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009~2024年间国际延时现场救护领域的文献,探究主要研究主题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救护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筛选并纳入283篇相关文献。运用BERTopic主题建模技术对文献进行主题识别和关键词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当前研究主要聚焦在“急救策略研究”“智能技术与信息管理”“实战应用”与“政策与理论研究”等4个方面,预测这些领域将持续成为研究热点。结论国际延时现场救护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议未来研究深入重点领域,开发有效的救护策略,以提升救治效率和伤员生存率。
目的探索性分析爆炸伤延时现场救护(prolonged field care,PFC)的技术需求,旨在为无法快速实施转运的爆炸伤患者提供“延长黄金救治时间”的医疗技术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中的文本资料为数据源,采用文本关联度挖掘的方法获取“爆炸伤”与“PFC”之间的关联强度,并按照层次分析法原理,探寻不同“建设内容”在“医院智慧化后勤管理”中的需求程度。结果一级指标的建设内容度排序为:持续通气/氧合(28.78)、医疗后送(28.78)、现场复苏(18.54)、伤情评估与监测(11.95)和伤员护理(11.95);二级指标的建设内容排序前三的指标为:持续通气(25.18)、途中救治(18.68)和控制出血(15.45)。结论持续通气、控制出血和途中救治等技术在爆炸伤PFC指标体系中的需求度较高,这可能是未来爆炸伤PFC质量提升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的了解我国军、地医院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现状及延时现场救护(prolonged field care,PFC)认知及能力准备情况,为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2月—6月,采用分层抽样和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东北、西南、中部、东南以及珠三角地区242名军队及地方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国创伤院前急救及延时现场救护(PFC)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借助于问卷星平台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结果(1)部队三甲医院年均院前救护任务显著多于地方二甲医院(P<0.05),道路交通伤在所有伤型中占比最高;(2)“途中持续监护和复苏预案”是制定最多的院前救护预案,“转运时间过长”是反映最多的问题;(3)PFC知晓率仅为35.1%;(4)“现场处理能力”和“复杂伤情评估”被分别认为是军、地医院创伤院前急救培训中最急需和最缺少的能力。结论当前我国军、地医院救护人员对创伤院前急救措施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对各类预案了解不足,PFC概念知晓度普遍较低,缺乏复杂伤情评估和决策能力,亟待完善培训策略,提升整体创伤院前救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