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6篇“ 犯罪概念“的相关文章
- 犯罪概念对犯罪化立法的限制功能——《刑法》第13条的立法论分析
- 2025年
- 考虑到刑罚的负面效果,持续进行的犯罪化立法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刑法》第13条对犯罪概念的规定作为限制原则,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合宪性。由刑法的公法性质所决定,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应当理解为对代表公共利益的社会共同体的危害。因此,那些处于私法领域的民事违法(违约)行为,应当被排斥在犯罪化立法的范围之外。而犯罪的应受刑罚处罚性则直接说明,凡是达不到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危害社会行为,都不应作为犯罪处理。具体贯彻这一要求时,可将拘役作为底线性的刑罚标准,并适当考虑刑罚的附随后果,而后借助犯罪学等经验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准确判断。为了有效避免司法的过度犯罪化,立法还应尽可能为具体犯罪设置明确的定量因素。
- 敦宁
- 关键词:犯罪化犯罪概念社会危害性
- 犯罪概念的新展开:从定义到本质再到本质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犯罪概念问题的重新讨论,是刑法学基础理论及其所包含的犯罪论丰富与发展的重要尝试。犯罪概念可予以法律定义和理论定义。其中,犯罪的理论定义是对其法律定义的“照应”或理论回应。继犯罪概念的定义,可通过“形式与实质相结合性”和“主客观相结合性”来对犯罪概念予以结构性把握。对于犯罪(本质)特征的把握,须先对“犯罪本质”这一前提性问题作出妥当解答,且可得出:“对社会秩序的极端蔑视性”是犯罪本质。在对“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犯罪本质特征证伪之后,可得出:“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而只有“对社会秩序的极端蔑视性”与“应受刑罚惩罚性”才能分别从“里”和“外”两个层面将犯罪与非犯罪现象从根本上区分开来。于是,“对社会秩序的极端蔑视性”与“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对应,便构成了犯罪的本质与犯罪本质特征的对应。在“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得到正面证成后,“应受刑罚惩罚性”可赋予刑法学最高范畴的理论地位,且其可得到“应罚性论”的提升。
- 马荣春
- 关键词:犯罪概念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 金融犯罪概念的解析
- 随着金融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金融犯罪高发。如何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应直面的重大问题。金融犯罪的治理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工程,通过制定一部综合性的《反金融犯罪法》将金融犯罪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关系到社会主义法...
- 姚东
- 关键词:金融犯罪
- 《反有组织犯罪法》中有组织犯罪概念的理解与适用被引量:7
- 2022年
- 域内外有关有组织犯罪概念的分歧,源自有组织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和法律的地方知识属性。由于内涵与外延的非规范性和不确定性,我国理论上对有组织犯罪概念的争议也很大。在制度层面,我国有组织犯罪概念规范表述历经了时代迭变,尤其是恶势力概念在演变中逐渐实现了“半制度化”。《反有组织犯罪法》第2条非常明确且相当完整地界定了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即有组织犯罪涵盖了恶势力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三种发展形态与“组织罪”“行为罪”两种行为类型,正式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组织犯罪概念体系。《反有组织犯罪法》中“恶势力组织”统摄了“恶势力团伙”和“恶势力犯罪集团”,与恶势力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定位保持了一致。
- 蔡军
- 关键词:有组织犯罪
- 经济犯罪概念界定新探
- 2021年
- 经济犯罪概念界定的传统思路是以“犯罪”作为定义的中心词,通过“经济”予以限定,明确哪些犯罪因为与经济相联系而成为经济犯罪;新思路则是以“经济”作为中心词,通过“犯罪”予以限定,明确哪些经济活动与犯罪相联系而成为经济犯罪。采用新思路,可以把经济犯罪的概念简单归结为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性,进而触犯刑法的经济活动。相对于传统思路下的概念界定,采用新思路所完成的概念界定更有利于明确经济犯罪概念的外延。这有利于对经济犯罪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 李莉
- 关键词:经济犯罪
- 后“伊斯兰国”时代极端主义犯罪概念辨析
- 2021年
- 极端主义犯罪是我国危害公共安全、应受刑罚惩罚并应视情况接受去极端化的危害行为,在后“伊斯兰国”时代我国反恐刑法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后“伊斯兰国”时代进行刑法规制的起点在于极端主义犯罪的概念辨析。应采用立体式系统界定法,通过探析极端主义犯罪和其他与之在学理、立法和法律适用中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界定极端主义犯罪在后“伊斯兰国”时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要对极端主义犯罪在后“伊斯兰国”时代发生的转变、呈现的特征等犯罪形势予以总结梳理,对其各种犯罪类型进行归纳,通过内涵探析为此类犯罪在刑事一体化下的有效治理铺垫现实论域。
- 阴建峰梁田
- 批判与超越:俄罗斯刑法混合犯罪概念
- 2020年
- 俄罗斯刑法学界对混合犯罪概念的批判,是从犯罪的实质特征入手的,并认为危害不大的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在对混合犯罪概念进行批评的同时,还对形式的犯罪概念进行了高度赞美。尽管在起草俄罗斯新刑法典(草案)时,对到底是坚持混合的犯罪概念,还是向形式的犯罪概念回归,产生了严重分歧,但1996年俄罗斯刑法典坚持了混合的犯罪概念,并实现了对苏俄时期刑法犯罪概念的超越。
- 龙长海哈尔玛托娃
- 关键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 当代俄罗斯刑法犯罪概念研究
- 犯罪概念是刑法科学的根基,是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准确地界定犯罪,就不可能将犯罪与其他类似行为区分开来。新中国刑法与苏联刑法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对俄罗斯刑法犯罪概念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刑法犯罪概念的争论提供必要的...
- Khalmatova Elena
- 关键词:刑法制度犯罪概念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 概念与事实的交错:诠释犯罪概念多义性的另一种视角
- 2019年
- 概念与事实在表象层面上属于主观与客观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而这似乎并非概念与事实之间关系的真相,概念与事实之间确切地说属于一种"概念抽象事实、事实型塑概念"的互动交错关系。犯罪概念多义性的在语言学基础层面的内在机理,也是决定刑法解释的对象为事实与规范的互动关系的深层次原因。只有在事实与规范的穿梭往返中,规范的真正涵义才会浮出水面,规范以及组成规范的概念才有可能在事实的牵引下获得灵活性和解释弹性。
- 赖隹文
- 关键词:犯罪概念多义性语境
- 我国刑法总则中的犯罪概念
- 2019年
- 犯罪概念的论域观是科学认识和把握犯罪概念的基本方法。从论域观出发,审视刑法总则的犯罪概念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我国刑法总则犯罪概念的审视和讨论更有其必要性。在进行正式讨论前,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刑法总则的犯罪概念中有个“定量”因素,它在刑法中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而这个定量因素实际涉及刑法总体的立法模式,与刑法具有结构性的联系,超出本文的讨论范围,在此仅就我国刑法总则犯罪概念的论域问题进行讨论。如果借用“形式”和“实质”的说法,从立法上说,刑法总则的犯罪概念,不应采取所谓的“实质式”立法模式,而应当采取所谓的“形式式”立法模式,即使是退而采取“空白式”立法模式,也不应该采取所谓“实质式”立法模式。
- 王牧
- 关键词:刑法总则犯罪概念
相关作者
- 陈兴良

- 作品数:466被引量:12,379H指数:6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刑法 刑法教义学 刑法学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政策
- 王牧

- 作品数:40被引量:45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研究主题:犯罪学 犯罪现象 刑法学 犯罪概念 犯罪原因
- 杨毅

- 作品数:5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研究主题:综合练习 刑法学 刑法总论 犯罪客体 刑事责任能力
- 康树华

- 作品数:132被引量:64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犯罪 犯罪学研究 犯罪学 青少年犯罪 有组织犯罪
- 储槐植

- 作品数:103被引量:2,663H指数:3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法 刑事政策 犯罪 刑事一体化 犯罪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