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78篇“ 珠江口盆地“的相关文章
珠江口盆地顺德北凹古近系沉积特征
2025年
顺德北凹为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勘探新区,亟需加强沉积充填演化等基础石油条件的研究。综合运用钻井岩性、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顺德北凹古近系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和湖盆沉积充填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顺德北凹古近系可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深湖以及浅海5种沉积相类型。经历了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陷晚期、断拗转换早期、断拗转换晚期5大演化阶段,其中文昌组三段初始断陷期具“湖小水浅”的特征,凹陷南北两侧发育小型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文昌组二段强烈断陷期具“湖扩水深”的特征,凹陷广泛发育半深—深湖沉积;文昌组一段断陷晚期具“湖扩水浅”的特征,凹陷南北两侧发育大型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恩平组断拗转换早期具“湖扩海侵”特征,凹陷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珠海组断拗转换晚期开始“全面海侵”,凹陷以浅海沉积为主。明确凹陷发育三套区域储盖组合和一套局部储盖组合,指出恩平组二段辫状河三角洲砂岩与恩平组一段厚层泥岩组成的区域储盖组合成藏优越,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层系。
胡雯燕刘小燕万阳罗威金秋月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古近系文昌组层序地层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地区油气充注历史
2025年
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南部,是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勘探热点区,明确该地区的油气充注历史对于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在油气藏解剖工作的基础上,基于流体包裹体分析、PVT和盆地模拟等手段,对白云凹陷东部的油气充注历史开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白云凹陷东部以凝析气藏为主,局部发育少量油藏,整体表现出“上气下油”的分布格局,构造高点凝析气干燥系数和GOR相对较高;(2)储层中发育两类不同的石油包裹体组合(OⅠA):Ⅰ类OⅠA在室温条件下呈气-液两相,发黄白色、黄绿色荧光,气体充填度一般小于10%,均一温度为86.2~93.2℃,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分别为100.9~104.1℃以及-4.3~-4.2℃;Ⅱ类OⅠA为气-液或气-液-固三相,呈黄绿色、蓝绿色以及蓝白色等荧光,气体充填度为10%~30%,均一温度为71.1~112.4℃,伴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分别为96.8~108.6℃和-2.8~-2.4℃;(3)Ⅰ类石油包裹体对应的油气充注事件大约发生在10.8 Ma,整体表现为常压充注;Ⅱ类石油包裹体对应的油气充注年龄为2.8 Ma左右,整体表现出弱超压;(4)白云凹陷东部在珠江组-韩江组沉积期形成一些油藏,粤海组沉积期至现今,深层天然气沿断裂与砂体输导通道向上运移调整,并对早期的油藏进行改造,通过运移分馏作用形成现今一系列的凝析气藏.
张丽丽张向涛刘可禹翟普强孙辉张应鳞杨鹏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石油地质学
珠江口盆地东部致密油气勘探新领域及资源潜力
2025年
由于海域勘探作业难度大、成本较高,深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珠江口盆地东部致密油气的勘探相对滞后。通过深入剖析珠江口盆地东部致密油气的成藏条件,明确了其致密油气的富集规律以及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珠江口盆地东部发育优质烃源岩,具备多个富烃/生烃洼陷,为致密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珠江口盆地东部深层发育陆相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型2种储层类型;浅水区(海底水深在300~1500 m)的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恩平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文昌组长源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湖底扇沉积;深水区(海底水深>1500 m)的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③致密油气藏规模分布在浅水区洼陷深层的古近系中以及深水区中/深层珠海组中,具备低孔-超低渗、非均质性强、地层超压的特点;致密油气在浅水区的成藏模式主要表现为源内包裹型、下生上储型、旁生侧储型3种类型,在深水区的成藏模式主要表现为下生上储型。综合评价认为,浅水区致密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围绕惠州26洼、陆丰13洼和恩平17洼等富烃/生烃洼陷,储集体主要为古近系大型扇三角洲-辫状河复合沉积体系中的优质砂体;深水区致密油气的有利勘探区为白云凹陷北部斜坡近洼带,储集体主要为珠海组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中的砂体。
高阳东刘军彭光荣龙祖烈史玉玲李晓艳黄玉平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东部资源潜力成藏条件成藏模式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ZH地区文昌组地震相分析
2025年
ZH地区古近系文昌组储层发育,且紧邻HZ26洼烃源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区内已钻井少、勘探程度低,地层和沉积研究基础资料缺乏,地震资料的使用就变得尤其重要。通过对ZH地区地震资料研究,依据地震反射顶底接触关系,参考区域地质背景,将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SQ1-SQ4四个地震层序;利用地震内部反射结构、外部形态、振幅、频率及连续性等参数,在文昌组层序内识别出楔形-杂乱充填、平行-亚平行、楔形杂乱-前积、前积、透镜状和丘状反射等六种地震相;并结合其特征及演化规律,对沉积体系进行预测分析,认为文昌组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和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以及辫状河三角洲砂体。
王光强税敏彭攀邹清文马晶贝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文昌组地震相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断裂体系特征及形成演化
2025年
为明确白云凹陷古近系断裂体系发育特征,深化“先存构造、拆离薄化、岩浆改造”三元耦合控制下的凹陷结构研究,运用深度域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构造样式识别、断裂活动定量表征、平衡剖面演化等方法,在断裂级别划分、优势方位、有序活动、立体演化等方面开展了多维研究。研究表明:(1)白云凹陷发育控盆、控洼、控带与控圈4个级别断裂,存在北东东(NEE)向、近东西(EW)向与北西(NW)向3组优势方位;(2)白云凹陷构造特征西、中、东区差异明显,西区以高角度铲式控洼断裂为主,发育2期4组岩浆底侵;中区以中-高角度铲式或座椅式控洼断裂为特征,深部可与Moho面汇聚;东区以平缓波状的低角度拆离断裂发育为特征,受2~3期岩浆改造作用,为典型“多隆洼”结构;(3)白云凹陷不同级别断裂在活动强度与活动时间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也表现为一定的时序性,断裂的有序活动控制了白云凹陷的结构演化与沉降迁移;(4)白云凹陷古近纪经历了初始裂陷期、拆离裂陷期、底侵裂陷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5个构造演化阶段,中始新世开始,白云凹陷结构由“南断北超”向“南北双断”转变。
范彩伟邓路佳孙文钊吴孔友周培兴赵庆奇
关键词:岩浆底侵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复合岩浆岩潜山储层发育机制
2025年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复合岩浆岩潜山经历燕山期−喜山期多期构造演化成山过程,发育裂缝-溶蚀型储层,为了解潜山储层发育机制,利用锆石U-Pb定年、铸体薄片观察对惠州26-6潜山储层裂缝成因和期次及成岩演化过程开展了精细研究,明确了惠州26-6复合岩浆岩潜山储层发育机制.惠州26-6潜山岩性为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安山岩,至少经历6期构造−岩浆活动.花岗岩发生碎裂岩化,闪长岩与玄武安山岩出现片岩化.166~145 Ma玄武质火山岩喷发;145~134 Ma受燕山中期构造运动影响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导致片岩化、片麻岩化,形成早期裂缝;~134 Ma、120~110 Ma伴随伸展作用有两期酸性岩浆侵入玄武质火山岩,发育花岗岩岩脉、硅质岩脉和碳酸盐岩脉,火山通道处发生阳起石化,伴随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110~100 Ma之间发育一期张裂隙,102~87 Ma有岩浆热液上涌,裂缝中半充填白云石、浊沸石等;受晚白垩世构造转换作用影响区域大规模隆升,风化作用强烈,风化裂缝和溶蚀缝发育;裂陷期受珠琼一幕和珠琼二幕运动影响,有两期岩浆热液活动,裂缝中充填绿泥石、浊沸石等;南海运动和新构造运动时期产生微裂缝沟通烃源岩,有机酸进入对储层进一步溶蚀改造,裂缝未充填或半充填,13~5 Ma油气大规模充注,油气成藏.该研究为综合评价研究区储层特征、明确天然气富集规律提供了依据.
彭光荣陈淑慧李洪博吴哲杨雪高翔王菲
关键词: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石油地质
珠江口盆地顺德北凹陷新生代断裂特征与演化分析
2025年
为了深入探究顺德北凹陷的断裂特征、凹陷形成与演化过程,解决因以往研究不足而导致的油气成藏机理不清等问题,依托新采集的1500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2口新钻井资料,在对顺德北凹陷地层识别和断裂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断裂走向、活动性分析、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系统开展断裂特征分析、构造样式识别、演化分析和成凹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顺德北凹陷发育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3期断裂,依据断裂的控制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Ⅰ级控凹断裂、Ⅱ级控洼断裂、Ⅲ级控带断裂、Ⅳ级控圈断裂及Ⅴ级伴生断裂。在走滑、斜向伸展双重应力作用下,形成了弱走滑—强斜向伸展、强走滑—弱斜向伸展、弱走滑—弱斜向伸展这3类不同的叠加构造样式。凹陷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成凹模式,断陷期为强斜向伸展—弱走滑成凹模式,断—拗转换期为强斜向伸展—强走滑成凹模式,拗陷期为弱斜向伸展—弱走滑成凹模式。并且三期差异成凹过程分别控制了凹陷内烃源岩、储层、盖层的分布。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对顺德北凹陷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具有推进作用,同时也可为类似边缘凹陷的构造分析提供借鉴,助力相关区域的油气勘探工作。
龚宇呙诗阳周晨窦婧瑛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新生代
珠江口盆地顺德凹陷始新世古气候古环境及烃源岩发育模式
2025年
基于岩矿学、测井、地震、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珠江口盆地西南部边缘凹陷顺德北凹始新统文昌组二段烃源岩的古环境、古气候条件精细研究和烃源岩模式构建。研究表明:①文昌组二段发育厚层优质湖相烃源岩,纵向非均质强,平均总有机碳含量(TOC)为4.9%,从下到上可划分为3个地层单元:Ⅰ单元发育Ⅰ型有机质为主的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自湖泊生物贡献,TOC值平均为5.9%;Ⅱ单元发育Ⅱ_(2)型有机质为主的烃源岩,以陆源输入为主的混源成因,TOC值平均为2.2%;Ⅲ单元发育Ⅱ_(1)型有机质为主的好—优质烃源岩,以湖泊生物贡献为主,部分为陆源有机质,TOC值平均为4.9%。②始新世强断陷期快速沉降、有限物源供给背景下,暖湿气候-火山活动-深水还原条件协同控制了顺德北凹文二段优质烃源岩的发育。Ⅰ单元沉积期,暖湿气候及火山活动促进了以粒面球藻为主的湖泊藻类勃发,初始生产力高,同时深水还原条件为有机质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共同控制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和赋存;Ⅱ单元沉积期为暖—凉过渡、半干旱古气候,湖泊藻类数量降低,初始生产力降低,同时陆源输入增加、浅水弱氧化的水体条件使有机质被稀释、分解,烃源岩品质下降;Ⅲ单元沉积期为凉湿的古气候条件,盘星藻和葡萄藻类开始生长,生产力再提升,同时在半深水的还原环境保存条件下,形成了稍次于Ⅰ单元的优质烃源岩。研究结果明确了顺德凹陷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差异成因及发育模式,对边缘凹陷烃源岩精细评价及有利勘探方向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裴健翔金秋月范代军雷明珠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
基于储层原油多甲基萘参数的原油物性预测——以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为例
2025年
海上油田取样成本高,流体样品少,代表性有限,未取样油藏原油物性判断难。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原油类型包括:稀油、中质油和重质油,黏度变化范围大,具备利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原油物性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的资料条件。通过对番禺油田14口井32个原油样品族组成、饱和烃生标以及芳烃分子化合物分布及组成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番禺油田原油物性变化主要与原油生物降解有关。通过与原油密度、黏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生物降解敏感参数,建立了基于原油四甲基萘参数的原油密度、黏度的预测模型,利用现有物性数据对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的部分原油物性预测值进行了检验,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吻合。研究表明,可利用储层砂岩/井壁心样品中原油的特征分子化合物参数,在钻杆测试前预测原油物性。
林青王华范虎李婧婧张亚男
关键词:生物降解珠江口盆地
基于录井资料随钻过程中潜山储层缝洞识别——以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为例
2025年
缝洞发育程度是古潜山储层油气产量高低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的古潜山储层裂缝的随钻快速识别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通过古潜山裂缝段发育的录井资料特点,通过利用综合分析现场钻遇潜山裂缝气测曲线形态、工程参数衍生参数功比值,并结合烃相态新录井技术中是否钻遇潜山裂缝HSG吸收率谱图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录井资料在随钻过程中古潜山裂缝快速识别标准,该方法在西江凹陷的随钻解释工作中得到应用,且钻后电成像测井作业中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勘探作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刘宇胡晓文何成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潜山储层电成像测井

相关作者

张昌民
作品数:442被引量:2,599H指数:29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珠江口盆地 准噶尔盆地 储集层 凹陷 砾石
王英民
作品数:324被引量:2,664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重力流 珠江口盆地 层序地层学 坡折带 层序地层
杜家元
作品数:42被引量:33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研究主题:珠江口盆地 珠江组 惠州凹陷 新近系 白云凹陷
张尚锋
作品数:128被引量:975H指数:17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珠江口盆地 层序地层 沉积相 准噶尔盆地 新近系
林畅松
作品数:288被引量:4,693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层序地层 珠江口盆地 盆地 碳酸盐岩