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篇“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相关文章
-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工具,结合其他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是全长基因,长度为1212bp,编码区为30~1028bp,编码332个氨基酸,无跨膜区,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蛋白理化性质稳定;预测3个主要的抗原表位(aa95~aa100、aa322~aa327和aa117~aa122)在MDH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远的分子表面,aa117~aa122属于带绦虫共有的线性抗原表位。预测胞桨型苹果酸脱氢酶是一个潜在的诊断抗原。
- 黄江胡旭初黄艳余新炳包怀恩郎书源廖兴江
- 关键词: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苹果酸脱氢酶CDNA生物信息学
-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对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成虫乳酸脱氢酶基因(LDH)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将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成虫TaLDH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pET-30a(+)-TaLDH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显示重组质粒pET-30a(+)-TaLDH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浓度为0.9mg/ml。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ET-30a(+)-TaLDH能识别感染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猪血清和患者血清,在相对分子质量(Mr)35000处有一清晰条带,表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成虫乳酸脱氢酶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高效表达。
- 黄江胡旭初吴璇徐劲余新炳包怀恩郎书源廖兴江
- 关键词: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克隆原核表达
-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核糖体蛋白L10a基因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分析和预测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成虫核糖体蛋白LlO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构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成虫eDNA文库,进行EST测序,将EST序列与GenBank中登陆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基因完整性判断;应用NCBI上的BLAST对所筛选基因的保守域进行搜索比对,利用PredictProtein分析、预测其功能域及二级结构。结果:BLASTX分析该基因为全长基因,全长698bp,编码区为24-681,编码218个氨基酸,无跨膜区,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结论: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核糖体蛋白L10a基因。
- 申萍香黄江周灵贵廖兴江郎书源
-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感染乳猪肝脏的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感染乳猪后肝脏的病理学和组织化学改变。方法:以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虫卵感染乳猪,封闭饲养;采用HE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测定脂肪、糖原、蛋白质的含量,定量图像分析和SPSS统计学处理。结果:感染组感染4d时,肝脏开始有炎性细胞浸润;10—20d时,炎症反应加剧,Kupffer细胞增生,肝细胞水肿、部分气球样变,肝细胞有点片状坏死,中央静脉、肝血窦扩张和淤血;40-60d时,肝脏肉芽肿形成,肝脏呈早期肝硬化改变;70-80d时,部分肝脏呈肝硬化改变,胆管增生;感染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程度脂肪含量的增多,糖原、蛋白质含量的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乳猪无感染。结论:乳猪是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适宜中间宿主,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感染可引起肝组织严重的病理学损害和组织化学改变。
- 令狐艳朱武军包怀恩陈艳
- 关键词: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病理状态脂肪类糖原蛋白质类
- 贵州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实验感染家猪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贵州省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囊尾蚴在猪体内的发育情况。 方法 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孕节直接灌喂当地圈养的 14d龄健康乳猪 8头 ,并以健康乳猪 4头作对照。于感染后 40、5 0、60和 75d分别剖检 ,观察猪体内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形态及成熟情况。 结果 从感染后 40d起 ,在 6头猪的肝脏表面和实质内共检获 42 1个囊尾蚴 ,多分布在肝实质内 ,其大小为 1.3 4~ 2 .78mm× 1.2 2~ 2 .3 1mm。其余部位未找到囊尾蚴。感染后 40d和 5 0d ,囊尾蚴经胆汁孵育 ,头节翻出率分别为 78.3 %和 93 .4%。感染后 5 0d开始发现钙化的囊尾蚴。囊尾蚴活体观察可见头节上 4个吸盘和活动的顶突。压片染色镜检 ,头节有 4个吸盘和顶突 ,顶突周围发现不完整的两圈点状结构。 结论 根据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发育时间及形态特征 ,进一步认定贵州省都匀市的带绦虫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家猪是其可能的中间宿主。
- 莫兴泽包怀恩戎聚全吴桂萍牟荣
- 关键词: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实验动物感染家猪形态学
- 贵州都匀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了解贵州省都匀市河阳乡牛带绦虫病的流行因素及病原虫种 ,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市河阳乡米秀村等 7个村寨进行牛带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对 1 0 6例现症病人 (男 95例 ,女 1 1例 )的感染原因、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作驱虫治疗 ;对驱出的成虫作形态学鉴定和测量。结果 :当地牛带绦虫感染主要是因群众喜吃生的或不熟的猪肝引起 ,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排节片、肛门搔痒、腹痛、腹泻等为主 ;1 0 6例有临床症状的成人中 ,有 37例驱出成虫 (男 35例 ,女 2例 ) ;成虫外形与牛带绦虫极其相似 ,头节上无顶突及小钩。虫体较短 ,大小在 0 6 1~ 4 1 9m。节片较薄而且数量少 (链体节片数 :2 32~ 82 8) ,孕节子宫分支数每侧为 1 7~ 2 8支。结论 :贵州省都匀有牛带绦虫病局部流行 。
- 郎书源陈艳裘学丽黄江牟荣吴渊明包怀恩
- 关键词:绦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 贵州都匀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调查和虫体内元素及氨基酸的检测被引量:16
- 2003年
- 目的 了解贵州省都匀市牛带绦虫病的流行因素及病原虫种 ,并对成虫体内氨基酸组分及元素进行检测。 方法 ①对该市河阳乡的米秀村等 6个村寨进行牛带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对 70名现症患者 (男性 67,女性 3 )的感染原因、临床症状进行了解分析并作驱虫治疗。②对驱出的成虫作形态学鉴定和测量。③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及分子荧光仪等分别测定成虫体内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各种元素的含量。 结果 ①当地牛带绦虫感染主要是因群众喜吃生的或不熟的猪肝引起 ,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排节片、肛门瘙痒、腹痛、腹泻等为主。 70位有临床症状的成人中 ,有 2 5人驱出成虫 (男性 2 4人 ,女性 1人 )。②成虫外形与牛带绦虫极其相似 ,头节上无顶突及小钩 ;但虫体较短 ,大小在 0 .61~ 2 .5 8m之间 ,节片较薄而且数量少。③检测了成虫的 16种氨基酸及 12种元素。 结论 贵州省都匀有牛带绦虫病局部流行 ,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传统的牛带绦虫病相似。根据感染原因和对虫体的测量结果 ,认为病原体应当是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Taeniasaginataasiatica)。
- 陈艳包怀恩李金福郎书源裘学丽黄江吴渊明张朝云
- 关键词: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虫体氨基酸流行病学调查
- 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比较观察贵州省都匀、从江、新疆乌什和西藏拉萨等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分别测量采自都匀(42条)、从江(41条)、乌什(7条)和拉萨(18条)等4地完整牛带绦虫成虫的长度,计数链体节片数,并采用整体染色封制法观察头节、成节和孕节的形态结构,进行显微测量、计数和摄影。结果都匀的成虫平均长为(1.81±0.69)m,显著短于从江的(3.84±1.32)m、乌什的(2.76±0.86)m和拉萨的(3.72±1.12)m成虫(P<0.05)。都匀成虫的链体平均节片数为(574.64±189.33),也显著少于从江的(913.84±317.41)、乌什的(971.29±168.30)和拉萨的(940.38±368.26)(P<0.05)。都匀牛带绦虫成节的排泄管间距与卵黄腺长度比值平均为(1.71±0.13),明显小于从江的(2.23±0.06)、乌什的(2.03±0.21)和拉萨的(2.31±0.15)比值(P<0.05)。染色观察都匀牛带绦虫10个头节中有3个明显可见发育不良的顶突。结论都匀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相似,而从江、乌什和拉萨等3地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相似。
- 牟荣包怀恩裘学丽陈艳郎书源黄江李建华朱武军张科令狐艳
- 关键词: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成虫形态学
- 贵州都匀、从江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通过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了解贵州省都匀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对都匀、从江两地绦虫病患者进行驱虫,从孕节分离虫卵感染家猪,收集囊尾蚴并观察其特征。结果两地牛带绦虫均可在家猪体内发育为囊尾蚴,感染率分别为87.5%和62.5%。囊尾蚴回收率分别为0.266%和0.028%,囊尾蚴只分布在肝脏,并以肝实质为多见。都匀囊尾蚴比从江的稍大,其外壁有小的疣状物,头节可见伸缩的顶突和两圈逗点样结构,但无明显小钩。结论①家猪可作为两地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②形态学研究显示都匀牛带绦虫是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而从江牛带绦虫是传统牛带绦虫。③贵州省都匀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局部流行病区。
- 朱武军令狐艳包怀恩李建华
- 关键词:牛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中间宿主家猪
- 我国西部6省9地牛带绦虫rDNA-ITS1序列测定及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我国6省9地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取成虫标本孕节2-3片,酚氯仿法提取DNA,PCR法扩增rDNA-ITS1片段,并纯化、克隆此片段后作序列测定。利用BioEdit,clustalx,PHYLIP,Treeview软件处理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广西融水(RS)、宾阳(BY)牛带绦虫标本与贵州都匀(DY),云南大理(DL)牛带绦虫标本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为98%-99%;新疆乌什(WS)、西藏拉萨(LS)、内蒙古(NM)、云南西双版纳(BN)牛带绦虫标本与贵州从江(CJ)牛带绦虫标本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为98%-99%。系统发育树显示:RS、BY、DL和DY标本遗传距离较近;WS、LS、CJ、NM和BN标本遗传距离较近。而两组间遗传距离较远。结论RS、BY、DL和DY四地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WS、LS、CJ、NM和BN五地存在传统牛带绦虫。
- 庄丽包怀恩杨明
- 关键词:牛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相关作者
- 包怀恩

- 作品数:174被引量:395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亚洲带绦虫 牛带绦虫 囊尾蚴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亚洲牛带绦虫
- 郎书源

- 作品数:66被引量:3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亚洲带绦虫 亚洲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 流行病学调查 生物信息学
- 杨明

- 作品数:75被引量:132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蚋科 双翅目 蚋类 英文 牛带绦虫
- 黄江

- 作品数:158被引量:328H指数:9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原核表达 亚洲带绦虫 生物信息学 亚洲牛带绦虫 基因克隆
- 张科

- 作品数:41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亚洲带绦虫 ADCC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