曲线,并对柳江盆地髫髻山组下部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中石英斑晶内的原生熔体包裹体进行了水含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髫髻山组下部凝灰岩样品具有富Si、Al、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负Eu异常、Sr含量低等特点;熔体包裹体中水含量的定量分析结果为0.99%~4.98%,平均水含量为2.62%,与前人统计的酸性岩浆水含量基本一致。地球化学特征和熔体包裹体水含量分析结果共同揭示了研究区髫髻山期早期为富水酸性岩浆。结合髫髻山期样品的熔体包裹体水含量测定结果及其早期的大规模火山喷发背景,本文认为岩浆中高含水量增强了岩浆系统的喷发动力,是诱发研究区髫髻山期早期大规模火山爆发的有利因素之一。
- 赵汇珍陈勇陈勇冯艳伟
- 关键词:髫髻山组凝灰岩熔体包裹体水含量
- 影响弧岩浆成矿潜力的因素:来自台湾岛东部火山岩内熔体包裹体和锆石组成的指示
- 2025年
- 俯冲相关的斑岩Cu(-Au)矿床代表了上地壳中金属和硫的巨量富集,通常与弧岩浆密切相关.然而,形成这些矿床的富矿岩浆和贫矿岩浆之间的根本差异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报道了来自台湾岛东部贫矿弧火山岩内锆石和硅酸盐熔体包裹体(SMIs)的化学成分,旨在增加对影响弧岩浆成矿潜力因素的认识.锆石U-Pb年龄显示岩浆活动发生在距今约0.7Ma,且安山质熔体在约900~950℃的还原环境中形成.斜长石内的熔体包裹体显示母岩浆具有安山质组成特征和较高(且可变)的Cu含量,经计算熔体的H_(2)O含量接近3~4wt.%.以上证据表明,岩浆氧化还原状态和H_(2)O含量可能是控制弧岩浆Cu(-Au)成矿潜力的关键因素,文章认为还原且相对贫水的岩浆可能是导致台湾岛东部缺乏斑岩铜矿的潜在重要因素.
- 李建平张世涛初高斌陈华勇
- 关键词:锆石氧化还原状态
- 马里亚纳海槽火山岩中斜长石熔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及其对岩浆演化的指示意义
- 2025年
- 马里亚纳海槽南部安山岩(H5-T3-2)中斜长石结晶温度主要集中在1050~1150℃,未受到后期岩浆演化的影响。马里亚纳海槽中部玄武质安山岩(H5-T1-3)中斜长石结晶温度主要集中在900~1050℃;英安岩(H5-T1-1)中斜长石结晶温度主要集中在1050~1150℃。马里亚纳海槽18°N附近玄武岩(H5-T2-2、H5-T2-3)斜长石中熔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050~1150℃,并呈连续降温趋势,只有少部分在1000~1050℃的较低温度结晶,边缘部An值骤降则反映岩浆喷出快速冷却的过程;玄武质安山岩(H5-T2-1)斜长石中熔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具有“双峰”式特征,主要分布在850~950℃和1050~1150℃2个温度范围。结合斜长石的环带特征及其An值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斜长石有2个明显不同的结晶阶段,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且在马里亚纳海槽浅部可能存在温度约为850~950℃的岩浆房,岩浆到达浅部岩浆房后发生岩浆混合,最终喷出洋底。马里亚纳海槽18°N附近的岩浆演化过程较为复杂,发生了不同周期的岩浆演化过程。
- 张保辉曾志刚曾志斌杨小双王晓媛王晓媛齐海燕殷学博陈帅韩超
- 关键词:马里亚纳海槽斜长石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岩浆演化
- 海南岛新生代玄武岩中富硅熔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
- 2025年
- 熔体包裹体记录了岩浆喷发前的演化、去气过程以及岩浆中挥发分等重要信息,是研究玄武质岩浆系统及其地幔源区强有力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探索地幔岩浆的起源和演化。然而,关于熔体包裹体均一化加热前后的玻璃成分差异目前研究较少。本文选择海南岛蓬莱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橄榄石斑晶中熔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对熔体包裹体玻璃及其寄主矿物进行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寄主矿物橄榄石的Fo值为70~85,CaO含量大于0.1%,为典型的橄榄石斑晶。室温下,熔体包裹体由熔体(玻璃)、气泡和子矿物(辉石、斜长石、钛铁矿)组成。熔体包裹体玻璃成分为英安质熔体。通过高温炉对含熔体包裹体的橄榄石进行均一化加热后,包裹体中未见子矿物,包裹体玻璃成分为玄武质、玄武安山质熔体,少数为安山质熔体,与海南岛蓬莱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全岩成分相近。本文认为海南岛蓬莱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橄榄石斑晶中存在富硅熔体包裹体的原因是包裹体被捕获后冷却速率缓慢导致熔体内部发生分离结晶,进而残余熔体不断向富硅方向演化而形成。因此,对熔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时首先观察熔体包裹体内部结构特征,必要时进行均一化加热实验。
- 许鑫张立飞田伟朱金涛何衍鑫
-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橄榄石斑晶
- 熔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进展
- 2024年
- 熔体包裹体是岩浆岩中矿物生长或结晶过程中捕获的少量硅酸盐熔体,成为地球深部过程的重要见证者。因此,有效识别其记录的岩浆演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在前人对熔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研究方法,总结了5步研究过程:(1)利用偏光显微镜,开展详细的岩相学观察以识别具有代表性的熔体包裹体类型;(2)为加热实验和成分分析制备样品;(3)利用高温热台,对熔体包裹体进行加热实验使其内部均一化,并测得捕获温度;(4)通过电子探针、二次离子探针、LA-ICP-MS、显微激光拉曼等技术对熔体包裹体中的主、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挥发分组成进行分析测试;(5)熔体包裹体数据分析,与全岩成分和相关实验得出的流体成分进行对比。虽然熔体包裹体的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但有效还原其代表的初始岩浆信息,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尤其是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引发宜居地球深部过程的探讨,使得开展熔体包裹体分析新方法的探讨成为重中之重。
- 蔡佳祺冯珮玲周伶俐陈伟军张亚辉史艳茹王永彬
- 关键词:熔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电子探针LA-ICP-MS
- 虎峪沟长城系底部富硅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其中富铁钛熔体包裹体的发现
- 2024年
- 元古宙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对该时期岩石记录的研究为理解前寒武纪地球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岩石成因的正确解读是岩石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也是基于岩石记录揭示地球环境变化的前提。华北克拉通长城系底部普遍发育一套富硅的层状岩石,被认为是一套由裂谷沉积形成的海相石英砂岩和硅质岩浅变质而成。本文以北京昌平虎峪沟出露的长城系底部常州沟组富硅层状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典型样品的岩矿相、SEM/EDS(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CL(显微阴极发光)成像分析、石英原位LA-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以及石英中熔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马弗炉加温-淬火实验和包裹体成分的SEM/EDS、EPMA(电子探针)、LRM(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提出了长城系底部富硅层状岩石的火山成因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长城系底部富硅层状岩石包括碎屑结构(前人定义的石英砂岩)和镶嵌结构(前人定义的石英岩)两类,其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和钾长石,另外还含有少量锆石、金红石等。碎屑结构岩石中石英、钾长石碎屑可见棱角-次棱角状,且钾长石未见黏土化的边缘。两类岩石中石英的CL多显示蓝紫色的发光特征。另外,据石英钛饱和温度计估算的形成温度集中在550~650℃之间,也显示了高温石英的特征。两类岩石中的石英和钾长石中均发育有富铁钛的两相熔体包裹体。熔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熔体包裹体在加温过程中至1000℃后,不混溶两相的成分持续变化,并在1050℃发生颜色深浅的反转,在约1350℃左右临界均一。马弗炉加温淬火实验也证实,在加温至1350℃淬火后的样品中的两相熔体包裹体发生了均一。SEM/EDS和EPMA结果表明,熔体包裹体的主要成分为铁、钛的氧化物,暗色部分相对富铁,而浅色部分相对富钛,熔体包裹体两相
- 孙嘉婧谢玉玲于超曲云伟夏加明
- 关键词:长城系熔体包裹体
- 一种富挥发分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准确测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体包裹体均一测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富挥发分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准确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包裹体样品的准备:制备含目标熔体包裹体石英薄片;步骤2)样品室的准备:将铼片固定在热液金刚石对顶砧下半部分...
- 李胜虎万贵龙周长祥李建康朱传宝徐东卓孙非非孙秀英
- 熔体包裹体揭示山东昌乐玄武岩源区不均一及其意义
- 2024年
- 中国东部新生代强、弱碱性玄武岩分别显示年轻HIMU-和EM-OIB的化学组成特征。然而,它们的成分差异,究竟是与源区组成有关,还是受控于熔融过程,至今仍有争议。为此,本研究分析了山东昌乐玄武岩的熔体包裹体的主量、微量元素和Pb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熔体包裹体的SiO_(2)、全碱以及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均与弱碱性玄武岩相似,但它们的微量元素比值(Rb/Nb、Ba/La、Nb/La、Ba/Nb和Nd/Pb)和Pb同位素组成变化大,显示弱碱性玄武岩与强碱性玄武岩的混合特征。由于昌乐熔体包裹体主要经历了橄榄石结晶分异且无明显地壳混染,它们的成分变化反映了地幔源区成分的高度不均一,暗示强、弱碱性玄武岩可能起源于相似源区,两者的成分差异可能是选择性熔融引起的。
- 莫霏张银慧洪路兵刘希军张乐贺鹏丽
-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熔体包裹体
- 海南岛玄武岩橄榄石斑晶中熔体包裹体示踪氟、氯深部循环被引量:1
- 2023年
- 氟(F)、氯(Cl)等挥发分在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的循环迁移,对地球的宜居性、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因而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幔源岩浆中早期结晶矿物(如橄榄石)中捕获的熔体包裹体,被认为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其被捕获时的挥发分组成,为揭示地幔氟、氯组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载体。本文对中国南部海南岛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所捕获的熔体包裹体开展了电子探针原位氟、氯挥发分分析,发现其氟、氯组成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F为86×10^(-6)~897×10^(-6);Cl为149×10^(-6)~779×10^(-6)),并具有偏高的F/P(0.15~0.70)和Cl/K(0.031~0.051)值,以及比亏损软流圈地幔来源熔体更为富集的氟、氯特征。对海南岛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地幔源区岩性为辉石岩或榴辉岩,而非橄榄岩。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研究区地幔的氟、氯富集过程可能与蚀变洋壳或沉积物的再循环过程密切相关,熔体包裹体的组成可用以揭示氟、氯的深部循环过程。
- 曾罡张慧丽刘建强陈立辉
- 关键词:玄武岩氟氯熔体包裹体橄榄石
- 一种富挥发分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准确测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体包裹体均一测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富挥发分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准确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包裹体样品的准备:制备含目标熔体包裹体石英薄片;步骤2)样品室的准备:将铼片固定在热液金刚石对顶砧下半部分...
- 李胜虎万贵龙周长祥李建康朱传宝徐东卓孙非非孙秀英
相关作者
- 任钟元

- 作品数:34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橄榄石 熔体包裹体 玄武岩 新生代玄武岩 源区
- 李建康

- 作品数:179被引量:2,279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伟晶岩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锂 成矿规律
- 张乐

- 作品数:30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熔体包裹体 橄榄石 新生代玄武岩 玄武岩 源区
- 樊祺诚

- 作品数:197被引量:1,155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火山 长白山天池火山 火山活动 岩浆演化 火山岩
- 李霓

- 作品数:122被引量:55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火山 长白山天池火山 喷发 火山岩 火山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